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外醋酸生产应用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国内外醋酸生产技术发展动向和市场供需作了综述。认为醋酸作为重要有机原料品种之一,在我国发展前景看好。借鉴国外发展策略,应淘汰包括乙烯-乙醛法在内的落后工艺,发展先进的甲醇羰基合成工艺,同时还应重视规模效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建300-500kt/a规模的装置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2.
顺酐国内外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顺酐工业正由苯法合成向正丁烷法合成转变,正丁烷法的生产能力已占顺酐总生产能力的80%,我国顺酐消费需求发展迅速,生产工艺仍以苯法为主,我国应立足于苯法生产,并做好向正丁烷法转变的技术准备,不断改进工艺淘汰小规模不经济顺酐装置,增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聚氯化氯能够产生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产品氯化聚氯乙烯树脂,其在工业领域的生产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而合成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的主要工艺方法是气固相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聚氯乙烯树脂在生产活动中的性能。因此文章从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的性质和应用入手,分析气固相法合成工艺,以期为我国工业相关生产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醋酸生产尾气中 CO提纯回收技术  目前国内外醋酸生产中 CO均排放或送火炬系统燃烧,而该技术采用变压吸附过程将 CO回收利用,使 CO的资源不再浪费,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技术是对醋酸生产尾气中的 CO提纯、回收的最合理的方法,能够将 CO提纯后返回到羰基合成前,大大降低醋酸生产的成本。本技术可使工业装置达到以下技术经济指标:回收的 CO的纯度 >97%; CO的回收率≥ 85%;用于回收的车间成本≤ 0.5元 / Nm3 CO。  CO回收和提纯装置均为自动控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本技术也可用于其它 CO排放的场合,如羰基合成…  相似文献   

5.
介绍丁辛酬谢防要生产方法-羰基合成法,详细讨论了目前普遍应用的低基合成法。对比了羰基合成法各项经济技术,并将我国1995年先进指标与其进行对比,为丁辛醇装置进一步降低能耗,物耗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醋酸广泛应用于化工、合成纤维、医药、食品和电子等领域。其生产工艺按原料不同主要分为乙醇法、乙烯法和谈基法。中国醋酸生产起步于1953年,到1990年已有生产企业28家,总生产能力420kt。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应用领域不断拓宽,醋酸需求增加,带动了中国醋酸工业快速发展,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倍多。现在,中国已有50多家醋酸生产企业,共形成醋酸生产能力890kt。目前,醋酸生产从数量上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中国醋酸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规模,二是技术落后。目前,国内醋酸生产厂平均能力尚不足20kt,一…  相似文献   

7.
<正> 今年4月9日,南通醋酸化工厂与美国瑞利工业公司就合资生产合成吡啶在京签订了协议。吡啶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能用于生产近百种化工、医药、农药和染料等产品。目前国内合成吡啶生产尚属空白,所需吡啶及其衍生物全部依赖进口,且进口量逐年增加。为此,国家早就将合成吡啶列为国务院产业政策中重点发展的精细化工产品,并列  相似文献   

