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汽摩配》2007,(5):77-78
一、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概况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摩配》2007,(9):88-89
一、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概况 马来西亚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60年代前的汽车整车进口阶段。二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散件组装阶段。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民族汽车工业起步发展阶段。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起步的标志是1985年设立普腾(PROTON)汽车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马来西亚汽车工业日趋成熟。马来西亚国产车从造型设计、规模化生产以及零配件的生产配套均已实现国产化。国产车的产能和销量在马汽车工业中占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3.
1999年,我参观了马来西亚和泰国制造厂,对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总的印象是,3年前的经济危机象一场恶梦总算过去了,汽车市场正逐步复苏。设备开动率逐渐提高,由于货币贬值,强化了汽车的出口。就在解决经济危机的3年中,东盟为首的汽车厂家、日本汽车厂家和其它汽车零部件厂家受汽车行业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最大,汽车行业全球化得到了迅猛发展,汽车厂家努力地使自己的产业国产化,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马来西亚的情况看,在1997年的经济危机中,汽车产量达404,789辆,创历史新高。1998年为163,851辆,减少了…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日,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就将正式成立。此后,一向壁垒森严的东盟汽车进出口市场,就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据了解,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汽车消费能力较强,市场潜力巨大,而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由于本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较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出口东盟的产品主要为半挂车、自卸车及牵引车等。虽然潜力很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摩配》2007,(5):78-80
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前,泰国的汽车全部依靠进口。60年代初,泰国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与国外汽车厂商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逐渐过渡到自制国产汽车。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泰国已成为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泰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印度尼西亚是继泰国、马来西亚之后东南亚第三大汽车市场,同时也是东盟潜力最大的汽配市场。近两年,印度尼西亚保持着6%的年经济增长率和货币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利率的维持,吸引着各界投资商的关注,当然,其中不乏中国的汽车企业,奇瑞、福田、吉利等均已先后在印尼投资。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东亚和南亚地区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销售市场。市场专家预测,今后5年内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70%将来自亚洲,而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潜力又是亚洲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世界上大的汽车集团基本上都已进入中国市场,都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汽车市场最大赢家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伙伴遍及欧美日韩,但作为最早投资我国的外国汽车制造商之一,德国大众无疑是中…  相似文献   

8.
“吉利汽车的重要合作伙伴马来西亚IGC集团一直是一个谜团,吉利汽车提供的新闻稿中对IGC集团只字未提。有人称,此次在马来西亚的合作伙伴IGC集团正是去年奇瑞汽车在马来西亚的合作伙伴ALADO公司的母公司。”2005年5月30日,吉利汽车与马来西亚IGC集团合作建厂签约之后,国内某家媒体这样描述IGC集团。6月17日,记者在上海万豪虹桥酒店独家专访了被称为“第一个将中国汽车引入马来西亚的最大操盘手”——IGC集团执行主席苏锦鸿。  相似文献   

9.
或许,再有几个月的时间,一个发端于国际贸易的规则就将全面在中国启动。届时的中国将进入一个全新的赛场。面对未来,最可怕的是“一切尚未可知”。所幸的是,“入世”早已成为人们的热11话题。今天,我们重新审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显得非常有意义。民族汽车工业,必须与时共进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民族汽车工业赋予时代的内涵。理解民族汽车工业,首先需要确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与时共进的这样一个观念。民族汽车工业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能孤立地理解。很长~段时间,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把民族工业理解为:只…  相似文献   

10.
世界汽车工业第三极中的最大竞争者,当推中国汽车工业和印度汽车工业。中国“龙”和印度“象”,谁会成为这场汽车业竞争最终的强者?这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业、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王丹 《汽车观察》2011,(1):28-31
继2009年之后,2010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依旧是一个大爆发的年份。乘用车和商用车同比增长率双双超过3成。在2010年结束之前的11月18日,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集团上海汽车集团认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1%股权。这一事件为轰轰烈烈的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画上了一个句号,也让2010年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的年份。  相似文献   

