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晶明 《经济论坛》1999,(22):22-23
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由短缺经济过渡为相对过剩经济时代,其三个较为显著的特征是:商品严重积压;行业利润显著下滑;物价出现负增长。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经济领域内就没有消费巨大而又能赚取较高利润的新兴产业。这是因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并非是过剩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结构方面的问题,是生产纯粹物质产品的人太多,生产精神产品的人太少(或者说是生产具有精神消费内涵和含量的产品太少)。因此,在我们这个物质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条件下,精神产品的开发和塑造无疑将成为拉动内需、繁荣市场、发展经济的强力催化…  相似文献   

2.
夏虹 《技术经济》2000,19(2):33-35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SIC国家经济景气评价调查 :1997年初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趋冷区域运行。基于此 ,经济运行处于 :“国民收入增长不足———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机会缺乏———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增长不足……”的循环之中。而 1998年的经济运行趋势是从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 ,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 ,尤其是对于非单一产品经营的企业 ,要想适应宏观经济的变化可持续发展 ,就应调整产品结构 :合理地规划企业的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力求在有限的资金、设备、资源与人力等条件下 ,获得最佳综合…  相似文献   

3.
场创新即企业通过研究、开发、营销及其一系列组织管理活动,实现市场占有质的新变化或量的新扩张。随着我国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由短缺经济进入相对过剩,企业市场创新越来越难,越来越重要。短缺时代,产品品种少,覆盖率低,有产品就有销路,有项目就有效益,易于进行市场创新;过剩时期,产品品种繁多,市场饱和,销售不畅,市场创新非常艰难。现在不少企业处于亏损困难境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善于在过剩条件下开辟新市场。过剩将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企业要摆脱困境,求得生存发展,必须在过剩条件下走出一条市场创新的路子来。本…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支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增加产值和税收,扩大出口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短缺经济条件下诞生的中小企业难以适应当过剩的经济形势,它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服务等方面的大力扶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条件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能否促进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首先,将货币政策引入考虑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银行资产组合模型中,论证货币政策、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信贷资产配置的理论关系。然后利用我国181家银行2004—2018年的数据,检验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条件下,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小微企业信贷行为调控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抑制银行信贷行为。其中小微企业信贷占比较大的银行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相比,价格型货币政策能够更显著地减轻不确定性对银行小微信贷的消极影响。其中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调控效果最强。研究结论对于选择适宜的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银行向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化解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并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等具有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改革开放以来,间接金融已达到相当规模。但从目前情况分析,由于企业经营机制和银行信贷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间接金融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的资金供给制色彩,信贷资金软约束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为了真正实现专业银行的企业化经营,增加资金约束硬度,提高银行信贷的投入产出率,除了要对间接金融进行改革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直接金融,在直接金融条件下,银行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近年来虽有很大提高,但信贷配给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投资收益水平和收益波动幅度等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利用经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的信贷支持会随着企业收益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利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下降,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提升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支持,上市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受到信贷歧视.  相似文献   

8.
姚峰 《经济论坛》2000,(3):18-18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二十几年 ,可以说成绩斐然 ,然而有些地方仍然出现大批的国有亏损企业 ,究其原因 ,更多的还是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种种问题。笔者最近走访了唐山市有关部门和企业 ,从微观层面上就唐山市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做一些阐述与分析。一、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1 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步伐缓慢 ,产品结构调整不明显。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 ,经济环境和市场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企业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从短缺经济时代到过剩经济时代 ,市场的需求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9.
一、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必须解决三个限制1.流通对生产的限制。在短缺经济时代,流通对生产的作用并不明显,因为可供流通的对象比较贫乏。然而,当生产急剧增长,商品率大幅度提高的条件下,流通对生产的瓶颈作用就会表现得十分突出。仅以粮食为例,吉林省从1984年...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银行危机的发生一般都伴随着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和银行资产贬值。东南亚地区,金融政策伴随着体制的转型,往往出现政策的冲突和不协调,这容易导致银行信贷高估和资本外逃等问题。一旦存款者对政府担保丧失了信心,银行的脆弱性就会暴露,就会导致资本外流,进而引发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再论质量经营时代的特征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克商 《技术经济》2001,20(2):22-24
一、企业组织已进入质量经营时代1.中国市场告别短缺经济 ,质量经营的大环境已经形成。据报载 :到了 1998年上半年 ,10 0 %的商品已供大于求。这种变化是质的变化 :由典型短缺经济过渡到出现相对过剩经济阶段 ,经济总量的增长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质量需求型及技术需求型市场已正式形成 ,为企业主动进入质量经营时代提供了原动力。非短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供大于求或供求大致平衡。但是 ,中国企业的实证又提醒我们 ,譬如家用彩电在市场上供大于求 ,但四川长虹彩电的市场占有率从 1995年到 1997年却连…  相似文献   

12.
产成品销售状况是反映经济运行质量重要而直观的指标之一。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产品过剩和滞销现象,历来是其经济政策研究中的“保留项目”。我国在告别短缺经济时代以后,买方市场形成,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滞销、积压、销售困难,愈加成为影响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银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全国资金集散的中心,发挥资金调剂的作用。正确处理分配信贷资金和经济效果的关系,是发挥银行信贷杠杆作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一个重要问题。银行信贷管理在这个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教训之一就是长期以来没有贯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把支持生产当作目的,忽视经济效果。突出表现是企业资金占用多,周转慢,效果差。银行对工商企业发放的流动资金贷款,一九七九年比一九五二年增加十七倍,而工业产值只增长十六倍,商业  相似文献   

14.
黄一鸣 《经济论坛》2004,(13):73-73,77
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将世界上许多国家由短缺经济带入过剩经济,市场供求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较之过去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而在营销工作中,企业要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即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5.
阮佳媚 《经济师》2011,(8):191-191
<正>在我国,90%企业生产和项目的发展、新的项目的建设,金融支持都是由银行的信贷来承担的。也就是说,90%的经济活动,没有金融的支持、没有银行信贷的支持,都很难顺利地完成。银行的倾向性直接左右产业发展方向,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经济落后地区银行经营的困境王建敏,熊敬晨,王桂林横看落后的经济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威胁.由于经济落后地区既无国家重点企业,又无能够带动全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因此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投入的越多,风险越大,企业和银行的包袱越来越重。就拿原山西雁北工商银行来讲,...  相似文献   

17.
我们注意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20年经济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已经在整体上从短缺经济逐步走向相对过剩经济,卖方市场时代已基本结束,买方市场特征目益显现,再加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生活消费品竞争相当激烈。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对企业经营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某些企业的代表产品不仅越过了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有的甚至已经走向衰退期。  相似文献   

18.
陈向荣 《经济师》2014,(7):288-289
在短缺经济时代,企业采取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企业还能生存发展;在产能过剩时代,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转型升级,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道,依靠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告别短缺经济,时至今日,我国经济已日益呈现出供给,需求双过剩的独特状态,双过剩经济的形成有其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原因,过剩经济使得我国经济增长乏力,企业面临困境,为此,不仅要改进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还要促进市场供给主体-企业的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20.
牛国良 《经济师》1999,(7):17-18
1997年以后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整体看不存在行业产品紧缺,中国由过去的短缺经济进入到整体的“过剩”经济状态,出现了整体的买方市场。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加剧,价格大战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价格竞争是企业占领市场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