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进出口核销制度是我国对外贸易收付汇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稳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现行监管方式对经济增长、贸易便利化的制约越来越大,对进出口核销政策进行改革,通过非现场监管实现管理模式从事前管理向事后管理转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2004年7月,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制度全面推行,保税区企业逐步拥有进出口经营权.可同时经营保税和非保税货物进出口贸易。按照现行外汇管理办法,这类企业贸易项下的收付汇面临两种完全相反的监管政策,采用何种外汇核销模式进行监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汇局相继推出了出口收汇核销制度和进口付汇核销制度,尤其是在出口收汇核销实绩与税务部门出口退税联动后,有效防止了不法企业骗取退税的行为,对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防范金融风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出口核销制度是在我国外汇资源短缺背景下制定的,随着我国国际收支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出口核销制度的局限性逐步显现。本文从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入手,详细阐述了改革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4.
柳兴 《济南金融》2002,(11):21-22
进出口及收付汇核销监管是贸易项下进行真实性审核的基本手段,随着入世后外汇监管环境的变化,必须改革现行的监管模式。本文在对目前的监管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科学高效的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监管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贸易外汇核销管理的主要依据是1997年颁发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对贸易进口付汇实施监管通过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来进行的。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是我国贸易外汇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对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果。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我国经济将进一步放开,货物及外汇资金的流动将更加频繁。如何采取与国际惯例更加协调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进出口收付汇实施核销监管以来,对监督进出口企业货物出口后足额收汇、进口付汇后足额到货,打击不法企业逃套汇、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加快融人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的规模和交易主体都将大幅增长,现行进出口收付汇实行的逐笔核销的方式将难以与之相适应,因此探讨和改进进出口核销监管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是经常项目下外汇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家外汇管理总局在全国推广实施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系统后,深圳分局又启用了总局推广的进口单位名录单管理系统。由于深圳分局外汇管理业务的特点,作为通用的应用系统,总局推广的这两个系统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不能充分满足分局业务监管的需要。另外,两系统的相互独立使数据交换需人工干预,这给实际操作带来许多不便,也容易导致两个系统中数据的不一致。针对分局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业务的综合需求,我们在总局推广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深圳分局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系统。需求分析贸易…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对贸易进口付汇实施监管是通过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来进行的.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是我国贸易外汇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我国目前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只要是合理需求的外汇支付可以不受限制地兑换和汇出,但由于国际金融形势风云突变,国内非法逃套汇等种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们还不能完全放弃进口付汇核销,只能逐步进行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0.
刘峰 《济南金融》2004,(6):51-51
为积极推进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工作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提高管理效率、改善服务,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自2003年7月1日起。国家外管局山东省分局率先实行货到汇款项下银行同步核报的管理办法,在原来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对货到汇款项下的事后监管进行了改革。新办法实行以来。在简化核销管理手续、密切银企联系、加快核销报审速度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吉林金融研究》2006,(6):12-14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给涉外企业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外汇管理部门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优化服务质量也是有力的促进。以吉林市为例,近三年来,吉林市贸易进出口额迅速增长,2003、2004、2005年全市进出口付汇总额分别为2.4亿美元、4.5亿美元、6.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带动着进出口核销业务量的加大,从而增加了外汇局和企业的核销成本,从经济角度考虑,企业应该退出进出口核销环节。然而在现阶段,由于进出口核销中特殊业务较多,经济建设中一些不易预防的突发事件还不可规避,因此外汇局应尽快改变进出口核销监管方式,让企业循序渐进地退出进出口核销过程。开拓利用非现场监管手段监督各外汇指定银行和涉外企业开展业务的有效途径,实现以总量核销为基础的外汇监管手段,达到服务有为、监管有效的目的。现阶段要突出解决好六个问题,确保对外服务与风险防范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2.
WTO与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加入WTO以后,由于关税降低及一系列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各种生产要素都要广泛地参加国际交流,我国经常项目下的国际交易会大幅增加。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000亿美元。目前,我国经常项目下进出口收付汇由外汇局实行核销的办法进行监管,对非贸易项下的售付汇实行由银行或外汇局事前的真实性审核。这种监管模式,一方面其滞后性决定了其管理效果的不确定性,达不到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贸易量的增加,外汇管理人员忙于大量的日常业务审查,影响监管力度。因此,必须改革这种监管方式,建立电子网络监管系统。具体思路是:把经常项下贸易、非贸易收付汇均纳入联网核查体系,将网络向税务、外经贸部门延伸、及时进行联网核对,多项反馈,信息共享,实现项下进出口收付汇由银行核销,非贸易项下企业先提交完税证明,后到银行办理售付汇,达到外汇局、银行、海关、税务等部门立体监管效果,从而使外汇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提高现场检查质量,加大对非现场监管力度,保证经常项下外汇的合法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3.
《西安金融》2006,(8):42
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的历史沿革: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始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汇资金流失,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其核心内容是以付汇的金额为标准核对是否有相应的货物进口到国内或有其它证明抵冲付汇的一种事后管理措施。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经营进口业务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以通过银行购汇或从现汇账户支付的方式,向境外支付有关进口商品的货款、预付款、尾款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核销手续。当时核销管理工作由外汇指定银行代为执行。1997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暂行办法》,贸易进口核销监管工作从外汇指定银行转移到外汇管理局。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初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围绕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和论证,确定了核销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开发建设了“贸易进出口收付汇核查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与之配套建设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新政由于其公共性、广泛地市场性以及制度的基础性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前,进出口核销主要存在的问题存一是部分进出口核销业务中收付汇与报关不能一一对应。如果企业分期到货合同期限较长或进行分批装运,都会导致分期收付款与报关单数据不能一一对应,给企业与外汇管理部门带来了不便。二是总量核销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导致企业核销指标不正常,不能继续开展进出口业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对进口贸易外汇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采取以银行售付汇和海关进口货物数据为主线的进口核销管理,外管局通过对银行售付汇和海关进口数据的对应,审核进口贸易的真实性,实施有效进口付汇核销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外汇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流人、流出均衡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新形势下外汇管理的主基调和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外汇局如何准确把握企业进口“到货与付汇”、“付汇与到货”的核销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外汇管理》2008,(3):30-31
近年来,湖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较快,促进投资便利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同时企业对外进口付汇大幅增长,进口付汇核销中出现一些新问题。对此,湖北外汇管理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汇》2008,(3):30-31
近年来,湖北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较快,促进投资便利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同时企业对外进口付汇大幅增长,进口付汇核销中出现一些新问题。对此,湖北外汇管理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外汇管理要求,推进贸易便利化,我国将对进出口核销制度进行改革。现对这方面操作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系统背景进口付汇监管是我国外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加强对贸易进口付汇的监管,1994年8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实施了《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暂行办法》,本系统正是适应这一监管要求实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