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海 《改革月报》2001,(1):58-59
走进北京几大商业中心,是美国人,都有一种亲切如归的感觉,因为货架上摆放着各种美国知名品牌的商品,从可口可乐到高露洁、汰渍,从耐克、李维、雅诗兰黛等等品牌商品到当劳、肯德基。要不是价格的巨大落差和停车的场地太小,一个美国人置身于北京街头时,会以为就是置身于他自己家乡的小村镇,那里的货架上也是这些商品,其中干黄酱来自北京,可口可乐来自亚特兰大。  相似文献   

2.
制度的力量     
《新财经》2009,(11)
1985年我出国留学,西方社会给我的最大震撼是商业繁荣.走进超市,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同一件商品很多种牌子激烈竞争.为什么美国的商业那么繁荣?  相似文献   

3.
关于品牌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品牌战略的现实意义顾客对品牌情有独钟,品牌商品具有很强的放大性和排它性。有人做过试验,让七八个人蒙上眼睛品尝几种饮料,结果最好喝的并非是可口可乐,可一旦他们知道哪一种是可口可乐,多数人都选择它。在美国,几位经济学家围绕“万宝路香烟为何畅销不衰”做实验:把同样质量的万宝路香烟分别装在原包装和白皮包装内,结果原包装销售了70%多,白皮包装只销售了10%多一点。这说明没有品牌包装,销售差距很大。同质量的商品,打上不同的商标,会出现不同的销售量,这就是品牌商品的商誉。因此,一个追求不断成长的企业必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商品,这也是企业防范市场风险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4.
美国《商业周刊》全力推出的全球100个最响亮的品牌又一次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可口可乐依然身披着传统的红色盛装站在百强的排头,紧随其后的是始终觊觎着宝座的微软,然后是逆水行舟的IBM......除了人们熟知的这些品牌先锋外,2001年有26家新入围的品牌企业给世界经济写上了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5.
从做企业到顺利拿下曙光“国产服务器第一品牌”,让厉军一直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就是一种产品或者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它的产品只能视做商品,假如说我们一个企业销售了产品,被客户,被消费者定位为商品.这些顾客更关注的是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多年来.让厉军痛心疾首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的纺织品好是世界公认的,我们到美国买到非常好的服装可能都来自于中国,虽然是“中国制造”,但是没有自主的品牌.可能是法国的品牌.它的附加值可能20倍于中国企业的收入。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就只能陷入价格竞争,低层次的恶性循环当中。当曙光集团声名鹊起之后,厉军开始持续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它成为一个民族的品牌。  相似文献   

6.
路程 《沪港经济》2006,(10):55-56
中国品牌20强新鲜出炉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光辉时刻".而对于中国本土公司来说,如何在这次国际盛典上赚更多的钱才是重中之重.但他们必须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那些过去奥运会的赞助商如可口可乐、阿迪达斯、韩国三星等.  相似文献   

7.
潘阳 《上海经济》2010,(9):24-25
中国品牌在哪里?日前,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北京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副题《很多西方人说不出任何中国品牌》。文章开头这样说道:日本有索尼,墨西哥有科罗娜,德国有宝马,韩国有三星,中国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当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一陈列在公交站台的广告牌上,你会不会觉得等车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儿?这阵子,北京CBD地区许多公交站台的广告牌上,出现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饮料、零食、各种生活用品……就好像大型超市的货架"出走"到了公交站台一样。走近一看,每件商品的下方,都有相应的价格和二维码。  相似文献   

9.
张静 《理论观察》2010,(5):136-137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碳酸饮料的市场,它们是"软饮料战"中的主要斗士,为争夺零售货架发生了持续猛烈的战斗,使用的武器包括:源源不断的新产品、大幅度的价格折扣、庞大的销售商促销队伍以及巨额广告和促销预算等。本文从这两乐的品牌识别入手,从广告创意策略和元素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比较,研究两个品牌保鲜策略。  相似文献   

