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就在大家担忧安利、完美等外资直销企业在一年直销大限期满之时能不能拿到牌照时,2006年12月1日下午,安利、玫琳凯和完美终于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外资直销企业那一栏看到了自己的名字。3家企业终于拿牌进场,正式获得了直销牌照。 至此,十家转型企业中除已退出直销市场的百美、特百惠、娜丽丝三家外,仅有日晖、尚赫两家前途未卜。[编按]  相似文献   

2.
唐波 《经贸世界》2006,(12):60-61
直到被业界称为“大限”的2006年12月1日下午5点多钟,安利、玫琳凯、完美3家企业的名字才出现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站上的获牌企业名单中。这3大直销巨头在外商投资直销转型企业拿牌的最后期限被放行,意味着它们今后将以直销企业的身份和模式运作。[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就在本刊此次专题截稿的时候,记者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上赫然发现新添了安利的名字。7月25日,安利在背负着业界太多厚望与猜测的舆论下,继如新、玫琳凯、完美等重量级内、外资直销企业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连续发表声明之后,终于露面了。而这一天,也仅有安利一家企业“出场”,这本与声明和牌照无关,但这姗姗来迟的独自登场,仍会让记者联想到一场盛大欢宴上的压轴戏,总是少不了主角的隆重登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胡茜 《经贸世界》2004,(6):10-14
说到公关,民族企业着实该向外资企业学习。1998年4月21日,中国政府一纸禁令,全面封杀所有形式的传销活动。一周之后,安利、雅芳、玫琳凯、特百惠等几家外资直销企业,借当时主管外经贸部的国务委员吴仪接见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之机,提出要求中国政府允许外资直销企业“正常经营”,并且“保护  相似文献   

5.
裴静怡 《经贸世界》2006,(12):76-77
业界推测三大直销巨头未来运作模式 日前,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上终于出现了直销业界关注已久的名字——安利、玫琳凯、完美,根据该系统显示,三大巨头直销业务受到区域的限制,由于其原本的业务覆盖全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甄刚  谢孝霖 《商》2004,(6):13-16
直销公司哪家最好?我最适合加入哪一家直销公司?我们(推销员》编辑部经常接到这样的读电话,希望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回答,直销企业的奖金制度纷繁复杂,直销产品五花八门,直销公司企业化各不相同,我们很难简单地给企业一个“好”或“不好”的定义,更不敢不负责任的随便给读推荐。我们将这个难题抛给了对直销企业和直销问题有深入研究的甑刚先生,请他对当前比较热门的安利,完美.如新,立新世纪,玫琳凯.天狮等直销企业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给有心致力于直销事业的读朋友以参考。  相似文献   

7.
1月下旬,部分直销企业座谈会在国家工商总局召开。此次会议是我国直销市场开放以后由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管局组织的第一次直销企业座谈会。商务部外商投资管理司、市场体系建设司,国家工商总局外资注册局、直销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雅芳、如新、宝健、宁波三生、欧瑞莲、金士力、富迪、玫琳凯、安利、完美10家外商投资直销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到会,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上海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也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8.
王琰  刘加莹 《市场周刊》2009,(11):23-23
中国直销行业一直备受争议,近期,伴随《直销管理条例(草案)》和《禁止传销条例(草案)》的原则通过,中国直销业巨头如何规范队伍成为焦点。日前,包括安利(中国)、玫琳凯(中国)、完美(中国)、雅芳(中国)、宝健(中国)、新时代(中国)在内的中国直销业领头企业高层出席了在北大举行的“中国直销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论坛上,研究专家代表、国家监管机构代表,以及直销企业代表进行了一番唇枪舌剑。  相似文献   

