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分析研究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优势,提出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运用网络资源,开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阵地。1、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堂;3、加强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4、发挥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伦理道德,是指网民利用网络进行活动和交往时所应遵循的原则与规范,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诚信行为、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情感带来了新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强化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完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健全网络行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蒋超 《魅力中国》2010,(31):208-209
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有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疏远、阻碍人格道德的形成等问题。网络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和主体性。网络背景下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大学生网上自律教育。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空间、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网络行为失范已影响和制约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应从加强网络立法、加强网络道德伦理建设、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加强网络技术控制、确立新型主客体关系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杨靖 《特区经济》2016,(5):147-148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网络在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目前,部分高等院校对大学生上网行为缺乏引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与分析,以网络为研究切入点,以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将学生对网络盲目的依赖转化为理性的认知,促进互联网成为加强学生素养教育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表现形态及原因,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包括网络思政教育、培育大学生理性民族主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焕平  陈洁 《魅力中国》2011,(12):227-227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机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都兴隆  袁玲 《魅力中国》2014,(16):162-162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他们的思想观念。本文就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深入研究.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探讨。从而更好地加强和改进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曹艳 《中国经贸》2010,(24):162-162
高校是网络起源、推广、发展最广泛的地方。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与日俱增。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加强网络舆情监管制度建设,完善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以及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网络舆情监管队伍建设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周玉琴 《黑河学刊》2012,(7):118-119
网络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政治生活的范式和政治参与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它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加快网络立法建设等方面,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2.
大学网络文化构成了大学生新的存在方式,对大学生的交往、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大学网络文化的特性使大学生网络审美出现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模糊与转换,网络审美平民化、网络审美成为快乐审美的倾向,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作用。加强大学网络文化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香 《理论观察》2008,(3):157-158
随着网络的开放、共享和互连程度的扩大,网络对于现代教育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努力拓展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普及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价值观教育、采取“导师制”等方式进行预防,以期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教育模式导致教育有效性降低,网络虚拟化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行为方式产生深刻影响,西方网络思想文化的侵蚀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立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加强高校干部队伍网络素质培养;加强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且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论述网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遇到问题及引领途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为此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把握文化主题;加强管理,完善与网络社会相应的法律法规;高校要对大学生上网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等,力图做到多管齐下,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平 《改革与战略》2004,(12):58-60
大学生网络问题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进步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网络越轨是这一影响的集中体现。高校应该从加强大学生教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自律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网络越轨行为的防范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周琳辉 《发展》2011,(2):137-138
互联网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而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从研究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入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舒本平 《黑河学刊》2011,(2):158-158
针对网络文化中反映出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危机现象,提出加强网络课程体系、网络教育载体以及网络道德队伍等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机制建设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