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茜 《经贸世界》2004,(10):4-12
2004年9月10日,厦门,全球关注的焦点.“厦门外商投资洽谈会”重中之重——“中国直销立法座谈会”在此举行!此次会议中,方众企盼的“中国直销立法”相关草案将浮出水面,这是中国直销业界的盛会,是中国直销从业者的生存机遇.是世界直销趋势的未来风向标。从这一天起,中国直销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纪元,然而,这个新纪元带给我们的究竟会是怎样一幅前景呢?  相似文献   

2.
《海峡经贸》2002,(2):6-9
改革开放以来,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晋江市经济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成为福建省首强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值增长速度从“六五”时期的18%提高至“七五”时期的24%,“八五”时期的58%,“九五”时期,尽管面临国内买方市场约束强化和国际经济增速趋缓影响,晋江经济仍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00年,全县财政收入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2001年财政收入达16亿元,增长23%,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均居全省首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相当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其中恒安集团发展为全国最大卫生贴生产企业。“七匹狼”成为全国最大的休闲装生产品牌,SBS拉链跃居世界第二大拉链核心企业,磁灶外墙砖占全国总量的60%,糖果销量占全国20%左右,全国十大畅销运动鞋中晋江占了4个,等等。晋江市被授予“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县”,晋江市磁灶镇被授予“中国陶瓷重镇”,晋江市独树一帜的经济成就引人注目,其成功经验对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财经界(学术)》2005,(11):117-1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主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燕芬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以量的扩张实现增长,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效率获取经济增长。尽管我国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来已久,但效果并不明显。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  相似文献   

4.
近十多年来股份合作制在我国城乡发展迅速,出现了山东“莱阳模式”、浙江“温州模式”、和广东“万丰模式”,并逐渐由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扩展。同时,在范围上也突破了农业和农村领域,不断向工业和城镇、非农的第二、三产业推进。用股份合作制这种和平的、渐进的方式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使合作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得到互补和统一,既可以使合作经济获得新的发展又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可以说,股份合作制就是合作经济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采取的新的主要形式,是合作社会主义发展中重大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作为闽南乃至整个福建的中心城市,厦门从来不缺乏地缘优势,这种“缘”不仅仅来自地利,更来自血缘。而近期大热的“海西”概念更是让有缘的厦门开始“得势”。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太和县在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与区位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结合市场经济需要,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大力发展农商经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形成了用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二产业发展的“太和模式”。在对太和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太和模式”形成的基础、关键和动力,并认为这种发展模式对中西部地区其他县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走出去”成为我国成功实施“引进来”战略之后,党中央所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厦门作为五大经济特区之一,要实现“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目标,应当重视厦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大力提倡“走出去”战略。目前厦门企业“走出去”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内一些在“走出去”方面比较先进城市,如青岛、大连等“走出去”的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8.
《商界名家》2005,(4):93-93
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而且还是“消费金矿”:一是人多,我国总人口15亿,其中县市级及农村人口占11亿多,占人口总数的90%。对于其中8亿多农村人口所组成的2.58亿个家庭,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58万台、件的需求;二是钱多,县市级城镇和农村消费量占到全国消费总量的69%,是中心城市消费量的2倍强,可见二三级市场巨大的市场规模。但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消费结构的分层性,  相似文献   

9.
“世上湖山,天下常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常熟,人文底蕴深厚,自古就有“江南福地”的美誉,历史上因“年年丰收常熟田”而得名,同时也是长江之滨极具发展活力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常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工业经济、财政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全市人均GDP预计2006年可达10000美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私家车拥有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企业创业、银行储蓄等富民指标在全省领先,率先跨入江苏省首批“全面小康”县(市)行列,并先后荣获全国同类城市首家“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30多项国家级乃至国际级荣誉。  相似文献   

