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里组织学习《内控手册》,大家讨论起“如果领导交办的业务违规怎么办”。有人说:“向领导解释呗。”“如果领导问你:‘咱俩谁说的算’,又该如何呢?”众人愕然。这时我想起了“列宁与卫兵”的故事。俄国革命胜利后,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开会,由于没带证件,被卫兵拦在了门口。这时门内走出一人,大声呵斥卫兵说:  相似文献   

2.
新春佳节,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个大“福”字,以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吉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的人还把“福”字倒贴,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以表示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贴“福”习俗的由来,民间有三种传说:一说,贴“福”的习俗源于周朝。相传姜太公姜子牙的妻子是八败之命,到一家穷一家。在姜太公封神之际,妻子对他恳求说:“别人都封了神,为什么不封我呢?”姜太公说:“你到一家,败一家,封你什么神呢?不过,要封就封你为穷神罢。”妻子不高兴地反问道:“封我为穷神,把我放在啥地方呢?”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你都不能去!”这件事一传开,…  相似文献   

3.
幽默一刻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3):111-112
有个乞丐两只手各拿着一顶帽子,朝街上一个看来很有钱的人走过去。 那人问:你为什么要拿两顶帽子呢? 生意有了进展,乞丐答道,所以我开了一家分公司。  相似文献   

4.
搬砖的启示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可怜的乞丐是个残疾人,独臂。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过,碰上谁都会慷慨施舍的。可是女主人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砖搬到屋后去吧。”  相似文献   

5.
<正> 这天发工资,下了班我推着车正朝行门口走去,却被一伙哥们儿拦住了——“哎,娶了媳妇就不要哥们儿啦?今儿刚发的工资,上海鲜楼嘬一顿,怎么样?”“呃……不行!”我赶忙推辞:“今天我有事儿!”“什么了不起的事儿?还不是急着向您那财政部长交帐!”只有大林在一旁打圆场:“去吧!小方!知道你那所主任管得严,哥们儿商量好了,今晚不让你出血,大伙请你!”“呃……”我还想推辞,大伙不由分说,把我“劫持”到海鲜楼来了。在这里有必要对我们读者绕舌几句:我叫小方,可大伙都叫我“大方”,花钱大手大脚.一个月的工资半月就花光.谈了几个对象,一摸到我这底细都“(口拜)(口拜)”了。她是储蓄所主任,又是团支委,倒不嫌弃主动找了来.我说:“我不会安排生活,毛病很多!”她说:“我就为帮你克服毛病来的!”我说:“那好,你就领导一切吧!”她说:“那倒没必要,我就当你的财政部长!”婚后,我一直恪守她的“财经纪律”,每月工资都按时“上缴国库”。可今天——  相似文献   

6.
“给你一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不干。”“把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我人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  相似文献   

7.
“给你一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不干。”“把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我人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正>成功经验记者请教一位千万富翁的成功经验。"我之所以会发财,完全是我太太的功劳。"富翁感慨万千地说。"尊夫人是怎样帮助你的呢?""嗯,告诉你好了,"富翁说,"那是因为我好奇地想知道,究竟得赚多少钱她才会满足?"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阿斗即三国蜀后主刘禅的小名。刘禅为人庸碌无能,许多时候被人愚弄了还浑然不知,故中国民间有句俗语:“你不要把我当阿斗”,即对自己被别人愚弄时发出的抗议。笔者为什么要提出“股民不是阿斗”这一命题呢?坦白地说,在当今的证券市场上,确实有人将股民当成了阿斗。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税收征纳》2013,(3):11-11
某厂医院注射室,一护士正准备给一炊事员打针,炊事员回头一望,大惊失色。炊事员:"你怎么给我用那么大的针头?"护士:"不要大惊小怪,上次你给我打菜用小勺子,这次我给你打针用大针头,不然别人会说我报复你。"一天晚上,女孩错过了末班车,只好打的回家。她问司机价格,司机说要十元,她说自己只有八元,司机妥协了。上车之前,女孩弱弱地问:"你是坏人吗?"司机淡定的回了句:"你才是坏人呢,这么晚打的才给我八块钱。"  相似文献   

11.
一思为何叫我“财神爷”。我想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有的人搞恶作剧,用来取笑别人,欢娱自己。二是或是神似,别人借以发挥。三是从你平时的一言一行而来。看来这第一个原因不是。“财神爷”三字没有取笑之意,你看在“财神”后面还加个“爷”呢。第二个原因也不是。“财神爷”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而在心灵上的一个期望,它无形无神无可比拟。看来非第三个原因莫属了,肯定是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满足了人们的某种欲望。“财神爷”这个词虽然不贬,但也不褒,在感觉有所敬意之时似乎还有几分溜须拍马之嫌,使人感觉很不自在。但既然绰号在身,肯…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经济学界应把主要力量,百分之九十的力量,放在研究广西的问题上,而且应研究一些大的问题.现在社会科学界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一个人搞一个题目写本书,因为评职称要靠这个.我们要提倡另外一种办法,即只要在本地工作当中运用科学知识取得成就的人,就可以得职称.现在,我们的职称很大程度是出版社给的.出版社可以给,我们区党委就不可以给吗?我们人民政府就不可以给吗?如果证明你确实是运用科学,你的知识,你的材料,你的论点,确实是起到了作用,就应该给职称.料研技术力量从哪里来呢?一是自力更生,培养人才;二是请进来,派出去学.你们看准了谁,事先就可以“定货”,给外省的专家出些题目:我们广西有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请你们看看,我请你来,敬为上宾.到广西开学术会议的,“雁过拔毛”嘛.用各种办法办班,请人来讲课,花不了几个钱.如果定出这么一个规矩,以后就不一样了.北京市的同志发表意见,说我们北京这棵“梧桐树”留不下“金凤凰”,很多知识分子都到别的地方办事情.北京知识分子比上海多一倍,用得不充分.现在引起注意了.我看,即使北京、上海等许多地方注意了知识分子的利用,外地还是可以从这些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得到知识分子的帮助.现在许多地方都着急了;都来想各种办法吸引人.广西这个地方不是文化  相似文献   

