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蕾 《魅力中国》2011,(11):98-98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增收问题也是党和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农民增收问题面临了新的情况。本文将在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增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减缓,城乡收入差距愈来愈大。实行农地制度、县乡财政体制、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市化建设,提升农民拥有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实现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基本途径,也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前提,是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实现农民增收?我们在实践中初步认识到:必须面向市场,运用科技,着力抓好农业结构的调整。立足实际确立结构调整的思路,夯实增收基础。过去,我县的农业老是固守粮猪型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路子越走越窄,问题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增收越来越难。针对这一弊端,我们按照市场、政策、资源“三导向”原则,从地处山区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稳粮、扩经、优果、强牧”的调整思路,狠抓了三个调整重点: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在稳…  相似文献   

4.
高强  李鹏静 《山东经济》2011,(4):134-140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根本问题,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增收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既有来自农业内部因素,同时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以青岛市为例,从农民收入的来源方面入手,运用灰色关联理论探讨影响青岛市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青岛市农民增收的趋势,最后提出增加青岛市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克莱因博士一直在关心着中国的农业问题,他曾说过,中国经济有两大问题,一是农业,二是人口。邓小平曾经说,中国的经济要出问题,可能就出在农业上。中国有9亿农民,“三农”问题如今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曾用三个“最”字,极言所面临的形势:“现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最根本和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难。”时隔18年之后,农民再一次盼来了又一份“一号件”。这份旨在促进农民增收的件,被称为是近年来有关“三农”问题含金量最高、最务实的件。但一些干部群众也有担忧:担心件落不到实处,担心件念“走样”。如何认清和克服农民增收难问题,如何把“一号件”落到实处,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支招”……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调研,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认识到“兴农不在农”,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能光靠农业,要跳出农业抓增收,围绕工业抓农业,推动农业内外协调发展,大力建设“一带五园”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综合拉动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是加快农村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和制约因素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不少,要保证农民持续增收,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新任务、新目标。要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最根本的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是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为了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问题.对岐山县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就农民增收现状、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航  王庆 《乡镇经济》2007,(12):36-40
农民收入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是新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文章分析了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并探讨了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论述了乡村旅游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农民增收问题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于都是个农业大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应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目标,认真研究和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一、正确估价农民富裕程度,重视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农民得到了很大实惠。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目前全县还有贫困人口8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5%,这些人集中分布在边远山区、库区,以及一些…  相似文献   

11.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根基大局的一件大事。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采取的基本政策是在诸多矛盾中,先解决农村问题,推出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举措,调动了占人口70%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丰收,几年就解决了吃饭问题,带动了城乡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发展。但是,近年来,农业增产不增收,农产品销售困难,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农村市场不旺。农民增收缓慢,有的地方甚至收入下降。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连续下降,从1996…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一项重要方针和任务,各地、各部门正在为农民增收献计献策,奋发努力,本文就农民增收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农民增收事关大局   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如此关注农民增收问题,是因为,农民增收是实践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尤其在现阶段,农民增收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虹 《辽宁经济》2005,(7):29-29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转变,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央提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农业与农村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进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济战略研究实现农民增收,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农民增收根本的出路在于转移农民到非农产业来,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近几年农业比较收益下降,农业收入下降,农民收入之所以还有所增加,主要得益于劳务收入的增长。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但在新的世纪里,农业发展不能停留在温饱水平,而要从“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在此过程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土地承载压力过大,农业比较效益低。中国户均承包耕地仅7亩多,其中14个省区人均耕地少于1亩,对农民来说,土地已不再是“聚宝盆”,而成了“保命田”。…  相似文献   

15.
刘杰 《乡镇经济》2001,(11):43-44
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核心,致力提高农业生活水平。但近几年,农民收入一直增长乏力,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增产反减收的现象。当前,农民增收的途径有哪些?农民增收的愿望怎样才能实现?就此,我们对安徽省庐江县新渡乡星夜村进行了专题调研。我们认为,要实现农民增收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陈得良 《乡镇经济》2003,(10):41-43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民收入总体增长较快,但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下降趋势,面对新的阶段,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来实现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农民知识化是农民增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如何扭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趋势,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牵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尽快消除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探索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摆脱农民增收缓慢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刘志远 《发展》2008,(6):142-143
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本文主要围绕着甘肃省庆阳市农民增收问题,通过对农民收入及负担现状的分析,初步阐述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并进一步探寻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增收之路。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通过对不同阶段农民收入情况的深入研究,把握规律,创新思路,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促进新阶段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0.
《乡镇经济》2004,(1):1-1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更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构筑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