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三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聚和集中表达,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统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融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的指针、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制度安排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亚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消解,集中表现在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削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高校应针对亚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深耕高校校园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认知不全面,呈现淡化理想、强调务实的趋向、价值追求表现出功利性的特征。因此,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和理论层面。构建以"感性认知——理性认同——实践内化"为思路,建设大思政教育队伍、利用移动思政开展软性教育,注重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的社会实践为路径的教育引导新模式,有助于增强高职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就处于不断的建构之中,然而直至目前大多没有发展成熟。今后我们应该依据价值观的认同与传播规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首先,国家须通过合理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创造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根本条件;其次,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作为价值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应发挥正面的、有效的作用;最后,通过公共讨论和公民互助等公民互动实践,为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5.
加强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但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中存在着功利主义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泛娱乐主义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以及佛系观盛行稀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等问题。借鉴心理学视域下的社会认同理论,可以采取淡化物质比较、充实精神生活,优化主流话语、占领舆论高地,弱化当前比较、聚焦未来发展等策略来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升华,蕴含着国家之"德"、社会之"德"和个人之"德",有着内在的逻辑,三者在本质上是内在统一的。国家之"德"是从"安邦定国"的角度展示国家发展的理念与目标,社会之"德"是国家之"德"与个人之"德"的重要纽带,个人之"德"是国家之"德"与社会之"德"坚实的现实基础。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立足于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通过立体化宣传教育促进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与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7.
榜样是引领时代思想潮流的先导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的人格化缩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行为标杆。榜样认同,则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融合为日常化的生活实践,通过耦合效应、相互影响,形成社会一致认可的行为标尺和参照系。本文尝试分析了榜样认同耦合效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导向作用,讨论了当前社会中核心价值观培育养成中的挑战性问题,试图利用榜样认同的耦合效应,契合大学生需求,通过以点带面、着力实践、发挥榜样认同的联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客观要求。符合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键抉择时,面对社会转型多元化价值观易造成混乱的引导需要,普遍存在认知片面性和知行统一性低的问题。本文基于价值认同的视角,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宣传机审l、体验机制、动力机制的改革创新途径,以促进大学生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从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的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文化多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主旋律之一,多元文化之间交融重合逐渐成为我国文化环境新常态。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是复杂背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一定困境。所以,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可以通过"活化"理论宣教方式,夯实核心价值观认同基础;善用新媒体平台,优化校园德育环境;弘扬传统美德精髓,提升个人实践认同的路径,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认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榜样是引领时代思想潮流的先导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社会的人格化缩影,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行为标杆。榜样认同则是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融合为日常化的生活实践,通过耦合效应,相互影响,形成社会一致认可的行为标尺和参照系。本文尝试分析了榜样认同耦合效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引领导向作用,讨论了当前社会中,核心价值观培育养成中的挑战性问题,试图利用榜样认同的耦合效应,契合大学生需求,通过以点带面,着力实践,发挥榜样认同的联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符合我国建设与发展的需求,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国家文化发展的要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取向。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共同作用、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现状剖析,可以发现基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六大原则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正确价值观的缺位所造成的。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的发生,就必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各种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文明观,家庭伦理观,并在全社会培养一种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本文在阐释网络文化的内涵,分析网络文化背景下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基础上,从培育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文化的要求出发,提出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精神,是人的本性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雷锋精神对巩固大学生爱国信念具有支撑作用,对培育大学生敬业精神具有催化作用,对提升大学生诚信境界具有推动作用,对形成大学生友善情感具有浸润作用.在高校中应使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从而实现以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必由之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现实力量,提升国家软实力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的内在要求。价值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资源,软实力实际上是一种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力,国家之间软实力竞争的实质就是国家核心价值的竞争。国家核心价值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灵魂。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内在价值基点是以人为本;基本价值追求是和平与发展;最高价值目标是和谐。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公务员作为社会的特殊而敏感的群体,其队伍的建设状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紧密相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一脉传承,主体和核心是人民、人民利益至上;他们的人生价值观的灵魂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他们都认为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是红专统一、德才兼备,认为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人生价值观具体生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发展的首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而传统型社会政策忽视了社会福利的政治前提,忽视了社会政策的民主化,只把提供福利当作社会政策的目标,这显然违背了发展的宗旨。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以自由为核心的发展理论的影响,减少贫困、社会保护、增强生存能力以及对抗社会排斥都已经成为社会政策的合理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政策以其增加人的可行能力为目的,使社会政策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这三样东西的有机结合,成为社会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税收公平原则富含社会伦理的思想。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不仅要强调其经济功能,更要关注其社会公正和伦理维护的社会功能。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纳税人身份确定、纳税能力确定、征税范围确定三个方面的公平伦理扭曲。因此,新的个人所得税构想中应当强调全民纳税、量能负担原则,实行低累进税率和负所得税税率,同时要改进征管模式。  相似文献   

20.
儒家心性论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深化,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史上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发掘儒家心性之学的价值并运用于当代伦理实践,从而强固人们内在精神生活的根据,是时代提出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