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郭强 《北方经济》2012,(16):75-77
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中,既面临着由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决定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本文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在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产业集群竞争力不仅可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而且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路 ,依次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和来源机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与竞争力、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产业集群治理机制与竞争力 ,以及产业集群政策与竞争力等六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评论 ,最后总结出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是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衡水区域经济发展已经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创造基本条件。发展产业集群对于衡水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衡水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集群内企业规模偏小,企业间协作不够,集群产业链较短且发展不完善等等。因此,必须从扩大产业集群规模、打造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专业工业园区、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培育地方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丹卉 《老区建设》2014,(22):39-40
随着"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皖江城市带"等周边城市群的发展,江西省委提出"昌九一体化"的昌九走廊城市群发展规划,在此背景下,江西区域旅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旅游产业集群的探讨变得尤为重要。从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探讨昌九一体化背景下旅游产业集群可采取的类型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空间特征和路径,这对促进江西旅游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盐湖化工产业是青海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在系统分析了青海省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产业政策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对青海省盐湖化工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与机制进行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广西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产业组织的新发展和地区经济的新现象,作为产业空间的集聚现象,研究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也发展成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研究分析产业集群模式对于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对于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浙江和青岛这两个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对二者的产业集群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其他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浪潮。产业集群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表现。区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产业竞争力,而产业竞争力又体现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因此,要提高城市竞争力,对国内外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方略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样,对比国内外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促进廊坊市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亦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磊 《改革与开放》2013,(20):12+14
小城镇的建设需要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对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研究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研究小城镇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现状出发,联系实际针对此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袁伟 《科技和产业》2010,10(4):40-43,106
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也是中西部地区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之一。河南省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代表,以河南为例分析该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剖析该省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不同分类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十二五"期间该省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方向,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韦健  黄飞  黄红星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63-165
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既是一个企业聚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才聚集的过程。产业集群是人才聚集形成的基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人才集群得以实现。政府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该创新区域人才引进政策,营造良好的人才集聚环境,以人才要素的集聚带动其他要素集聚,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良好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李金华 《改革》2020,(3):98-110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运用全国6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单位和47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单位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现了不同地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特色;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布局依托了地区产业发展优势,满足了协调发展要求;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各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同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拥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业,体现了国家战略;重要细分行业还缺乏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未来,应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连片发展,促进建成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集聚区;促进集群内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的深度分工协作,增强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生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吉多  朱清海  李雪 《乡镇经济》2009,25(1):103-107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对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作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生成主体,可从提升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整合营销等角度为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提供力量源泉,并推动农产品区域品牌按照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路径不断演化。  相似文献   

14.
王瑟  邝国良 《特区经济》2009,(10):280-281
我国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大量兴起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外资企业的进入为本地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也会导致诸多风险。本文尝试对此进行分析,从而使这种产业集群模式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平 《特区经济》2012,(10):185-188
低碳产业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产业;产业集群是围绕某一产业由众多相关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特定区域内集聚发展,并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低碳产业集群是低碳经济时代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也是提升绿色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对产业集群的概念、理论进行了梳理,对低碳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作用进行了总结,对低碳产业集群的推进路径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本文认为低碳产业集群的培育需要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洗礼,持续创新能力的磨砺,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户需求、集群网络的不断完善、开放创新文化的支撑和低碳竞争优势的挖掘以及低碳产业集群的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6.
赵永红 《改革与战略》2012,28(6):96-97,181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国家对西部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结合当前国家发展趋势与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如今新经济发展的视野之下,西部企业的未来规划重点主要集中于当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对于西部地区经济而言,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西部区域整体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还有利于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实现对西部地区企业之间的高效分工配合,进而极大地促进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的调整与升级,最终实现对西部区域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与引导。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产业集中可形成集聚效应,使企业成本节约、促进行业互补和推动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一种新型的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和创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嘉兴现有集群产业,推动建设嘉兴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嘉兴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面对"一桥两岛"①开发建设及北黄海经济带开发的双重机遇,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丹东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文章通过对2004-2012年丹东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总结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温如春 《特区经济》2007,(7):150-151
县域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也有其竞争优势。通过形成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能充分发挥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产业集群逐渐遍布于我国各地。产业集群以降低企业和市场的交易成本、提升企业创新等优势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有力的手段。近些年来,大湘西发展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实现大湘西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以下三点:加快生态立法;加快大湘西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