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陕西省和广东省1988~2001年度的生产函数回归分析得出:劳动力投入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高于陕西省,而资本投入量的贡献率则要低于陕西.由此发现,广东省经济高速增长相对陕西这样的西部省份来说,它的优势仍然在于高产出人力资本的使用.西部地区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培养现代人观念,才能使人力资本含量提升,从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广东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贡献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会  李萍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52-157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是进行生产发展的基本投入要素,不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着显著差异。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近十年来高速增长,其中专业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日趋重要。文章构建模型区分了不同层次人力资本对广东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差异,提出要把经济增长的支撑点放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方法将考虑人力资本与能源消费的经济增长分解为人力资本、复合物质资本、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四部分,探寻其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对西部大开发前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能源消费为代表的要素投入和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几乎相等;但在西部大开发以后,以技术进步、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发现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显著地经济收敛,而这种结果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积累的共同结果。采用Tobit模型深入分析了能源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约束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郗永勤  张其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29-32
文章利用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增长模型,研究了福建省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人力资本对福建省三次产业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高于物质资本的边际贡献率,对第一产业产生负向效应,对第二产业的正向效应高于第三产业。随后提出了通过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彭芳 《中国集体经济》2008,(Z1):150-151
教育和健康人力资本都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大多数文献只从一个方面考虑,极少有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弥补以上不足,用1978-2007年的数据从投入角度研究教育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出健康与教育对经济增长都有正的促进作用,同时考虑它们的影响比单独分析一方面更可靠,更能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由于健康与教育相互影响及投入效用的滞后,加入时间趋势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衣光春 《改革与战略》2009,25(5):109-112
文章首先从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存量以及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考察了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现状,得出了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低、人力资本存量落后于中东部和全国水平以及教育和健康投资水平低的结论,进一步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的角度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自生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有必要建立起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自生机制,提出了培育西部地区人力资本自生机制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96-2011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协整分析研究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部六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在20%~40%,且由于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不同,各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存在较大差异。故为促进江西省经济快速发展,需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和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发展时刻吸引全球其他国家的瞩目。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人力资本理论与新经济增长理论兴起后,人力资本因素作为一个新生的生产要素诞生了,它不仅具有一般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也具有促使其他生产要素提高效率的功能,人力资本积累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主要收集了1982-2012年有关经济增长及投入要素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分别测算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技术投入和人力资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73%、23.88%、20.19%、38.2%,与以往测算结果不同的是,其中这里的技术进步贡献率是剔除了人力资本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开发西部地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始终是国家谋划的大事。西部地区面积辽阔,资源禀赋,却因为多种因素导致绝大部分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经济滞后。人才策略是西部地区发展建设的前提,人才贡献率作为地区人才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能反映出地方人才工作状况。基于C-D生产函数人力资本分类模型,对2010—2019年西部地区10个省市及自治区的人才贡献率进行测算,对各地区人才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近十年间,物质资本与其他要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其贡献率达到了83.01%,人才贡献率仅为13.77%,与全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35%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未来西部地区应进一步推进产才融合,提高基础劳动力素质,加大高等教育建设力度,打造人才宜居环境,以提高人才贡献率,为西部地区全面振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本土企业是否存在内生经济增长特有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一直缺乏直接的微观经验证据。本文首次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大样本数据,通过考察产业集聚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存在产业集聚带来的溢出效应,但这种效应只是显著存在于中小企业集群中:在中小企业集群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上升将会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而在非集群地区,产业集聚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没有产生影响。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提高会改善该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绩效;对于中小企业集群地区没有人力资本投入的企业,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给其带来的边际绩效显著高于非集群地区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