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先于弗吉尼亚·伍尔夫。伊迪丝·华顿塑造的女性形象的人格向着双性同体发展。她无意识中分别对《夏》和《纯真年代》中两位女主人公查瑞蒂与梅进行了双性特质同体式的性格刻画,但双性特质在她们身上并未得到和谐的展示。仍处于双性特质的失衡态,为此她们对各自的生活或不满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华顿的众多小说人物中,艾伦身上优秀的男性特质勇敢、独立与美好的女性特质善良、包容共同作用,均衡和谐的发展使艾伦成为华顿心中最理想、健康、健全的女性形象。因此,伊迪丝·华顿的女性观是女性必须具备双性特质,并且双性特质要平衡发展。这样才能使女性从性别固见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清末著名革命家秋瑾离开封建家庭投身革命,思想愈益进步。这段传奇的人生经历反映在秋瑾词体创作中,表现为创作主旨的转变,由传统女性角色逐步转变为侠士。双性同体观是伍尔夫的重要诗学原理,以此理论观照秋瑾词体创作,能反映出其创作主旨因时顺势而变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和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两人的文学创作的主题和手法迥异,但都在探寻和谐理想的两性关系。伍尔夫的"双性共体"理论对女性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劳伦斯的"双星平衡"原则却令世人褒贬不一。本文将从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工业文明的影响及两性关系的内涵三方面解析伍尔夫与劳伦斯两性关系视角的差异,揭示两种理论对现代两性关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奥兰多》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女权主义代表人物中,弗吉尼亚·伍尔夫属于特殊类型。代表其思想的两部著作《一间自己的屋子》和《奥兰多》,分别融括了她对女性独立的思考和对女性价值的评判。本文以《奥兰多》为中心,结合其思考观念的脉络,探讨《奥兰多》中提出的"双性同体观"及其对女性主义的判断和思想。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在戏剧《麦克白》中构建的麦克白及白夫人角色时,隐去了各自应有的性别特征,展现的是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建构的双性气质,即"双性同体"。他们各自的性别身份并不由意志主体决定,而是在社会性别规范之内通过不断的性别操演的行动而生成的,反映了西方传统男权中心的社会里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偏见。  相似文献   

6.
铁凝作为80年代女性作家的典型代表,其女性主义的观点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具体的呈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们自身的缺失注定了女性悲剧的一生。本文以《玫瑰门》为例,从表现、原因、意义三方面具体分析铁凝在作品中是如何虚化男性,从而体现对女性的观照,旨在说明这种“虚化”的作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奥兰多》是伍尔夫的经典小说,全称是《奥兰多——部传记》,是一部关于四百年来英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历史及文学经典的确立的小说。本文从酷儿理论角度阐释此小说,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一)《奥兰多》向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挑战;(二)它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三)它希望消除一切歧视和偏见,构建和谐融洽的社会气氛。结论是此小说展现了伍尔夫超前的酷儿理论,及小说给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小些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拟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具体分析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性人物,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进而揭示作品中所蕴涵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9.
在《天真时代》中,华顿成功地塑造了三个人物:玫,亚伦,和阿切尔。她为我们揭露了女性生存的艰难。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其人物塑造,并从中探究华顿女性主义思想的积极性和局限面,从而我们对女性主义文学有更客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无法解脱的困境——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无名的裘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淑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形象的典范。哈代对淑反对父权制的刻画显示了他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但同时小说中男性观察视角和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模式证明他也具有传统的父权思想。女性主义意识和父权思想共存是哈代对女性的矛盾态度的根源,因此他和他笔下的淑都注定无法从困境中解脱。  相似文献   

11.
杜拉斯的人生足迹和作品风格一直是中外学者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研究、甚至模仿。杜拉斯作为女人进行写作、参与政治、对待爱情婚姻的独特态度和方式,兼具男女两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作为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文坛的知名女作家,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其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虽类型各异,但却有着相同的本质: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分析和探讨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揭示其男性批判意识的成因,可以从中透视出张爱玲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D·H劳伦斯女性观的研究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把他看作女性主义的支持者或者是极端霸道的"男权主义"者,到一分为二地看其女性观的矛盾性及变化性。本文旨在通过对劳伦斯家庭生活、时代背景和《儿子与情人》中不同花朵代表的三位女性复杂、矛盾的形象这两方面的分析,指出《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体现了劳伦斯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4.
玛丽.索恩是安东尼.特罗洛普小说《索恩医生》中自立、自尊、自强的女性形象的代表。索恩在从想象阶段自我人格的分裂到象征阶段努力建构自我理想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自我,勇敢、坚强地突破情感困境,完成自己的人生蜕变。而对她寻求"自我"与完美蜕变历程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罗洛普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5.
《傲慢与偏见》作为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被公认为女性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而作品的女性意识不仅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体现出来,在男性的衬托下其女性意识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彰显。文章分析了柯林斯对伊丽莎白女性意识的反衬,代表夫权的达西对伊丽莎白女性意识的肯定,代表父权的班纳特先生对伊丽莎的女性意识的赞赏,从而阐述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16.
池莉的大多数作品以凝重写实的风格,表现了人的生存艰难和生命卑微。由此读者便忽略了池莉的女性观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表现。笔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池莉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了池莉作品涵隐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女性意识和体现出的女性主体性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是美国当下最活跃的后殖民批评家之一,她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以“属下女性”为批评和关注的焦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和解构主义等策略,坚定不移地针对资本主义后工业时代的种种问题进行着文化文本政治批判,因此她将自己描述成“实践性的解构主义女性马克思主义者”。她的“属下”概念是其后殖民批评的理论根基,又是其女权主义批评的精髓所在。从“属下”出发,通过解构和批判,她剥去笼罩在“属下女性”身上的各种权利话语对女性主体意识的遮蔽,揭露出帝国主义文化霸权对第三世界的统治和压迫,并通过解构历史的方法为属下的主体意识去蔽,批评矛头直指西方的话语霸权和认知断裂。  相似文献   

18.
特立独行的女作家陈染用自己如水的文字对传统的男性进行重新解读。在陈染的笔下,男性在与女性相对照中显得更加弱化和符号化,不仅如此,作者还写出了在现代一个高度发达和文明的社会里女性寻找彼岸那种心灵本真的裸露,而作者对这两方面都是采用文字和意象的异化和虚无的陌生化手法来表达的。  相似文献   

19.
《鸽翼》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翼》的女主人公米莉.希尔,在公主—王子童话模式中的心理发展历程中,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她的独立,自尊,对自身及他人的洞察,超越了传统童话中消极被动的睡美人形象。从女性主义视角上看,这是对男权社会的积极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迈克西姆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男性沙文主义者。为了维护男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他挑选年轻单纯、贫苦无助的“我”作他的妻子,并打造成温柔顺从的“家中的天使”,而对于试图挑战和颠覆父权制价值观的吕蓓卡,他不仅极力贬低和丑化,更是冷酷地将其杀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