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有资产“出资者缺位”一直是困扰国有企业改革最深层次的问题,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焦点所在。传统的“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体制所存在的所有权分割、代理链过长和政资不分是造成出资者缺位的三个体制弊端。十六大所确立的“统一所有、分级代表”的新管理体制,有效克服了上述弊端而成为出资者到位的体制保障。然而要确保出资者主体完全到位,还必须建立出资者代表人制度并形成对代表人的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约束机制,此即确保出资者到位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 分工监管”的原则(简称十六字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营运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 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 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要确保出资人到位。  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 是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与国有资产运营企业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也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制的核心概念和关键环节。  所谓国有资产授权经营, 就是国…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铁路现代企业制度中;铁路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缺位”,企业运作就无法排斥上级行政性干预,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难以分离,内部治理结构就不可能规范,企业法人财产权也难以到位。因此,建立铁路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改革铁路国有产权制度,确定铁路国有资产投资主体。一、确立铁路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原则1.有利于铁路国有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从而实现铁路运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铁路国有资产投资主体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其确定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之真正从资产增值上关心资产的运营,并以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具有明显的"公地经济"的产权特征.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的体制弊端造成的.笔者在分析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就防止"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两方面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了解决"所有者主体缺位"和抑制国有资产流失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县级局为单位整体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应坚持“七明确七确保”,即:明确基层规范化建设的意义、目标和方向,确保认识到位;明确局、所规范化建设的职责任务,确保责任到位;明确基层规范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领导到位;明确局机关和工商所的规范化建设标准,确保统一规范到位;明确局、所联动的内部工作机制,确4~:r-作到位;明确指导督查方式,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明确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奖惩到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管理者越位”并存的现象,使国有资产监管缺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企业缺乏长期发展动力。因此,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国资经营的历史探索  相似文献   

7.
浅谈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中间主体缺位及对策葛俊明一、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在原有的全民所有制产权体制下,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职能分布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中,国家资产虽名义上属于全民所有,但实质上却是“人人所有,人人没有”,使国有资产产...  相似文献   

8.
强化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基于我国目前各级政府间权责划分方式和相应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笔者这里所讲的统一管理是指各级政府对本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行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应是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解决了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才能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更好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一、我国过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务院是一切国有企业的所…  相似文献   

10.
薛玉琴 《铁道财会》2004,(Z8):42-43,35
铁路企业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为维护企业国有资产出资者权益,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1.
郭双  程柏树 《财会通讯》2004,(11):59-59
国家所有者财务是指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对其出资及其运行状态所进行的管理,确保出资的保值增值。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财务是“国家所有者财务”和“资产经营者财务”的统一。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者之一和其他出资者一道,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监事会和企业管理委员形式直接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如有关资本权益变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确保出资人到位,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为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现行管理体制下出资人不到位的主要弊端,研究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式,即统一认识、完善机制、确立目标、明确职责,从而提高经营效益,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这应该是《国资法》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卖主到位之后,还有一个核心问题亟需解决:价格机制如何形成?这两点应该是《国资法》首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家为了实现政企分开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新机制应运而生的。它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产权关系,解决了国有资产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它是代表政府作为出资者对国有资产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出资者权利的特殊企业法人和国有投资管理机构,专司国有资产的资本经营和产权运作。国有资产经营是指在国有资产资本化了的基础上,在产权层次配置国有资产,并通过优化配置国有资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进而提高国有资产价值的经营活动。因此,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企业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传统的生产经营的企业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负责人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缺位,国有投资代表人不具体,对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产生了一些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6.
行使出资者职能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基本职能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旨在从搞好每个国有企业转向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增值。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经营国有资产,实行所有权专业化管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通过参股、控股的形式,对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国有资产优化配置。由于资产经营公司是专司资产运营的机构,因此出资者职能是资产经营公司的基本职能。资产经营公司在确立了法律地位和投资主体地位后,其行使出资…  相似文献   

17.
资讯宽频     
中国国资管理缺位问题将得到解决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同时提出要在“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这将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中较为突出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法人财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王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十六大提出的探索国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新举措。笔者认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要确保出资人到位,即建立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杨珍 《宁夏审计》2009,(6):38-39
为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使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石嘴山市审计局着力构建廉洁从审工作机制,确保“五个到位”。 一是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位。在工作中实行“领导到位、责任到位、考核到位”,来保障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格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