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学广 《中国市场》2007,(6):164-165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今天,研究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人们认识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和理论指导,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的价值及其实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能有效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邬开荷  邬媛 《中国市场》2007,(5):170-171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如何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其本质、核心和灵魂.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强调的关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要求,同样蕴涵了"以人为本"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和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二者是统一的,它们都统一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8.
邬开荷  邬媛 《中国市场》2007,(6):170-171
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如何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十分紧迫的时代课题.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理念,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育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张彦明  李永红 《现代商业》2007,(23):257-257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必须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深化,是统领我国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思想.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和把握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魏仁杰 《中国市场》2009,(48):55-5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这些决策都蕴涵和贯穿了和谐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以人为本发展,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光辉。本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农村建设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对新形势的要求,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双方主体之一,通过依法行为、完善规章、强化整体素质等途径,进一步减少或避免劳动争议,对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谈教育“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霞 《华商》2008,(20):88-89
"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在学校教育中也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4.
李宝玉 《商场现代化》2005,(20):172-173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把握科学发展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证。同时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商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也深刻体现在商业中。例如,我同商业发展存在城乡、区域不平衡现象,资源环境压力大;商业  相似文献   

17.
建设以人为本安全文化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是煤矿工作的永恒主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是人口计生工作的永恒主题.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在深刻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普遍要求与计生工作的实践相结合,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推动人口计生事业的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必将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增长方式、增长质量、结构调整的发展变化,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稳定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新时期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