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当前改革中经济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在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的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上,又形成了计划系统与市场系统并存的新二元经济结构。这种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及相互间的矛盾运动是造成我国经济中一系列总量与结构矛盾的根源。本文以这种双二元经济为考察对象,尽力刻画、描述我国经济中总量与结构矛盾的真实根源及其动态。为便于分析,在通篇的讨论中我们假定:(1)封闭经济;(2)研究的范围限定为非农产业;(3)不涉及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二元结构的平移1.二元结构及其划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分为市场性波动和体制性波动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了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典型特征:由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据此,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下述结论:(1)体制性波动是导致我国经济周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2)体制性波动的减弱和市场性波动的增强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周期从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3)市场性波动在风险和信息方面所引起的波动要显著性的小于体制性波动。本文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我国双重二元经济转换过程中,因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演进轨迹分化所导致的农村居民收入差别呈现区域性差异的事实,以天津市和山东省为例,运用1994-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地区分组及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二元经济转换对居民收入差异"倒U形"变动的影响.其结论是:(1)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二元经济转换表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演变特征,由单一的二元经济结构变为双重二元经济结构;进入2000年以后,农村内部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轨迹开始呈现区域性分化.(2)不同于山东及全国其他地区,天津市农村内部现代非农业部门的发展,正在促使农村收入差别缩小,并且成为总体收入差别缩小的主体性因素,这是天津农村居民收入差别降低的最大源泉;并且天津市和山东省的二元经济转换进程存在阶段性差异,各因素对收入差别的影响方向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CUTE矩阵,梳理了发达国家发展低碳交通的政策历程,得出四点结论:(1)城市规模决定了低碳交通发展的背景和模式;(2)预防政策贯穿于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始终,转换政策多用于发展初期,而改善政策多用于发展中后期;(3)预防政策一般不采用信息工具和经济工具,转换政策和改善政策综合运用四种政策工具;(4)技术工具和管制工具是最常用的手段,信息工具一般作为辅助手段,需要长期执行,而经济工具一般具有依赖性和适应性,应避免长期范围内过度依赖经济手段。鉴于此,为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中城市低碳交通的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2016,(2):16-29
本文在新凯恩斯DSGE的框架下,从消息冲击的视角,区分并探讨了预期与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作用。同时,通过中美政策作用比较,以及参数和预期结构替换,探寻我国货币政策作用特征的根源及其机制。主要结论为:(1)我国货币政策预期冲击的效果要远强于未预期冲击;(2)与美国相比,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更大、持续性更小且存在轻微超调;(3)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源于经济主体的短视预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不连贯性。本文的政策启示包括:(1)央行应通过沟通等形式引导公众预期以增强政策效果;(2)尽力避免相机抉择式的政策制定方式,保持货币政策的持续性;(3)货币政策应言行一致。概言之,我国货币政策应该更加透明、连贯和可信。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我国“治整”的历史使命不仅在于达到缓解通货膨胀、降低物价、调整经济结构等表面目标,更在于使中国经济走出“怪圈”,踏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之路。为此,在“治整”期间必须完成八个结合:(1)纠正急躁冒进与从根本上端正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结合;(2)经济增长近期稳定与建立经济增长速度制约机制的结合;(3)产业结构的常规调整与经济结构合理化的衔接;(4)提高经济效益与改善整个经济内在质量的结合;(5)强化行政手段与建立适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的结合;(6)强调中央集中与建立经济分级管理模式的结合;(7)治理整顿与真正深化改革的结合;(8)治理经济环境与治理社会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与税收负担、税制结构关系的脉冲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考察了1994—2007年期间我国税收负担、税制结构(直接税与间接税之比)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我国现行税制下,税收负担和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微弱,但经济增长对税收负担和税制结构的影响很大——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使得税收负担的增长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使得直接税的比重迅速提高;(2)税收负担的增长促进了直接税的比重提高,但直接税的比重提高抑止了税收负担的加重。  相似文献   

8.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从整体纵深层次来说,它包括四个不同层次,每一层次又有几个不同方面。这四个层次大体是:(1)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2)理顺各种经济参数;(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4)所有制结构改革。其中,所有制改革是最深层次的改革,制约着其它几个层次的改革进程。实践表明,改革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都与所有制改革的滞后有关。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所有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从投入产出视角看中国能耗加速增长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结构分解方法,对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加速增长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7—2007年间,中间产品投入结构变化和经济规模扩大是导致中国能源消费近年来加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在行业层面上,我国能耗加速增长主要与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近年来迅速发展有关;(3)不同最终需求驱动的经济增长对于能源依赖程度不同,中国经济依存结构变化在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导致能源消费近年来出现加速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是指二元经济中农业相对比重逐渐缩小,非农相对比重不断扩大,从而带动结构转换升级,最终变为一元现代经济。