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味大师园     
"我们非常荣幸,应世园会组委会的邀请,设计一个大师园。这是一件令人兴奋也倍感压力的事情。"北京林业学院园林系主任王向荣教授说。一座古都,举办一次世界园艺博览会,如伺不被古老而又厚重的文化羁绊,而是展现出一种时尚甚至前卫的因子呢?西安世园会引入的大师园,或许是求解的一种。据世园会规划设计处的新闻发言人张海源介绍:西安世园会9座大师园的设计者来自不同的国家,除中国之外的8个外国景观设计大师,均由王向荣教授代为发出邀请。王向荣则代表中国设计第9座。世园会闭幕后,大师园将成为西安浐灞生态区的永久性景点。9座花园,选择9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选择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相似文献   

2.
《商周刊》2013,(11):40-40
毕家上流村祖祖辈辈居住的房屋,通往各家的羊肠小道、老街,以及那些再也熟悉不过的乡间田园,路边小径……所有的一切都将伴随着世园会的开发建设封存于历史的记忆里。一个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毕家上流新社区即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世园会的成功申办推动了李沧东部城中村改造的步伐,给毕家上流社区广大居民带来了的福音。其实,这只是众多大事件带动城市化发展的案例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菲 《商周刊》2014,(9):52-54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世园会不仅是简单的园艺科技的展览,同时也是各国文化理念的体现。仅有物质内容的世园会,往往曲终人散;只有文化内涵丰富的世园会,才能余韵悠长。  相似文献   

4.
世园会筹备对西安市生态足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增环境污染消费账户,改进了生态足迹模型,对西安市1999—2009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并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申报成功前一年(2006年)为节点,分别计算了世园会申报成功前后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的变化,然后利用文本分析法整理出节事筹备前后城市生态实践的基本框架及其积极后果,从而验证了这种生态足迹变动与世园会筹备的逻辑关联,进而得出分析结果:①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99年的0.7819hm2/人,上升到2009年的1.6293hm2/人;其中1999—2005年生态足迹年平均增长率为12.39%,2006—2009年年平均增长率为1.84%,表明世园会筹备对西安人均生态足迹有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世园会筹备对水域生态足迹、草地生态足迹、化石能源用地生态足迹有积极影响,对建设用地生态足迹、耕地生态足迹影响不明显,而对林地生态足迹却有消极的影响。②1999—200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呈现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78%,2006—2009年均增长率为3%,表明世园会筹办对生态承载力提升有积极影响。③1999—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为22.65%;2006—2009年年均增长率为1.56%,下降明显,表明世园会筹办对西安生态赤字降低有积极影响。④西安世园会对城市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应是:生态城市建设目标—节事申办投标—节事筹备—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加强—生态足迹降低。  相似文献   

5.
在对传统叠山理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往届世园会园区以及多个中国经典山水园林案例,从世园会项目的本质入手,总结山形水系营造理法。方案依托延庆优良的山水格局,充分利用园区的现状竖向条件、植被和水文地质资源,提出了北京世园会园区竖向规划的总体理念和原则,确定了园区的山水格局,着重论述了主山主湖营造的过程,并且结合园艺,形成具有独特意境的山水景观,通过中国园林叠山理水向世界诠释“园艺”。  相似文献   

6.
王欢  朱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3,(34):230-231
“2013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是一次世界级盛会,它将给这次盛会的举办地——锦州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另外,锦州在举办世园会过程中会遭遇哪些挑战,世园会将如何发展,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光超  许桂丽 《商周刊》2012,(15):34-35
青岛,凭其自身优美的城市风貌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的举办地。世园会的成功申办,将进一步提高青岛的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是青岛在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8.
重大事件举办地居民对其的感知对事件旅游的成功举办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2011年世园会举办地西安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居民对世园会的感知进行了调查,采用均值比较研究方法来探讨城市居民对该重大事件的感知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对重大事件的举办方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婧 《商周刊》2014,(9):50-51
不管是科技的、人文的,还是自然的、生态的,所传达的都是爱自然、爱生命的信念,但愿这信念的种子,从世园会的每个角落飞进每个游园人的心中,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0.
于洋 《商周刊》2013,(7):59-61
2014年4月25日至10月25日,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世园会”)将在李沧区百果山森林公园举行,这是青岛继承办2008年奥帆赛之后的又一城市发展亮点。如同奥运之于北京、世博之于上海,主题为“让生活走进自然”的青岛世园会会给青岛带来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宋鑫陶 《商周刊》2013,(11):30-34
策划前言 五月的百果山,应该是一年中最好的,郁郁葱葱,一片绿色。五月的青岛世园会,在刚刚迈入一周年的倒计时后,也将迎来最繁忙的工期,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自世园会选址百果山后,这片山林的寂静就被打破,它成为曾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新的期待。  相似文献   