9.
4月10日庆祝15岁生日之前,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收获了销售额从十亿级到百亿级再到200亿的三级跳:2009年,安利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位居中国直销行业首位。排名第二的完美和第三的玫琳凯分别突破70亿元和50亿元,另一直销巨头雅芳仅以25亿元排名第五。如果再追溯一下2006年末中国直销企业全部完成转型后的业绩,2007年和2008年,安利的销售额分别为138亿元和176亿元,完美分别为40亿元和50亿元,雅芳为26亿元和30亿元。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安利全球最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雨声 《经贸世界》2005,(12):40-43
随着申请直销牌照的时间日益临近,直销企业纷纷行动起来,整个市场也开始迅速升温。直销巨头安利和一些内资直销企业先后公布了转轨单层次直销模式的方案,一些传统医药保健企业也高调宣布进军直销,一场夺牌大战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立法进程的推进,业内关于建立直销行业协会的呼声也日渐响起。如新、完美、玫林凯、安利等高层在厦门会议上曾呼吁,应该在通过立法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建议成立中国直销行业协会。玫琳凯(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总裁Mr.Paul Mak甚至提出了建立直销协会的具体设想。Mr.Paul Mak建设,建立一个在商务部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执法下的大中国区直销协会,并授权其有效的管理行业,及在必要时采取有关规范措施。该组织也应承担与政府管理者定期探讨,以评估市场平稳发展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直销业风云跌宕,从未平静!直销自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掀起一次次轩然大波,时而以天使般的面孔为人们创造致富的机会,时而如洪水猛兽般扰乱社会的安定。它以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无数人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奔跑,它是天使,抑或魔鬼?亦正亦邪的直销模式总让人捉摸不透,时时刻刻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应对能力。从刚开始时对直销全面放开,到1998年一纸禁令全面封杀,再到后来引导部分外资直销企业走上店铺加雇佣推销员的新经营模式,中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应对直销的对策,14年来摸着石头过河,对占市场份额并不大的直销业一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深谙其中的利害关系。中国有自身特殊的情况:不少人对直销这种商业模式尚未有深入的了解,13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加上中国自古以来就盛行礼尚往来的人情关系,这些恰好都是滋生非法传销的土壤。一旦对直销控制不好,它狰狞的面目就暴露无遗,商业病毒通过人传人,很快将整个市场涂黑。不过,如果对直销进行有效的管制,它会给整个社会造福。海外不少国家已给了直销合法的身份证,并证明直销业在行之有效的法律管束下可以健康发展。安利、雅芳、玫琳凯、完美等直销巨头就是在海外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商界中成功经营的典范。按入世的承诺,中国在今年年底也必须出台相关的直销法,这是中国直销业翘首以待的大事。面对直销立法,守法的直销企业与非法的传销企业、外资直销企业和内资直销企业等呈现不同的立场,多方力量展开博弈。直销立法前夜,注定是不平静的!  相似文献   

13.
廖顺遂 《经贸世界》2006,(12):16-27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面对媒体和社会的种种压力,此前北京某媒体载称:发牌大限前夜,安利榜上无名;某周刊载称:安利是否应该拿牌,决策们“骑虎难下”;广州某媒体载称:安利等直销巨头有望11月内获牌……总之,对于安利是否获牌,人们翘首以待。安利公司沉着冷静应对,按照自己的工作思路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创新,终于在2006年12月1日与玫琳凯、完美一起获得了商务部批准的直销许可证。 我们在恭贺安利获得直销牌照的同时,对安利公司进行深入剖析:安利是凭什么获得牌照的?[编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条例的出台和第一张牌照的发放,中国直销业即将掀起新一轮高潮。面对市场的巨大商机,不少外资和内资直销企业都早已摩拳擦掌,试图分到“一杯羹”。但是,中国直销业走过的曲折历程表明,成功的直销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何在中国直销市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恐怕还得先“磨刀”——选择出最适合自己企业、适合国内市场的策略。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问题,希望能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直销前沿     
《经贸世界》2006,(3):2-3
2006 DSA最新公告发布,拿牌时间推迟至5月,安利实验室获得国家认可,西南最大的雅芳专卖店落户重庆,完美(中国)恢复办卡,南非副总统称赞天狮产品,红跃积极申牌,玫琳凯免费泰国游,太阳神重拳出击,健康元第一个服务网点诞生,美乐家超市3月开业,立新世纪打出组合拳,湖南省三企业“申牌”,现阶段企业从事直销属违法行为。[编按]  相似文献   

16.
关注直销     
金锐 《网际商务》2004,(2):52-52
直销目前在中国还是一个灰色地带,现在从事直销的现代企业,都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直销企业面对的是不公平的待遇。事实上,直销在国外包括发达国家都发展得相当好。中国目前从事直销的企业不多。我们关注如安利这样的企业,它们的经营业绩令我们钦佩。  相似文献   

17.
王红茹 《华商》2014,(1):39-39
2013年11月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直销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国际直销法规演变及监管研讨会举行。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越南以及台湾地区直销行业的专家、政府监管部门的官员,与中国专家学者一起探讨研究直销监管的有效方法,借鉴海外防范金字塔欺诈的经验。安利、宝健、康宝莱、玫琳凯等十几家知名直销公司的“大佬”们也都被请来参加此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阳光 《经贸世界》2006,(5):66-67
近段时间,笔曾感叹:中国缺少有素质的直销经理人,现有的一些直销企业的管理很不专业。和一些行业朋友聊天时,大家也都一致认为,“伪直销经理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直销行业和内资直销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19.
王万军  阿城 《网际商务》2004,(9):102-103
尽管我国相关的直销法规还未出台,尽管对内资是否与外资同步开放直销市场还未明了,但直销市场巨大的诱惑,已经吸引了众多内资健康产业巨头的目光。然而,直销市场真的是内资企业的掘金之地吗?  相似文献   

20.
《广告导报》2007,(3):53-54
2006年为中国直销行业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包括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内的13家直销行业巨子正式拿到了直销牌照。可以预料,这些拥有“合法身份”的直销企业以及旗下的营养保健品品牌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2006年,由安利纽崔莱全力赞助的安利纽崔莱健康跑活动迎来了5周年,在活动规模和品牌推广上进一步升级,充分利用了网络营销手段为整体营销添砖加瓦,将活动的官方网站打造成为健康跑品牌的体验沟通平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