本文以湖北为例,对我国中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印尼作为新兴经济体,经济结构正在转型,在此背景下,文章先对印尼农业整体结构演变进行分析,接着进一步通过化肥使用量、农作物单位产量、农机使用量与灌溉设施等指标对农业内部结构演变进行分析,得到结论:(1)印尼农业正由传统阶段向现代化阶段过度;(2)农业由单一种植制走向多元化经营的大农业体制;(3)种植业、林、牧、渔业之间正趋向合理化与协调化。最后,文章对农业结构演变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英明  牟莉  姚士谋 《经济地理》2001,21(2):146-149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高度货币化和信用化基础上的金融经济。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与区域金融结构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域金融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推动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金融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推进新型土地城镇化与碳生产率提高是否存在双赢局面,基于中国1980—2015年相关数据,运用非线性模型研究了土地城镇化与碳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存在单向非线性影响,说明城市土地开发效率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并非保持固定不变;(2)NARDL模型显示,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滞后影响,但负向滞后冲击程度较之更强,说明传统土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效率过低的问题;(3)LSTR2模型显示,土地城镇化对碳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具体表现为从低区制到高区制再到低区制的两个区制平滑转换的特征,且在高区制的影响强度大于低区制,因此,土地城镇化应尽快实现转型以避免在低区制中受到负效应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铁客运流数据,综合运用GIS可视化、社会网络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格局、整体与局部联系以及节点属性进行了初步揭示。结果表明:(1)城市联系依托高铁轴带形成了"四纵四横"八条客流带以及多尺度城市网络,但受区位条件影响呈现出东中西地带性递减特征;(2)整体联系中,全国网络密度较低且具有一定核心边缘结构,连接性与集聚性指标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反映出不同的地域关联模式;(3)局部联系中,网络大致形成了以临近城市为主的八大子群且与城市群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耦合性;(4)个体网络中,节点度大致服从幂律分布且除了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有较强相关性外,城市行政等级也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新基础设施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研究创新基础设施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2)2011—2020年,除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外,创新基础设施存量增加及其协同效应增强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且提升程度占整体增幅的22.23%,其中,设施协同效应、商业服务机构、高校和科研机构、制造业企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份额分别为11.11%、27.78%、5.56%、-22.22%;(3)从空间效应分解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依靠空间溢出(占比93.63%),直接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小(占比6.37%);(4)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结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环境效应在创新基础设施协同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5)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基础设施及其协同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发展阶段、地区异质性上存在显著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经济综述(200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2005年中国经济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入手,跟踪国际权威机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及海外媒体对我国经济形势的看法评论、观点建议等,归结起来主要包括:(1)对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判断;(2)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评论;(3)人民币汇率问题;(4)中国的贸易;(5)能源;(6)房地产;(7)宏观调控;(8)未来经济预测等八大方面。  相似文献   

17.
港口货种结构变化能够侧面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和贸易结构变化,有效把握其变化趋势对我国市场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沿海、内河港口运输量分成份额分量、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然后构建偏离-份额分析(Shift-Share Method简称SSM)模型,来分析我国港口货种结构的波动及变化趋势。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建议:(1)提高贸易产品的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港口运输、贸易发展的当务之急;(2)内需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了国际市场波动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3)技术发展和进步已成为我国贸易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我国整体贸易结构的基础和格局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新风 《经济师》2013,(10):176-178
工业结构变动是工业经济周期性扩张或收缩的结果。投资、价格与工业结构的形成有显著相关性,表现为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变迁。山西应抓住世界性经济危机和全球产业结构重新"洗牌"的机遇,调结构、转方式,摆脱"比较优势陷阱"和"资源诅咒"。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增强产业结构"软化"特征,促进工业经济由"大起大落"向"微波化"增长型周期转变,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周期微波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分析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进入 一个较长时期、较高速度发展 阶段的紧迫要求   1.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   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换而实现的。在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换、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一个新的增长阶段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一次大的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经济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 )也清楚地显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