10.
厦门位于福建省厦门湾中,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天然良港,早在19世纪中叶就是对外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如今历史的喧嚣已离我们远去,中国实施“特区先行”的对外开放战略将一度沉寂下来的厦门再次推向了世界前沿。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与当年一并推向改革开放前沿的其他经济特区一样,厦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起到“窗口”作用,并成功成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汇点,今日厦门已显现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5,(11):121-122
白云生处、松竹掩映的安徽省宁国市,地处黄山余脉和天目山脉环抱之中,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经济区、皖江开发区和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结合部,是安徽经济强市、著名的中国山核桃和元竹之乡,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2000年以来,连续五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安徽省各县(市)首位。山水相依,使宁国与浙江紧紧拥抱在一起;国道相连,使山城与苏浙沪成为最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2000年以来,共有7000余名苏浙沪客商大举西进,纷纷落户宁国,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50g。2004年全市共引进省外资金10.2亿元,其中仅苏浙沪资金就占78%;实际利用外资2197万美元,增长95g。全市80%规模以上企业与苏浙沪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进入苏浙沪市场的农特产品销售额约15亿元。今年,宁国市委、市政府提出“四个对接”,融入“长三角”经济圈,顺应全省经济东向发展的战略,继续争当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004年,宁国市实现生产总值55.9亿元,财政收入6.09亿元。  相似文献   

12.
头条     
《商界》2006,(9):12-13
全球经济即将逆转?儿子,去东方吧,中国第二次出口浪潮,“浙江模式”值得深思,中国在WTO出拳不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新的热点。各种迹象显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加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力度的同时,又对外转移部分产业。以双向型的经济循环方式,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2004、2005年我市境外投资实绩连续两年全省第一,成为我市“三外”工作新的亮点,共批办境外投资项目14个,中方投资额近5 000万美元,约占整个苏州的40%、全省的19%,以绝对的优势在全省县市中遥遥领先。目前,我市有境外项目20多个,涉及资源开采、汽车、机械、服装、建材、五金、家具及服务等行业,出现了并购、合资、参股、技术合作等多种投资方式,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和贸易窗口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其中沙钢集团投资1574万美元和丰立集团投资2500万美元的两只西澳铁矿项目相继成为2004年和2005年全省最大的境外投资项目,海狮集团俄罗斯洗涤机械项目成为全省第一个以技术参股开展境外带料装配的成功典范。有些企业以个人名义在境外注册的投资项目不在统计之内,估计这部分企业也有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14.
温州,一片四季温暖的大地,一座活跃创新的城市。这里的经济被称为“温州人经济”,这里的“温州模式”、“温州速度”和“温州商人’享誉海内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温州人引领着时代潮流,在改革的大潮中起起落落,并最终赢得了中国和世界肯定的目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一个“正宗”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该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但是近年来在城市改革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困难提醒我们:如果再不以务实创新的态度解决“三农”问题,执政党和政府最大的“问题”最终会来自农民,而且极有可能发生一场无法应对的政治洪涝。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到1999年底,我国私营企业总数已达145万户,在私营企业发展最快的浙江省和乡镇企业起步最早的江苏省,私营企业的总数分别占了全省企业总数的80%和20%,而今年的发展势头更猛。但是,在我国私营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家族制”式的管理模式。由于这种模式的种种弊端,严重地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再发展,私营企业中“家族制”模式的管理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非典”犹如飞来横祸,在短短几个星期内将中国经济搞得面目全非。人们刚刚还在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而喝彩,转眼之间,媒体头条新闻都变成了“非典”疫情,由于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高达9.9%,人们曾经估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可以高达7.5%以上。鉴于“非典”流行,2003年4月下旬,世界银行把中国经济增长率向下调了0.2个百分点。还有一些外国研究机构的估计更为悲观。究竟“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白灵 《商界》2007,(12):30-32
温州,中国民营经济的象征。 然而2006年.温州生产总值1834.38亿元。同比增长13.3%。从总量上看。在长三角城市中退居第七位:增速更是落在了第十五位,在浙江省居倒数第二位。有观点认为:“温州模式”不可避免地路入衰退! 这一次.“温州模式”如何破题?100多家企业静候上市。数十家企业准备引进战略投资者…… “温州制造”转向资本市场.标志着一个全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单纯依靠生产能力壮大的历史已经一去不返,资本力量取得主宰.中国民营经济即将进入资本运营时代。而这.也许是整个“中国制造”升级的必由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袁一帆 《商》2014,(9):144-144
我国1994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不但提高了税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提高了中央财政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使国家的国力大为增强:1992年中央财政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2%,现在长期保持在53%左右的水平。但同时,它的边际效益也在逐步下降。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大,可是中国的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暴露出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所以,党的十八大在继续强调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之余,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由原来的“四位一体”发展成为“五位一体”。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不仅继续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通过财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经济手段为创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05年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展望2005年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这样几个“更加”值得关注。(1)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以后,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已经全面放开,中国物流业将会“更加开放”;(2)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