10.
美国《商业周刊》全力推出的全球100个最响亮的品牌又一次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可口可乐依然身披着传统的红色盛装站在百强的排头,紧随其后的是始终觊觎着宝座的微软,然后是逆水行舟的IBM......除了人们熟知的这些品牌先锋外,2001年有26家新入围的品牌企业给世界经济写上了新的注脚。旧经济依然统治世界虽然经济正在经历着一次严重的感冒,美国仍然在100个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中占据着62个席位,其中前10名中仍然有9个贴着″美国制造″的商标。第一名是百年老字号″可口可乐″,虽然身价缩小5%,但仍然保持了689亿的品牌价值。把…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没有自己的世界级名牌 目前,我国市场上已形成了红豆、杉杉、康佳、孔府宴等新名牌与凤凰、金星、茅台等老名牌交相辉映的新局面。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多中国名牌的市场仅限于国内.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显得那么脆弱无力,难有一隙生存的空间。也许我们会为青岛双星集团能让1500万的美国人不穿”耐克”、“老板”等世界名牌而脚踏双星鞋感到满足,为健力宝集团能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占领的市场上大量倾销“中国魔水”而沾沾自喜:但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国,这些成功的企业不仅是寥若晨星.而且它们与世界名牌相比,实力也相距甚远。在当今国际市场上,不仅世界十大驰名商标里没有中国商标.而且综合实力前百强的世界名牌中.中国名牌也难占一席。 名牌是财富,名牌是市场竞争的致胜法宝。这是每位商者所共认的:“可口可乐”商标本身价值就在2000亿美元以上:“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曾宣称:即使公司的所有企业在倾刻间全部被摧毁,只要品牌还在,他仍可在三个月内再创“可口可乐”往日辉煌。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科学决策》2003,(4):52-55
70年代,商品摆在商场里,每个柜台里都站着售货员,一手交钱一手交货.80年代,商品摆在货架上,顾客到超市里自助取放,先领货后交钱.90年代,部分商品开始摆到制造商的库房里,顾客足不出户,就有人送货上门.21世纪,商品将摆在计算机里,或者顾客、设计师的脑子里,只要你上网,明天就能用上新品.这种商业形式的变迁,伴随着营销思想的一次革新.  相似文献   

13.
当可口可乐、麦当劳、微软、宝马、索尼......,这些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全球知名品牌,它们的产品和品牌文化充斥和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中国的知名品牌在世界上又被多少人所熟知?或许,贴上“Made in China”的各种产品遍及世界各地,但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主研发,并能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却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根据地到英国、加拿大、韩国,一直到中国,每周有1亿多人光顾沃尔玛在全球的商场.世界第二的法国家乐福已在世界各地开办多家连锁店.麦德龙、伊藤洋华堂、百盛等实力雄厚的海外兵团也纷纷登陆中国,抢滩市场.透过硝烟,可以看到零售市场正兴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洋巨头无疑是这场革命的始作俑者,或者说他们更像是催化剂,加剧了我国零售业的膨化发酵.沃尔玛、家乐福、大荣等零售连锁商业巨头,在我国零售市场上激情演绎,深刻改变了我国商业市场形态.  相似文献   

15.
张利娟 《中国经贸》2012,(21):90-91
"假如可口可乐的工厂被一把大火烧掉,全世界第二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一定是银行争相给可口可乐贷款",这是可口可乐人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也是连续9年排名"全球最佳品牌榜"榜首、品牌价值高达700多亿美元的可口可乐的底气.由此可知,企业如果想在行业中出类拔萃,不仅要靠优质的产品、娴熟的技术,更要打造一个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贺阳 《改革与开放》2000,(10):8-8,12
<正>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企业之间实力的竞争。这一点恐怕没有什么疑义。而企业的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有没有一个在国内特别是在世界上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美国的微软、摩托罗拉、可口可乐、麦当劳,日本的丰田、松下,德国的奔驰、西门子、荷兰的菲利普等等风靡全球,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其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从某个角度展示了这些国家的文化背景。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极大地增强,市场取向的改革正在造就一个个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企业。但是平心而论,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一个真正在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6,(39):32-33
从表面看,英国的出口商在中国并没引起多大注意。在北京的马路上,跑着很多进口汽车;但没有几辆是来自英国的。中国的大部分进口商品都来自美国、日本或欧洲大陆。在北京有名的国贸商城,欧美名牌琳琅满目,却很少能看到英国品牌。  相似文献   

18.
世界应保持商业的开放性 理论上,资本经济中的商业所有权与政治是不相关的,但事实上却正相反.从上世纪80年代日本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大肆并购浪潮,到2000年的Vodafone接管德国Mannesmann,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并购案已经上升到了国家之间的较量.这种忧虑在未来的几年内会更加明显,因为中国的国有企业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并购狂欢节.来自中国的大买家通常是不透明的,让人看不清楚其背后的支持者,并购的目的也多为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并驾齐驱,而且他们跨国并购的目标也十分广泛,从美国的天然气公司,巴西的电网,到瑞典的Volvo 汽车公司.  相似文献   

19.
1984年5月中下旬,我们到香港、澳门考察市场价格,现将情况报告如下。市场价格的特点港澳地区逢街有商店,大部分楼层地面是商店(其余楼层地面则是银行或酒店餐厅等),不少商店商品摆设不仅在地面柜台货架上,还吊满了天花板,象吊葡萄一样,使人一进入商  相似文献   

20.
百事饮料和可口可乐之战是美国最著名的商战之一。它叙述了一个名气不大的商品如何战胜称霸数代的商业王牌的激动人心的故事。面对强手,只能改变竞争游戏规则从而瓦解对方的优势 1888年,一位亚特兰大的药剂师在他的後院调配出第一杯可乐,取名为可口可乐。这味道神奇的饮料迅速引起轰动。直到十二年以後,北卡罗来纳的药剂师卡勒希·布拉罕才调出了百事可乐。百事和可口可乐就像两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