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科技、文化、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普遍现象和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生产和市场变得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就融入了这个一体化的格局,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特征开始展开论述,谈谈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章琦 《中国外资》2010,(22):216-217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科技、文化、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普遍现象和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生产和市场变得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榴戍的。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就融入了这个一体化的格局,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特征开始展开论述,谈谈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用系统论观点看全球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国经济政策的日趋开放,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并已成为当前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之一。所谓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是指由于各国相继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全球金融业务的自由化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也成为大势所趋。面对国际金融服务领域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为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众多的国际金融集团正在不断地合并、重组,以图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特点是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占领市场;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介绍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以及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SADC)等三个非洲经济一体化组织的自然情况,从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角度对影响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国民经济总量、出口总量以及国际竞争指数等三个重要指标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权  谭欣  汪青 《财政研究》2023,(8):17-2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债务问题愈演愈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区域性扩张的趋势,同时国家间存在债务风险传染现象。研究区域政府债务周期协同问题有利于完善区域政府债务联合治理体系,并为全球政府合作治理债务问题提供思路。本文首先对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拉美和加勒比以及中东和北非六大区域政府债务周期协同及其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运用3SLS模型研究2008—2019年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区域政府债务周期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内贸易一体化对区域政府债务周期协同有正向作用,区域内金融一体化对其有负向作用,全球贸易一体化对其有负向作用,全球金融一体化对其有正向作用。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为区域联合治理政府债务问题以及我国参与区域治理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於鼎丞 《税友》2001,(1):10-12
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正在加快,预计我国加入WTO之后,将在更大和蔼上融入这一过程,这是当前我国地税体制改革面临的大形势,因此要研究其如何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就必须先对全球经济一体化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时代的潮流。全世界区域一体化经济情况普遍,大多数国家地区参加了区域贸易协议,广泛拥有多边贸易体制。为优化经济环境,提升国际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加速自身发展和良性竞争的必然趋势。中国重视并参与区域一体化这一全球趋势,本文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质出发,通过模型构建研究我国区域一体化经济现状以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经济合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非农产品产业的集聚,从而引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国际金融机构的发展进程,及它们对解决当前全球金融问题的贡献。并强调,金融市场进一步一体化和全球化是必然的。需要一个整体的方案,以确保全球化过程中国际金融的稳定和全球安全。也强调全球体系的动态效应,跨国公司对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贡献,包括跨国公司能以更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提高他们的投资和商业活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各个国家在融入区域经济体一体化组织的过程中,通过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实际上是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区际产业转移。本文通过论述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分析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集聚与扩散,研究产业转移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对于正处在发展中的国家更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Lane and Milesi-Ferretti的数据,运用实际指标和理论指标来衡量东亚国家对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并与欧洲国家及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进行比较.在衡量结果的基础上,文章从东亚国家的资金双边对流及资本结构两方面对东亚与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东亚国家金融市场越来越开放,与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在上升.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也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总趋势。研究经济一体化下的国际金融风险特征,对各国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和新的形势下,有效地利用国际机遇和国际资源加速发展本国经济,巧妙地规避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一、经济一体化下日益增大的国际金融风险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全球经济正稳步走向一体化。经济一体化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世界资源配置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于它实现在最有利的条件下生产和最有利的市场销售,因而能显著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1088)是世界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一体化能源公司,拥有独一无二的煤炭、铁路、港口、电力一体化商业模式,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世界第二大煤炭销售商。  相似文献   

14.
国际     
《投资北京》2015,(3):9
东盟经济一体化2015年恐难全面达成全球著名战略咨询机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GI)近日发布了对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评估结果,认为"东盟恐难在2015年内实现经济完全一体化目标"。MGI指出,尽管东盟国家在建立单一市场、统一生产基地等方面取得了切实进步,尤其是几乎取消了各经济体间关税,促进了域内汽车、纺织、林业等多个产业加速融合。然而,"在事关区域一体化的所有领域中,仍没有任何一个领  相似文献   

15.
城市CBD是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特别是全球经济的相互联系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每个城市CBD均以不同的能级与网络中其他城市CBD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使得全球城市CBD逐渐形成有层级的网络结构。实践证明,全球城市CBD网络化的整体运行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本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分析构建我国城市CBD网络体系的背景,探讨城市CBD网络体系的演进过程和基本结构,结合我国目前城市CBD网络发展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也在逐渐加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有明显加强的趋势.Grubel(1968)、Lee(1969)、Levy和Sarnat(1970)、Solnik(1974)、Brennan和Cao(1997)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全球资本流动加快的趋势,尤其是提到全球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在资本流动加快中的巨大作用.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证券市场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面对WTO下的新形势,中国要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全球金融一体化.我国银行业一方面要应对国外银行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要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在数量和质量上日益增长的要求,同时,还要面对银行业过去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进行金融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国外强有力的竞争者会进入国内市场,国内不少中小商业银行也会崛起,这将给中国传统的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历史性的关头,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十年里,尤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势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对设计各国的经济生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的组织形式和竞争的模式及发展中国家的发燕尾服模式都产生了非常重要和深刻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9.
张茉楠 《金融博览》2014,(22):24-25
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全球金融体系已经破裂,而上世纪90年代建立起的全球金融体系也正由一体化走向区域化,甚至是集团化.在全球经济、全球贸易出现区域化联盟之后,金融和货币领域也出现了以“货币互换网络”为代表的区域化联盟新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金融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的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