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为全球持有,但其发行量由美国独家掌握,这一方面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垄断利润,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美国经济的畸形发展,同时埋下了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金融投机盛行的隐患,这些隐患一旦突破平衡点,必然造成美国经济金融剧烈波动,进而引发全球危机乃至经济衰退。因此,要从根本上治理金融危机,必须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2.
穆林 《中国外资》2009,(24):6-7,9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衔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3.
今年1月底,当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地区的经济数据出现反弹的时候,投资者曾乐观估计美国金融市场将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发动机”。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也一度下滑至0.8674美分,创当时新低。但从第二季度开始,市场气氛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美国公司不断出现账务丑闻,投资者信心颇受打击,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步代缓慢。前景不明、风险激增、回报锐减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正逐渐撤出美国市场,寻找新的投资收益增长点。与美国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欧元区经济增长稳健,经过两年多来的磨砺,欧元已逐渐显露出跨国硬通货的形象。本文对目前美元走弱、欧元走强的原因及其前景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领域,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传导到世界各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在全球的蔓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金融监管不利或缺失,但究其本质,则是全球经济失衡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规则的冲突,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所致.本文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出发,通过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探讨了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及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倩 《时代金融》2009,(5X):7-9
2007年以来,世界出现了一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这场危机后来演化成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得的机遇,本文提出了危机中面临的机遇,主要包括:启动内需,转变经济结构;储备资源、引进人才;参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惟一的世界货币地位,也就此确立了美国金融霸权的货币基础。现在,该体系虽已瓦解,但并不意味着美元霸权的终结,不过是美元霸权的影响形式以及美国政府推动美元霸权的手段发生了改变而已。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球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将超出从中获得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新兴市场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 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实际上在过去的五年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一直由新兴市场所主导:中国的增长占世界经济增长的1/4,金砖四国占到1/2,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一起占了2/3左右.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下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美国金融危机经由世界货币美元传递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和美元发行约束机制的缺乏,美元本位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递减效应,并使全球经济与美国高度联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呈现多极化、货币区域化、竞争化的特征.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本质是比较经济优势变化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趋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肉牛养殖作为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其排放的温室气体占畜牧业总排放量比重达65%,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肉牛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其温室气体排放也逐年增加。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各行各业加强减排措施,肉牛养殖业也需要积极响应并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是支持肉牛养殖减碳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在肉牛养殖减碳,特别是在金融支持方面尚处在萌芽和起步阶段。本文梳理总结了美国、欧洲、日本、巴西、新西兰等经济体在肉牛养殖减碳和金融支持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金融支持肉牛养殖减碳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湛匀 《新金融》1999,(2):42-43
一、欧元强币地位 1、国际经验表明,从中长期看,经济的相对规模和该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是影响货币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欧元的经济依托体——欧盟15国1996年GDP高达85,867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出的30%多,而美国则为72,632亿美元,占全球总产出的27%。98年3月份法国国际经济局的统计显示,美国GDP增长幅度由97年的2.8%下降至98年头三个月的2.2%,而欧盟则由2.1%升至3.O%,增势强劲。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迟缓,与中国经济一样,全球经济都不可避免进入"新常态",而中国仍将会成为当前及未来时期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2000~2012年,中国对世界出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5%(美国为6.63%),对世界进口额增量的贡献率为11.86%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拓展了现代文化产业的领域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20年前就预言:“一个高技术的社会必然也是一个现代文化发达的社会,以此来保持整体的平衡”。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印证这一预言,美国电影的出口额在所有产品中雄踞第二,仅次于航空产品。在日本,随着科技的发展,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创造了新的奇迹,日本在全球的唱片业、出版业和动漫  相似文献   

13.
受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财政悬崖和债务上限问题以及全球不平衡的逆转等多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结构步入重构时期,这决定了世界经济改善的步伐十分缓慢,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全球信用环境呈现整体恶化的趋势,国家主权信用级别重心下移。具体而言,全球国家主权信用状况呈现结构性分化的特点:以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国际货币地位或者资源丰富等因素使得其信用状况在本轮危机后虽然有所弱化,但总体保持相对稳定;欧洲方面,南欧和北欧国家的信用状况呈现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4.
龚刚 《中国金融家》2014,(5):122-123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以一种主权货币——美元——来充当世界货币,并且没有力量(如国际公约等)对其发行行为进行制约。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使得美国在占有世界资源、强化本国实力和与它国的竞争等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美国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货币战争"(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其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绝对功不可没。尤其重要的是,美元的超级优势同时也体现在冲击他国经济,将危机转嫁给他国的能量上:美元泛滥曾使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5.
自1989年下半年起,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放缓的现象。1990年以来,三方面的因素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恶化:——美国经济增长急速放缓。目前,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经济已处在衰退中,美英两国则在衰退的边沿上。  相似文献   

16.
巴西是全球燃料乙醇普及时间最长、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国家,是世界燃料乙醇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2009年,巴西燃料乙醇产量2174万吨,占全球33%,仅次于美国;国内消费量1765万吨,仅次于美国,占车用液体燃料的53%,已超过汽油消费量;出口美国、欧洲、日本和印度409万吨,出口量全球第一。巴西燃料乙醇实现产业化发展得益于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人民币占全球支付货币的市场份额达到1.12%,已成为世界第八大支付货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还很不均衡,虽然在经常项下和直接投资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跨境人民币融资、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央已明确将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写入十二五规划的有关建议中,研究人民币走出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比较日本和德国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长期贸易顺差的经济结构并不必然是人民币走出去的障碍,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必然表明其货币一定能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人民币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最大障碍在金融领域,而不是贸易领域,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推进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因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下一步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应放在世界贸易、货币体系的大环境下考虑;在当前的贸易体制下,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弱化,不能依赖于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与亚洲地区经济结构的失衡,应加强双方的合作,争取时间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中国应进一步强化内需主导战略,在经济和货币上,与亚洲国家一起,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20.
正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金融市场,造成美国、欧盟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并伴随着全球货币通货膨胀,对此后全球整体经济形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对各国的银行风险监管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次危机爆发,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银行体系本身出现问题才到导致的,实际上这次危机原因复杂,我们所认知的传递过程和结果只是表面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宏观政策的随意性、金融机构高杠杆融资以及风险创造与风险的分离导致并使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