8.
甲醇是工业生产中较为重要的化工产品与化工原料,甲醇进行被广泛应用在有机中间体、医药、农药等化工生产中。随着我国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高效的实现煤化工甲醇合成装置的稳定运行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话题,本文对甲醇合成与稳定运行要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石油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对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如何加强对石油化工工业的创新,保障我国工业的发展就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故此,加强对石油化工工业装置蒸汽管道配管设计研究,加之对装置蒸汽管道配管设计要点以及装置蒸汽管道配管设计中注意事项的分析,保障化工工业流程,为石油化工工艺装置蒸汽管道配管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离子膜是氯碱工业核心设备电解装置的核心材料,我国现有氯碱工业装置规模超过3500万吨,是全球第一氯碱生产大国,但装置所需离子膜以前100%依赖进口,氯碱工业安全运行的"命门"一直卡在他国手中。东岳集团历经八年科研攻关氯碱离子膜,终于2010年6月在本公司的万吨氯碱生产装置上成功应用,此举打破了美国、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中国氯碱工业终于用上了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离子膜,氯碱行业从此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由中科院化学所与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甲醇羰基合成工艺生产醋酸用催化剂-“一种正负离子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荣获第十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该成果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醋酸生产拥有了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催化剂,将推动我国醋酸生产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2.
醋酸乙烯又叫乙酸乙烯、乙酸乙烯酯。为具有甜的醚味的无色易燃液体,主要用于合成聚乙烯醇、VAE乳液和EVA树脂、维尼纶等,也用于胶粘剂和涂料工业等的化学试剂。醋酸乙烯生产技术是从乙炔法发展起来的,并过渡到乙烯法,目前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是乙烯法工艺路线。中国工艺法多样化,乙烯法和电石乙炔法并重,并衍生出煤制电石乙炔法和天然气乙炔法,以及生物乙烯法。文章分析了我国醋酸乙烯生产供应、下游需求和消费结构,对我国醋酸乙烯行业的状况及未来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3.
醋酸是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和化学反应用溶剂。最大用途是占其生产量40%的醋酸乙烯单体(VAM),VAM可用以制造防护涂料、粘合剂和塑料。制取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醋酸第二位最大的和增长最快的用途,其占总消费量19%,其次是醋酐占12%,醋酸丙酯/丁酯占8%,醋酸乙酯占6%。生产技术进展醋酸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己形成以下六种工业技术路线。(1)轻烃液相氧化法轻烃液相氧化法主要有正丁烷和石脑油两种原料路线。正丁烷或石脑油液相氧化成醋酸、甲酸、丙酸等,氧化产物经多次精馏分离得到产品醋酸和副产甲酸、丙酮等。在醋酸实际生产中,该…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乙二醇生产主要以石油为原料,通过相关的工艺处理合成乙烯,再由乙烯经过氧化反应和最后的催化水合反应,最终生成乙二醇;不仅生产工艺复杂、流程较多同时受到原料的制约,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石油资源较为匮乏的现状而言,继续寻求新的生产方式非常重要.本文基于煤化工业路线合成乙二醇工艺展开研究,对良性循环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聚酯工业发展的现状、风险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聚酯生产是在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进行了聚酯合成的研究开发;70年代起,国家开始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大型聚酯及其原料的生产装置和技术;但聚酯产能急速上升是从1998年开始,经历了两个飞跃阶段。  相似文献   

16.
Rentech公司宣布将采用该公司专有的费托合成工艺,在美国密西西比州Natchez附近建设第一套商业化合成燃料装置。该装置将气化石油焦或泥煤,并掺合至少5%的生物质。得到的合成气(H2和CO)将转化成直链石蜡烃,直链石蜡烃被加氢处理得到无硫的柴油和喷气燃料。Rentech公司的费托合成工艺在浆液床反应器中采用铁基催化剂使合成气转化。该工艺优点是可处理H2:CO比为0.7:1至3:1的合成气。如果过剩的氢气太高,可加以回收在当地应用。该项目第一阶段,计划于2011年投运,装置将生产1600桶/天燃料,另外的2.8万桶/天将于第二阶段生产。  相似文献   

17.
尿素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是农业氮肥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文章立足于生产角度,分析了尿素合成工艺,研究了影响合成因素中水碳比影响情况,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促进我国工业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醋酐市场正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量也随之增长。当前较为先进的是甲醇羰基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将甲醇和醋酸的一氧化碳羰基合成醋酐。本文主要从醋酸、醋酐当前市场现状出发,阐述了相关的生产技术以及羰基合成醋酐技术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正乙烯工业必须进行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石化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延伸发展。乙烯装置是有机化工原料的主要生产装置,其生产规模、产量和技术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从企业角度看,它是关系石化联合企业全局的核心装置,乙烯生产成本、生产稳定性、产品质量等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效益。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石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产品拼成本,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新型印花糊料——SGL系列是江苏常熟苏格兰糊料有限公司历经十年在对国内外各种印花糊料、合成增稠剂及合成工艺的不断研究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于今年初研制成功,并于6月8日投入生产。SGL系列印花糊料以特种淀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最新合成工艺生产。它具有冷水成糊、制糊方便、脱糊容易、稳定性好、抗盐性强、与染料相容性好、透网性和渗透性佳等特点。是取代海藻酸钠、合成增稠剂、进口糊料的理想产品。SGL系列染料印花糊料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糊料工业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它将产生一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不仅可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