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展顺利,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需要进一步做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意义;学习研究,深刻理解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内涵;周密组织,切实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具备较强的法律素质。加强和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步伐,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引导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进课堂,加强和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较高法律意识的全面人才是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目标。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培养基本法治理念是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主要内容。培育优良的法治理念教育氛围,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利用网络优势,占领网络阵地是大学生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4.
谭峰 《大众商务》2010,(12):186-186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具有巨大的时代意义的,同时也是符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但是如何能贯彻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就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具有巨大的时代意义的,同时也是符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国情.但是如何能贯彻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就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弘扬法制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就为今后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本文从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7.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治是支撑和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本文从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入手,联系到农村目前法治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实现农村法治化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特色社会主义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宪法保障人的自由是"法律下的自由",法律的价值基础是人类对自由追求的思想成果。法律发展过程,实际是法律价值化的过程。1、自由的界定自由就是自己决定自己,不受他人的干预和限制。按照主体  相似文献   

9.
王书芬 《全国商情》2012,(17):87-8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引起人们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关注。清楚社会管理创新对法治保障的需求,重视法治对社会管理创新的保障作用,根本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探寻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法治之道。  相似文献   

10.
强化刑法的保障机能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积极建设。刑事法治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实现刑法对人权的有力保障。因此,强化人权保障机能是贯彻刑事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努力完善罪刑法定原则,积极推进刑法宪法化,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强化刑法人权保障机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依法治国方略 ,是对人类近代社会以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治国经验的科学总结。积极吸收资产阶级创造的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特别是法治文明成果 ,吸取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 ,对于推进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新闻专业应培养出众多信仰法治、推崇法治、追求法治和捍卫法治的新闻传播从业人员。通过公共传播媒介以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宣扬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是法律新闻专业崇高而神圣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本文对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概念作了解析,分析了我国法律文化二元结构的不平衡状况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不利影响,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迫切要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有利于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有利于法律实际效能的发挥,有利于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回顾了过去十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认为有形的法治建设已取得明显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保证了社会发展各方面“有法可依”,但无形的法治机制推进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继而提出当前中国社会需要良法之治,既要有良法,又要有忠于法律、熟悉法律的执法队伍,还要有严明的违法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应着重抓好四项关键性工程,即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行政组织法和公务员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构建行之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确保行政权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存在着法治建设表层化问题,表现为注重外部形式的法律条文和制度建设,轻视法治理念建设,这阻碍了法治建设的实质进展,笔者从文化、经济、政治三角度分析了法治建设表层化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克服法治建设表层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除了需要政治、经济等条件外,还需要文化条件。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法治文化也成为法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应具有适当的理念根基。理清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才能祛除一些理念误区,即法制工具主义、法治与德治结合论、政府本位论等。梳理和借鉴西方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演进。我国应树立符合法治政府建设实际的四大理念创新,即:人权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理性,法治主义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工具理性,宪政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理性,服务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行为理性。  相似文献   

19.
法治内蕴着对人权的保护。从实在法角度来看,民法中的人格权制度是人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理念的接受和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研究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当表现为其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和必须依赖性;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制度基础、规范基础和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