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宇 《西南金融》2024,(2):3-15
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逐渐走向成熟,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发展和金融监管改革等取得实质性进展,上海、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步提升,已经具备建设金融强国的金融要素。本文认为,构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契合中国的国情特色和具体实践,尊重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也要汲取国外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独特性。本文以问题为导向,提出金融强国的核心议题,阐释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义,从国际比较视角提出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现实逻辑,从坚实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制度保障和健全的金融体系三个维度研判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可行性,探讨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独特性,最后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的路径建议,即着眼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着力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步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本文强调,金融强国建设是系统工程,立足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模式,既要匹配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也要植根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从打基础、利长远和固根本的角度持续推进现代金融体系与金融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世界经济史的视角看,一国的现代化之路离不开体现本国特色、立足本国国情的金融体系的支持。沿着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实现中国金融现代化,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金融保障,是当前中国金融界最重大的使命。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必须不断完善金融现代化建设,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扩大高水平开放等方面贡献金融力量,更加精准高效地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环节、各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在新时代新征程肩负重要使命。上海银保监局始终牢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和宗旨,加强改革创新实践,在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推动实现监管和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上海银保监局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着力聚焦“五个服务”,发挥上海“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以中国式金融监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高惺惟 《中国金融》2023,(22):17-19
<正>好的金融制度应当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现代金融的基本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体现包容性金融发展战略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指出“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金融的根本宗旨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事关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政策性金融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制度优势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政策性金融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导向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兼顾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始终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谋划推进工作。本文立足于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政策性银行以来,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即将迎来三十周年。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公共政策性金融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金融力量,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施政平台,是实现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治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性金融具有公共性、金融性、国家信用性、特定选择性等特征。公共性特征决定了政策性金融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高宗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通过金融(货币)手段实现国家治理和公共性目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泉府”,“泉”通“钱”,“泉府”是我国最早具有财税及国家金融职能的机构形态,也是最早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雏形。宋代王安石“青苗法”中出现了最早的农产品预购信用,清代所采用的“以工代赈”也是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赈灾治灾的一种特定方法。中国古人利用经济金融手段在公共性内涵基础上,进行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和经济调节,可以被视为政策性金融,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时期,公共政策性金融将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将自身所能与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其特有的国家金融战略功能。  相似文献   

7.
卫濛濛 《银行家》2024,(1):27-31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金融体系定位,提出“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为金融工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在经济发展历程中,信托一直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始终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信托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农村性、层次性和欠发达性,这制约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后续进程。由于资金外流致使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有力支持。“十二五”期间,农业政策性金融应当从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小企业发展,主动介入涉农保险业务入手,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硕  王伟 《武汉金融》2013,(1):26-29
本文基于现代金融体系中客观存在着的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两大基本金融中介,从理论上探讨了区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协调发展在区域金融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经济金融环境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推进我国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区域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福建分公司(下称“中国信保福建分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出口信用保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履行政策性职能,不断创新和提升金融服务,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助力辖区稳外贸调结构、发展普惠金融、创新服务辖区外贸新业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为福建外经贸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信保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这为新时期政策性保险履职指明了方向。为此,中国信保福建分公司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聚焦政策性保险的主责主业,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不断提升自身履职的专业性,高效护航辖区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作用于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日趋明显,没有金融的持续推动,经济就不可能持续向前发展。本文运用中国1992~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发展的规模扩张、结构调整及效率变化三个方面对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率从整体上并没协调推动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金融发展正面临金融部门储蓄一投资转化率不足,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结构失调的多重瓶颈;各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均衡,有“各自为战”的倾向,彼此之间没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金融发展促进“三化”协同推进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市场需求配置金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很多领域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加以解决。笔者研究了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历史及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祁宏亮 《时代金融》2012,(33):162-16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中国经济从此走上飞速发展的道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三十多年来,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在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监管机构分业监管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因此,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根据市场需求配置金融资源,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很多领域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加以解决.笔者研究了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历史及积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电子化》2022,(4):16-17
“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实体经济发展提速,人们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日益旺盛,对于证券行业数字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强调要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住房经济领域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经济改革的背景条件已经不能再用单纯的市场化理论加以解释。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与市场化资源配置之间不应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应当寻求一种并行且彼此协调的住房金融运行机制,以满足经济风险控制与社会分配正义之间的有效平衡。建立中国的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住房领域的经济与社会矛盾的重要制度措施。在制度建设上借鉴法律金融理论的成果,正确解决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目标定位与组织治理问题,才能推动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经济金融领域最重要的两次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数字金融”成为要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在此背景下,深入理解数字金融的内涵,有效发挥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我国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基本问题。“三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一方面,“三农”通过支撑国家财政,有力地推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充分发挥财政制度优势,综合利用价格、财政补贴、税收等政策工具,助力“三农”走上现代化道路,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与国家财政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面对复杂的国际冲突与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笔者从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共同富裕提供底线公平和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五个方面,探讨新时代财政治理助力“三农”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经过长期改革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已经形成了包括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共同构成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为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当前的农村金融发展仍然较为滞后,无法有效满足三农巨量的融资需求,需要创新构建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模式,释放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新动能,深刻影响着农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发挥极大的赋能效应,在“三农”领域推动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进而推动实现农村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需要提升农民金融素养和数字技能以弥合鸿沟;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程来夯实基础;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最后要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助力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