12.
李旭 《商周刊》2016,(Z1):49-50
镌刻在大地上的艺术,不但要有在创意天空里驰骋飞翔的奔放思想,而且还要有扎扎实实落地的文脉匠心与娴熟技能。采访太行园林。原因极为明了,这是一个三十而立跨越发展的企业,这是一个两度荣获鲁班奖的园林企业,这也是一个在青岛世园会承担了诸多园林工程,并且建树功勋卓著的企业。抵达了青岛太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的驻地,在青岛太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苗在善引领下,漫行于300多亩丘陵地貌的苗圃,一边听着他娓娓道来的创业、发展历史,一边带着审视的眼光四处转转,我的心竟一下子沉浸在林木花草簇拥、山野蒇蕤繁盛的惬意中,久久难以自拔、自省。办公区域里没有一座楼房,所有的建  相似文献   

13.
李嵱 《经济改革》2011,(4):28-31
对西安世园会领导高层来说,广运潭的复兴是一件大事。绿色,生态,时尚,年轻,是他们从盛世长安捕捉到的精神气质,也是国家赋予这一"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先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李菲 《商周刊》2015,(8):71
经过了一冬的“闭关”休整,3月28日上午,在700余名市民和100余名2014年青岛世园会志愿者的共同见证下,国家AAAA级景区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正式开园,市民春游踏青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事实上,与昆明世园会闭幕后由其园艺博览局接收不同,青岛世园会闭幕后,园区已交给世园集团管理、运营,复制奥帆中心交由企业管理的市场化模式。转型后的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在“自然风”的基础上,再添体验休闲乐园和浪漫爱情天地两大特色,致力于将景区打造成综合性高端旅游度假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王磊 《经济改革》2011,(4):13-15
长安塔高高矗立,黄邓村渐渐远去。一个历史悠久的"革命村"、"文化村",因为世园会的举行,不得不接受整体搬迁的现实。村史记录者陈来忠老人说,这是黄邓村历史上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我觉得每一位搬迁的村民,都应该记在村史上。"  相似文献   

16.
宋鑫陶 《商周刊》2014,(9):41-42
在世园会的会址最北端,半山腰位置,四个看似各自独立的展馆,像一片片花瓣,聚拢往一起。  相似文献   

17.
201 1年西安世园会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园区,在约1 8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划出了9个面积各为1000平米的地块,请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设计9个花园,称为大师园。Martha Schwartz(玛莎·舒瓦茨)是我们的朋友,她总是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她不会拷贝别人,也不会重复自己。在大师园中,她又用了一种新材料,这肯定会给花园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已预感到,Martha的花园一定会吸引许多游客,并给大家带来新奇和快乐。同时,她的这个作品也会如她的许多设计一样,引起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18.
德对西集团对自己的经验有一个很好的总结。他们有五条取胜:精神取胜、市场取胜、人本取胜、管理取胜、创新取胜,这是很好的概括。温州的经验牵动我们每一个热心改革的人。对温州人的态度是我们十八年改革过程中风风雨雨争论不休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温州的每一个成就都从心底里高兴,不光是德力西集团,整个温州的发展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在北京的热心的改革人士,跟你们是共命运并呼吸的。所以这次胡成中同志到北京来,请我们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主持这个研讨会我是非常高兴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关心着温州。我们今天向德力西集团学习了很…  相似文献   

19.
万妍 《商周刊》2014,(9):34-35
随着世园会开园时间的步步临近,老天爷好像也感知到了些什么,提前送来了“春暖花开”的大礼。进入3月,迎春花绽放、玉兰紧随其后、连翘也不甘示弱,就连往常4月里才得以见到的樱花也早早怒放。  相似文献   

20.
陈峰  王智宁 《经济论坛》2004,(22):137-138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来自于实践的积累和抽象,反过来又会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那么关于成本概念这一理论范畴的探讨,势必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因此我们把对成本概念的研究建立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上。成本究竟是如何从成本实践中抽象出来,又会对成本实践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主要线索。有了解决问题的主线后,我们应该以什么作为成本概念研究的逻辑起点呢?经过认真的分析我们在众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