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法对1996年到2006年间国内14家主要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进行测量。实证测度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成本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成本控制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另外,贷款产出质量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丹霞 《商》2013,(17):198-200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其经营效率,来保证自身的发展。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中国2001-2010年样本期间13家商业银行的X-效率进行测度,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都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过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营业支出、贷款质量以及金融创新能力,对于影响商业银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并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提高商业银行效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效率的提高是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不高,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损失几乎全部来自规模效率的损失,股份制银行效率的损失中多半来自规模效率的损失。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报酬递减,股份制银行的规模报酬则以不变或递增的居多。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分支机构及人员,降低经营管理费用,以充分发挥银行效率,而股份制银行应注意抑制规模的盲目扩张,充分发挥其规模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4.
《商》2013,(17):198-200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其经营效率,来保证自身的发展。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中国2001—2010年样本期间13家商业银行的X—效率进行测度,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的提高都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过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营业支出、贷款质量以及金融创新能力,对于影响商业银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并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对提高商业银行效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毛定祥 《商业研究》2005,(22):138-140
经营效率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今后中外银行之间竞争将集中表现在经营效率竞争。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作了分析,指出实行股份制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DEA模型,测算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6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测算结果显示:第一,样本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低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低,纯技术效率较高。第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没有明显的效率差异。第三,2013—2016年,样本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不断降低,主要是由规模效率降低所引起。第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大体上处于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减区域,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大体上处于规模报酬的递增区域。为提升商业银行效率水平,商业银行应该向高效率银行学习更为有效的资源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超效率的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获利能力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且呈现出U型特征。国有商业银行获利能力低下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产权单一。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国内商业银行效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业整体效率偏低,且波动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整体上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了中国14家商业银行2000-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并构建Panel Data模型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6年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4.8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ATM与POS投资对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影响,自有资本比例有利于改善商业银行生产效率,而存贷款比例、规模、资产费用率与商业银行生产效率提高没有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10.
银行效率是其竞争力的体现。笔者采用DEA方法对中国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的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4家国有银行的平均相对效率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相对效率高,商业银行平均相对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11.
作为金融中介机构的商业银行在经济运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对于金融体系的功能发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商业银行效率的结构基础、测度方法、实证检验、影响因素,以及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为线索,总结评析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已有研究成果,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的经营效率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效率是衡量银行资源配置和经营成效的重要指标,效率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评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的经营水平和改革成效.本文采用非参数分析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使用C2R模型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两组DE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有一定的成效,但阶段性非常明显,突出表现在1994-1997年和2003-2004年.改革过程中的银行经营效率与政府的政策推动和扶持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提升整体金融竞争力,应对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有力举措.文章通过DEA模型对已经改制的三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在改制的过程中及改制后效率都有明显提升的结论,并在分析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银行基本特征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促使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改制后效率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X效率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与改善银行业的效率 ,不仅是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和监管当局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防范金融风险 ,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需要。本文主要通过对 4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及 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X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并找出其中的相关关系 ,以求能打开银行经营管理的“黑匣子” ,进一步为商业银行的效率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影响其成长和获利能力。商业银行为获取战略竞争力,形成持久竞争优势,必须要了解外部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必须要有效地分析外部环境。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既存在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才能增强自身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赢得持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managerial and scale x-efficiencie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Ukraine from 1998 to 2003. A large number of banks would suggest competition and efficiency. Ukrainian banks waste half of factor input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services by operating off the efficient frontier. Large banks dominate in managerial efficiency; small banks are superior in scale efficiency. Significant numbers of small banks experience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Consolidation between small banks may help banks exploit economies of scale and become attractive foreign investment targets. Evidence suggests majority foreign owned joint ventures are optimal formats; banks operating in industrial, politically favored areas outperform others.  相似文献   

17.
刘飞 《商业研究》2012,(9):106-111
通过对中国银行业2006-2010年84家银行的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本文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银行间市场利率对不同类型银行信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贷要显著地受到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外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要受到银行间市场利率的显著影响,农村商业银行没有显著地受到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另外,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也与不同类型银行的规模、资本充足性、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特征有关。因此,中央银行在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时,要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iciency of Malaysian commercial banks between 1996 and 2002 and finds that while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caused a short-term increase in efficiency in 1998 primarily due to cost-cutting, increases in non-performing loans after the crisis caused a more sustained decline in bank efficiency. It is also found that mergers, fully Islamic banks, and conventional banks operating Islamic banking windows are all associated with lower efficiency. The paper estimates suggest mild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and an average productivity change of 2.37% that is primarily attributable to technical change, which has nonetheless declined over time. Finally, while Islamic banks have been moderately successful in developing new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otential for Islamic banks to overcome their relative inefficiency is limi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