13.
存款     
<正>我将一叠钱连同存款单和存折一起递给那位年轻的女储蓄员。她飞快地清点着……忽见她皱了皱眉,接着重新清点了一遍。 “你存多少钱?”她问我。 “八百元。”我答道。 “这里只有790元。”她笑笑说。 “少十元?不可能!上午我在家已清点过三遍,后来又锁在抽屉里,我可以发誓:绝对没有人动过。”我说道。 “真的错了。”她说。 真的?这年头,人心隔肚皮,谁相信谁?十元钱顶我两天的工资,它八成是被你贪污走的呢。不久前,我上个体摊位买衣服,稀里糊涂地将工资贷忘在那儿,等记起来再去追要,对方也是讲没有,磨了许久仍无济于来,后来多亏工商所的同学帮忙,才物归原主。想到这些,我脾气火爆的毛病又犯了,沉下脸:“胡说。” “不信你自己再点点。”她将钱和存单、存折退还我。  相似文献   

14.
<正>变成百万富翁和你赚钱多少关系不大,而是由你如何花钱来决定。当然,阻止你变成富翁的原因不止一个。下面,便是你不能变成富翁的最有可能的十个原因:一、你是车迷。你认为车是自己身份的象征,为了给别人留下印象,每过两三年,都要花一大笔钱在车上。二、你的消费观念超前。  相似文献   

15.
《财政监督》2006,(2):1-1
坊间盛传这样一个“经典”,我国某城市与国外一个城市结为“兄弟城”,我方市长邀请外方市长访问,外方市长答说今年的预算没有做出安排不能成行。我方市长马上拍胸脯;你的所有费用我来负责!在私人领域,自己的家计别人无权过问。但是,“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的国库花销,如此自我授权却犯了现代制度文明之大忌。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美丽、智慧、财富,你选择什么?”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选择智慧!由此可见,智慧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一位渔夫在最不佳的时节出海,常常都能满载而归。那帮年轻捕手们既羡慕又嫉妒,向他请教方法。渔夫说:“船多划几里路呗!”但是,小伙子们累得半死,回来后依然收获甚微。他们私下里叹道:“这老头,运气总比咱好!”渔夫的儿子长大了,也要出海。他问老爸:“你的运气为啥总是那么好?”渔夫说,“什么运气!你得学会看风辨云观水色,即使几片浪花,都有鱼的味道;很多技巧我说不清,你得自己去研究、去悟;这些东西掌握…  相似文献   

17.
<正>从第一份工作开始,我就很珍惜,做得非常认真,同事们也都认为我的工作能力比较拔尖。可我始终没得到提拔和重用,每次看着升迁机会已摆到我面前,却又总与我失之交臂,我无比郁闷,只能感叹自己"职运"不好。直到有一天,我再次遭遇这种情况,一位职场前辈悄悄对我说:"我一直向上头推荐你,可这次他们还是把机会给了别人。我问为什么?他们说你总给人一种‘骑驴找马’、随时准备离开的感觉。担心你随时辞职,不敢对你委以重任。以后在这方面你自己  相似文献   

18.
早上,拎着开了胶的靴子,满街去找修鞋人。鞋摊一个人也没有。不能拎着它上班吧?心烦之时,旁边修锁人搭话:“我家里的也在这里修鞋,如果你信得过就放在我这里,过一会让她给你修。”看我将信将疑,他说:“我们不会多收钱的。”我说:“下午三点后才能取,得寄存一小天呢,还是开个价,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偏远县城人民银行的员工。那天我正准备去上班,忽听到“咚、咚、咚”几声清脆的敲门声响起,我开门一看,眼前站着一男一女两个陌生人。男的约摸四十八九岁,身材消瘦,戴一副宽边眼睛,女的较矮,偏胖,脸色有些憔悴。男的心急,还没等我发问,便先开了口:“请问,您就是老李吗?”对于一个既没有事先约定,我又不曾相识的人来找,我心中直犯嘀咕:他们是不是找错人了?因为我们单位还有几个姓李的,说不定他们要找的是别人,而不是我。“请问您要找哪个老李?”来人见我心存疑虑,连忙解释:“我们已经问过传达室的人了,知道要找的人就是你!”我看他们心切,手里还提着一包东西,知道他们可能遇到麻烦事了,便说:“你们有什么事情,可以到我办公室去说呀。”“去过了,去过了,我们都去过几次了,只是一直没找到你,听办公室的同志讲,你下乡了,今天听说你回来了,  相似文献   

20.
《华南金融电脑》2000,(10):20-21
“不要看到别人的领带好看,自己也急忙买一条,殊不知别人是打在衬衫上,而你只有一条背心或根本就光着膀子!”谈到发展网络银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助理所长刘振亚教授打了这么个比喻。确实,看到网络银行在美国的飞速发展,中国一些人也想搞一个网络银行“大跃进”,这在中国行得通吗?中国发展网络银行存在哪些问题?图腾何在又如何推动?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展望中国网络银行的地平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