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经济师》2019,(11)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国企改革离不开管理者的努力,如何激励国企管理者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国企管理者激励效果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其激励过程中不满意因素,以期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企经济竞争力,提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有效激励是有效管理和经营的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国林 《经济师》2005,(2):245-246
激励作为一种管理行为 ,不同的管理者有不同的激励方法。但是如何实施有效激励 ,以达到有效管理 ,实现管理目标 ,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合理把握激励"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映浩 《技术经济》2006,25(2):60-62
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职能,文章针对管理者如何合理把握激励“度”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阐述了管理者在实施激励行为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对于合理把握激励的“度”提出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使得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分离,如何对管理者实行激励和约束,按照何种标准实行激励与约束就成为股东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针对中国的现状,提出了管理者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刘清宪 《经济师》2003,(5):291-292
激励是组织管理的重要职能 ,体现了管理者的用人艺术和技巧。企业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拼命地工作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于是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有的高薪相聘 ,有的委以重任 ,甚至以公司的股权相送。但是 ,纵观管理的实践可以发现 ,这些诱人的激励措施并非都能奏效 ,有时甚至会产生反面效果。这不能不引起管理者的思考 :为什么同样的激励措施 ,对有些人有效而对一些人却起到反作用呢 ?为什么有的领导用得恰当 ,而有的领导却弄巧成拙呢 ?作为组织的主管人员 ,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励下级呢 ?怎样才能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6.
基于激励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人们会把它看做是可以解决管理中很多问题的"万能棒",但是激励中的"有效"两字却往往被他们所忽略。在现实的管理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激励都是积极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的把握被激励者的真正需求、企业的内外环境、激励项目本身的可行性等因素而盲目的实施激励的话,可能会走入激励的误区,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管理困难,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本文从分析管理中可能的常见激励误区出发,旨在帮助管理者了解如何规避这些激励误区,从而更有效地运用激励,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2006-2016年公布股票期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高管期权薪酬风险承担激励和管理者权力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者期权薪酬风险承担激励和管理者权力均对企业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当二者同时存在时,期权薪酬激励与管理者权力之间会产生负向协同效应,反而会阻碍企业研发创新。其原因可能在于,管理者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影响薪酬合约制定过程而轻松获取租金,从而放弃风险较高的研发创新活动。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管理者权力和高管股权激励相关研究,对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进公司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管理者来说 ,如何理解和运用激励机制与技术 ,在今天经济社会发展中 ,尤其看重人力资本的形势下 ,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探讨企事业单位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基础上 ,对管理者运用激励手段与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管理者权利和薪酬激励的关系,从国企存在的特殊制度背景出发,指出现有国企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管理者权力约束力度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对国企激励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公司治理、激励与企业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这三者问的合适结构,这些问题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通过围绕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文献的综合评述,研究这三者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探讨有关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可能方向,以期对完善我国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考察管理层股权激励薪酬契约机制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利用股改提供的"自然实验"条件,检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影响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授予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越强,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股权分置改革显著地减弱了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的负面效应,二者的关系在股改完成后不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基于股权的薪酬契约强化了管理者个人财富对公司业绩的敏感性,风险厌恶的管理者倾向于降低公司的风险承担以化解个人财富的分散化风险,而大股东治理机制的改善有助于约束管理者的卸责行为,降低股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刊》2007,(8):13-13
大概没有企业家或者高层管理者会否定"永续经营"的重要性,但是在"永续经营"这场没有止境的耐力赛中,如何才能胜出?又如何才能保持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13.
庄景荣 《时代经贸》2010,(24):159-160
如何看待公司治理、激励与企业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这三者间的合适结构,这些问题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拟通过围绕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文献的综合评述,研究这三者的内在联系与外在表现,探讨有关理论的发展路径与可能方向,以期对完善我国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理论的分析框架出发,运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方法,构建了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财会人员的博弈模型,探讨了企业管理者如何激励企业财会人员履职尽责、努力工作,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经济学结论。基于模型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关于构建企业财会人员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司管理者报酬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外学者的很多文献都从不同方面考察了影响管理者报酬的因素。文章从管理者报酬的理论基础、管理者报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影响管理者报酬的其他因素三方面回顾了相关研究文献。文章研究发现,与西方企业相比较,我国企业对管理者的激励仍显激励不足。同时管理者报酬受企业规模、企业治理模式、所有权结构、高管人员个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肖健 《产经评论》2013,(6):47-55
2002年Cording提出并购价值悖论,引起了学界对此命题的关注与研究热潮。本文借鉴社会冲突理论,对并购交易过程中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冲突行为进行理论建模,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冲突行为如何影响并购价值创造的作用机制。结论如下: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冲突,也可能选择合作。这主要由并购规模、激励水平、社会保护力量和冲突技术水平等因素决定。一般地,并购规模越大,管理者更倾向选择冲突。此外,激励水平越高、社会保护力量越强和股东的冲突技术水平越高,管理者越倾向选择合作。并购交易中管理者与股东的冲突模型较好地解释了现实中为什么有些并购交易能够创造价值而有些并购交易却损毁公司价值,为解释并购价值悖论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提高企业创新水平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战略意义,而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主体,权力高的管理者对企业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尚不明晰.以2010-2017年6453家深证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探讨管理者权力、高管激励和企业创新三者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管理者权力对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起部分中介作用,根据Sobel检验证实中介效应显著并采用IV-GMM估计来消除管理者权力的内生性来源.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权力高的管理者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高管薪酬在管理者权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而高管股权激励不存在中介作用.研究为支持创新的公司治理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晓萍 《经济纵横》2010,(11):25-28
如何让激励更有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激励的效果。以激励合作为例【编者注:现场讲述激励合作的小游戏】,如果我们用奖励和惩罚的方法,对合作者予以奖励,对不合作者予以惩罚,结果如何?研究发现,效果显著:在奖励和惩罚的实验条件下,人们的合作量都显著高于控制组(无奖励惩罚)。但是,这个方法的持续性或后效如何呢?我们在曾经用过奖励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多元化公司中管理者利用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错配攫取私利行为为背景,研究管理者股权激励对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和公司价值的影响。通过建立双重委托代理模型,选取2009-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效率随管理者股权激励水平的提高而提高;②管理者股权激励水平提高最终导致多元化公司价值增加,内部资本市场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公司多元化水平影响管理者股权激励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和公司价值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经营者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可以将经营者的管理行为分为工作努力和创新努力。研究了企业所有者如何通过激励管理者来同时实施两种努力;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模型,得到了任务互替、任务强互补、任务弱互补3种情况下的激励契约;模型结果显示,随着企业经营者能力的变化——从强互替性到弱互补性,同时激励经营者实施两种努力变得越来越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