12.
林晓 《汽车观察》2014,(4):66-67
在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的时候比亚迪开始起跑了,王传福相信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是可以媲美特斯拉的.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虽然同比增长40%左右,但是也分别只在1.7533万辆和1.764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3038辆.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3年中国工业通信业运行报告》中乐观指出,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可能有所回落,但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新的增长亮点.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曾说:“中国想成为科技大国,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工业,是名不副实的.作为中国民族汽车制造业的一员,如果不能在这个领域内改变目前落后的民族汽车工业现状,我们将羞愧难当.”的确在新能源汽车之路上,比亚迪一直是坚持不懈的,它的新能源汽车之路不仅呼应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期望也是呼应了整个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3.
说到马来西亚,对于大多数而言,其实并不陌生.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如今成为亚洲地区引人注目的新兴工业国家和世界新兴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汽车工业自诞生之日起已有60年历史,60年的辉煌、60年的坎坷铸就了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如今,中国已崛起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自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汽车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舞台。中国汽车工业人以锲而不舍的专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披荆斩棘为中国汽车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汽车观察》2010,(12):118-118
中国经过近30年奇迹般的发展,从一个汽车小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产业规模的扩大推动整个市场的资源和技术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连续超高速和非常规增长也潜伏着众多的隐忧,产能扩张和网点扩建的步伐明显超过了汽车工业自身管理能力的跟进。如果整个汽车工业的管理水平不能通过某些机制或手段加以有效的提升,这种脱节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庞大的产能和经销商网络的定时炸弹。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动力学在汽车市场预测中的运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百多年历史表明,汽车工业生产的发展,产量的扩大,品种的更新、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手段的演变等诸方面的变革无不牵动于汽车产品流通的演变.无不伴随着流通体制的发展完善和汽车市场的发育成长。可以说,没有市场的持续扩展.没有流通领域的不断扩充.汽车工业不会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上诸多国家引以为荣的支柱产业.汽车产品也不会被冠上世界第一商品的桂冠.是市场赋予汽车工业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因此,要使汽车工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摩配》2007,(8):75-76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在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下。很多中国汽车企业开始放眼全球实施海外经营和并购.尤其在中低端的海外市场上利用价格优势大举进军。海外经营和并购为中国汽车企业进一步发展开辟了“第二战场”.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包括资产、经营与整合等风险。亟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汽车工业振兴的目标是生产规模能力到2000年达到300万辆,2010年达到600万辆,现在中央、部门、地方、企业和企业集团都在强调上经济规模,如是实现汽车工业振兴目标可能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形成规模生产能力问题,而是市场问题。由于币场是汽车工业实现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的前提.如果生产达到那么大的规模,却没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环境和市场销路,必将给汽车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积压、浪费和损失。因此,营造大市场环境.培育和开拓汽车工业的国内外市场.是实现汽车工业振兴目标的前提和关键。一、国内汽…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车市场十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说市场经济需要尊重市场,所以列出中国汽车界不能回避的十大市场问题作一点探讨。一、不要民族汽车工业能行吗?关于要不要民族汽车工业的争论,看起来目前似乎以“不要”派占了上风。理由是中国都加入WTO了,再谈民族汽车工业不合时宜,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不过,“加入国际大循环”好是好,但仅以“加入”为目标,主张放弃民族汽车工业的观点有多可怕,现在真是不敢想。参与国际分工其实有高下之分,如同办餐馆,当经理是分工,洗盘子也是分工,中国汽车拼不上经理,也要努力避免自认是洗盘子的料吧?如果变…  相似文献   

20.
地利之便日本汽车生产企业由于在地理等方面比美国和欧洲汽车生产企业更具有优势所以长期以来就占据着该市场的绝对优势。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尽管受到来自北美和欧洲地区汽车生产企业的挑战日本汽车生产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统治地位依然没有变化。在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国内市场上,日本汽车生产企业占据了90%左右的市场份额。由于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推行汽车生产的国产化战略使日本汽车在该国的市场占有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也在50%左右。感受压力随着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加深.日本各汽车公司获利持续低糜。日本汽车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