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举证:自安徽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安徽H市的调查,剖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和成效,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为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科学确定公共农业服务机构的职能定位,优化其服务供给方式;加快公共农业服务机构改革,大力加强其队伍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结合实施区域层面、产业链层面的农业重大项目或专项行动,突出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能力建设;强化对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支持和税费优惠,创新其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服务业发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服务业是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捉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因此,中央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这无疑给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和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时期。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建设行业服务平台、促进集中集聚、加强基础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工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我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把河南建设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大省。  相似文献   

4.
周雅 《北方经济》2011,(16):65-66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首都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本文在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服务业发展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服务业是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因此,中央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这无疑给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杨杰 《山东经济》2010,26(5):29-34
农业关系国家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效率。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速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从而提高农业效率。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03-2007中国各省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并进行了全要素生产率TFP分解,然后利用这些效率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外延数据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效率的提升,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当前宝鸡要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应采取综合模式:加强现代服务业创新体系建设,保障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重点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耦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发展趋势下的主导产业.推进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采用辩证方法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错位发展优势与梯度发展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客观条件,并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发展对于克服鲍莫尔成本病和破解“中国制造”升级难题以及助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标准,本文首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程度进行精准测算;继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利用我国行业层面数据,计量检验“营改增”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营改增”不但能够直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营改增”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融合效果更好。拓展性研究表明,“营改增”试点主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来影响二者之间的协同融合,并且“营改增”政策具有较强的滞后效应。这意味着后续增值税改革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农民利益的维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变,农民生活有了较大改观。这与粮食增产、粮价提高、国家投入加大等因素有关。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工农商的比较利益差距的拉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尤其是20 世纪80年代初粮食连年丰收引发的“卖粮难”问题更是促进了对农民利益的忽  相似文献   

11.
宋光钧 《特区经济》2008,(2):179-181
为了找准皖西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促进皖西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皖西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得出了皖西地区的油菜籽、水稻、茶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而小麦、棉花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劣势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皖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试图为皖西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To encourage economic growth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highe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has been believed to enhance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s development, which provides the transition into industrialization. Although this positive linkage betwee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judged to be incorrect, based up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rgument in a model of small-open economies by Matsuyama (1992), this article revisits the linkage by extending Matsuyama's model by introducing the revenue-generating effect, which is missing in his model. As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axation in an early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ighe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generates more tax revenues and facilitates spending on infrastructure. By introducing government tax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expenditure, we show that under proper conditions, higher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creates a positive growth effect via the revenue generation that dominates the negative growth effec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Moreover, introducing infrastructure expenditure may shift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s original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 into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reby enabling a trapped economy to take off and eventually industrialize.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apan, Taiwan, and Korea, we can quantitatively assess an obvious net positiv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upon labor allo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3.
The paper considers comparative indicators of production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farm households. The calculated data presented by the authors indicate that the output and cost of products produced by farm households are overestimated in official statistics. It is shown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farm household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北京农业水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北京市近郊、平原、山区等农业水资源的用水情况。与天津、上海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目前北京市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一些不足,节水农业发展存在制约因素。结合北京环境和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兵团大量小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文章运用区位商分析得出兵团农产品加工业内部具有显著优势的是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具有相对优势的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三个行业则处于劣势地位,并结合兵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效率,对影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的期货公司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公司存在规模小,竞争力低、业务单一、功能简单、缺乏多级代理机制等问题。提出创新涉农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做大做强以农产品为特色的期货公司,从而提高涉农期货公司的竞争力等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选取中国68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选取影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5方面因素,探究5方面因素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存在8条路径组成的5种决策情境,分别为政府介入型、进出口贸易型、投入与环境结合型、外部环境主导型、企业发展主导型。研究结论揭示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培敬 《乡镇经济》2009,25(11):58-60
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于提升农业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文章深入分析和讨论了河南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发展等相应措施,以期能为更好地发展河南农产品物流以及参与农产品物流的企业提高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许笑平 《改革与战略》2009,25(9):173-175
文章通过对中关农产品物流的对比,从两国农产品物流的服务体系、运作模式、支撑体系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找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创新我国农产品物流的运行模式、完善农产品物流发展政策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理念认识的深化,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问题备受重视。信息不对称、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组织保障差等因素,造成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机制缺失,导致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损耗浪费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通过标准统一、政策保障、技术创新、行业自律、信息共享和生态物流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建立,增强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