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商情》2007,(12):102-104
卖梦想还是卖产品?机会导向还是产品导向?进入2007年,这些困扰着中国直销行业的问题,在经历了市场的洗礼和严格的法规整肃之后,答案渐次清晰——直销,将回归到以产品为本的原点。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自2006年开始,中国直销迎来了近20年来产品种类上的重大突破,并获得了市场的强烈反响。这促使企业们警醒,并将产品的整合和研发放到了经营战略的重要位置上。在这样的“鲶鱼效应”下,我们不难预想,在未来会有更多种类的产品进入中国直销行业,彻底打破目前保健品、护肤品、家居用品“老三篇”的格局,呈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叶军 《全国商情》2007,(2):30-31
直销产品的核心,在于产品的物超所值及其包含的附加价值,对于直销企业如何提升产品本质价值的问题,我在这里把自己的经验跟大家共享。 直销行业两个《条例》的颁布,使中国数以千计的直销企业走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时代,也为中国直销企业长达17年的不合法划上了一个句号。在直销企业的审核上,国家除了对企业资金实力有所要求外,对产品质量也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由此可见产品在直销企业经营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金士力佳友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直销企业,在规范产品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方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我建议立法以后的直销,应该回归到产品上来,走真正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路子。在这一点上,直销企业要承担起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责任,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行业形象。  相似文献   

3.
《全国商情》2011,(12):74-75
2005年,对于准备或者正在抢占中国市场的直销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这部条例更加规范了中国直销市场,也改写了很多直销企业在中国的命运。于是,无论本土亦或外资直销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然而,纵使千方百计,最终也是黔驴技穷,转身对中国直销市场说再见。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基本国情需要直销模式 (一)晚来不等于不来或不能来 直销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销售的营销方式,应当说是非常适合于在中国发展的。世界上一些大的直销公司,争相把主要力量转移到中国,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的市场非常适宜于发展直销。  相似文献   

5.
生命之基     
《全国商情》2012,(Z2):160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所有企业的共识,而产品质量对于中国敏感的直销行业来说更是如此。中国直销行业经历了20多年的成长,从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湿了鞋以后的上岸,每一个阶段都是企业艰难的成长史。产品也从一开始的装饰属性演变为了如今的实用属性,逐渐已经成为了直销企业发展的重心,没有优质的产品,直销企业的产品销售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6.
《全国商情》2007,(12):118-119
自《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的直销开始走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直销企业一方面要适应目前直销法规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希望利用直销模式的创新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开发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要做到这两点,就必然要求直销企业在营销模式上要有所突破。那么,如何突破直销现有模式呢?这是整个直销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刚刚闭幕的“首届中国直销产业发展论坛”,无论在规模、规格还是在主题意义上,对中国直销行业而言,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本届论坛是中国直销行业领袖、理论专家和市场菁英的风云际会,也是实践经验和专家智慧的大交融。  相似文献   

8.
国际直销产品市场是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利、雅芳、玫琳凯等世界知名的直销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直销企业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直销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胜 《企业家天地》2005,(10):44-45
直销立法并非迫于承诺 自我国加入WTO开始,所有与直销行业能够沾上边的组织和个人,几乎都是掰着手指头倒记时过日子,这种对中国第一部直销法规的翘首期盼程度,可以说是在任何国家都是很罕见的,因为中国将成为直销行业的最后一座金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相似文献   

10.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11.
《全国商情》2007,(12):104-107
从世界直销发展史来看,保健品和美容品是直销行业不变的主题,但由于很多企业不仅在产品类别上雷同,在原材料上也雷同,使得市场鱼龙混杂,让消费者晕头转向。因此,为了实现企业和业务的共同成长,现在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在坚守自己王牌产品市场的情况下,都转向了新材料的运用和开发,带给市场不少惊喜,也使人们看到了企业的活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全国商情》2007,(12):107-111
它们是中国直销业的“神话”——依靠着卓越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行销了十余年,造福了数以万计的社会大众;它们也是中国直销界的骄傲——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的产品撑起一片天,才使中国直销业具有了良好的群众渗透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这些产品都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帮助企业实现永续经营、百年传承的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晓菡 《全国商情》2009,(10):66-66
9月26日,笔者收到一封邮件,内容是某直销龙头企业高管在上海一个行业会议上明确表示,反对其直销人员在淘宝网上销售该公司产品,称这会伤害其他营销人员销售产品的机会,形成强烈的不公平竞争。这不禁使笔者感慨无巧不成书。因为就在一个月前,笔者去江南拜会另一家直销龙头企业时,  相似文献   

14.
郝欣 《全国商情》2007,(12):18-19
2007年,中国直销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在内心里都有了些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着他们重新做出选择。而另一方面,中国直销市场形势的变化、企业的变化,也在客观上加快了直销员重新进行选择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旷强 《全国商情》2009,(6):64-65
20年前,陈武刚博士创办克丽缇娜品牌,对直销界而言,那是一个黄金岁月,直销界很多知名品牌都在那个年代诞生、发展、壮大。20年过去了,克丽缇娜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直销界一个响当当的品牌。20年的高速成长和积累,意味着财富与地位,也意味着更大规模市场扩张的雄心勃勃。事实上,对中国大陆市场的期待,克缇已经准备了至少15年。  相似文献   

16.
《全国商情》2007,(12):78-79
2007年11月,欧洲最大直销企业欧瑞莲的中国执行总裁陈海琳宣布辞职的消息,再次牵动了中国直销业界已经被此类事件“震撼”得近乎麻木的神经。这不仅是由于继如新(中国)、康宝莱(中国)之后,今年初刚刚正式进入中国直销的另一大外资企业欧瑞莲,也要在这片市场上面临“换将”的转折,更是由于作为直销化妆品第一位中国本土女CEO、一度被称为欧瑞莲中国“王牌”的陈海琳,也要在仅仅两年之后,  相似文献   

17.
《全国商情》2007,(12):23-25
以现代直销鼻祖作为自己第一身份的安利,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直销行业的贡献都是不容置疑的。从其进入中国市场的那一天起,安利(中国)就以足够大的规模、足够快的速度、足够远的思维,奠定了在中国直销行业的“老大”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直销,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起,历经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在中国市场上终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直销,相关信息和商机也随之增多,庞大而分散的直销从业人群需要一个集中的平台来相互交流和及时获取信息,直销类网站就这样在直销业发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了。  相似文献   

19.
《全国商情》2011,(12):84-85
纵观中国直销企业所在地理位置分布,有70%以上的直销企业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位于省会及直辖市的企业有70%,由此可见,大多直销企业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省会及直辖市。尤其是上海、广东、北京、天津、江苏等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市场环境较为成熟。消费者购买力相对较高,适宜直销企业发展。相比之下,因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因此不适宣直销企业将大本营扎根于此。  相似文献   

20.
七月的声音     
《全国商情》2011,(7):1-1
对于直销行业,这是一个值得击掌相贺的七月。致贺缘由于上升,名次的上升。世界直销协会联盟(WFDSA)公布的数据显示,最新世界直销市场业绩排行榜,中国的排名上升一位.列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