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一、开元通宝钱制的产生及意义唐承隋制,货币制度以钱帛为主,金银有时也用作货币支付。唐初,结束五铢钱制,如行通宝钱,历史1300余年,我国货币形制步入通宝钱制时期。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隋钱,效法西汉五铢,铸“开元通宝”, 取代五铢钱制,发展成新的钱币体制,对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经济影响很大。主要意义有:(1)再次肯定钱币形制为外圆内方,肉好背有周廓。钱径2.4cm,币材为铜,重约4克。该钱式为以后历代王朝铸币的标准。(2)结束了以重量为钱币的  相似文献   

2.
江东     
惊鱼拨剌燕翩翩,独自江东上钓船。 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沈郎钱。 “沈郎钱”是东晋时的一种货币。东晋建立之初,沿用孙吴地区原先流通的各种钱币。晋元帝沈充开始铸五铢钱,有大、中、小三等,大者叫比轮。形容钱大如轮;中者称“四文”,一般指足重形大的五铢,可折四枚剪边五铁;小钱指五铢小钱,又名沈郎钱,直径1.8—2.2厘米,重1.5克。  相似文献   

3.
杨建东 《西安金融》2003,(10):63-63
《钱币研究》2003年第2期刊载候海智、刘百林同志的大作《传形五铢说蜀汉》,所提供的五铢拓片应为东汉钱币,不是蜀汉五铢。传形五铢,在西汉元鼎四年的刘胜墓中已有发现,东汉、蜀汉亦有传形五铢。蜀汉的“直百五铢”钱径略大,而“五铢”的钱径一般小于直百五铢,蜀汉的传形五铢钱  相似文献   

4.
蜀汉传形五铢,形制同东汉五铢,但风格与众不同,颇有独到的特点。“五铢”二字传形且反书,面无内廓,背有内外廓。钱径24.0毫米,穿10.0毫米,重2.4克,光背。(如图)蜀汉,三国刘备建立。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入蜀,公元221年汉中称帝,年号章武,在历史上存在过43  相似文献   

5.
我收藏有一枚珍奇的"民国通宝"十文方孔圆钱(见拓片图),径23、穿边长6、厚1毫米,重3.5克。其"珍奇"之处在于:①方孔圆钱在中国货币史  相似文献   

6.
西汉、东汉之交,由于王莽篡权,进行四次币制改革,使五铢钱制一度遭到破坏。在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经济走向恶化,在此背景下,王莽篡汉自立,急需寻找一条挽救危机的出路,于是进行托古改革。第一次币制改革。居摄二年(公元7年),王莽进行第一次币制改革,除开铸五铢  相似文献   

7.
王泰初 《青海金融》2007,(B08):44-47
近年,不少学者及新近出版的古钱典籍将小五铢定为西汉宣帝时期专铸冥币,我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撰文阐述不同观点①。近十多年经对小五铢及西汉五铢陶质母范实物及出土情况的收集整理对比研究,有依据表明:小五铢铸行于西汉武帝、宣帝时期的流通货币,承启了赤仄五铢——与五的子母相权比值。  相似文献   

8.
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春三月甲午,"罢半两钱,行五铢钱"起,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除五铢钱止.这种以五铢为钱文的铢两货币前后行用了七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货币.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放铸、盗铸,五铢钱的版别纷繁复杂,是品种版别最多的历史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机场高速路建设,2002年1月至5月咸阳市考古研究所对基建中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64、M49为新莽和东汉晚期墓葬,结构独特,比较罕见。墓葬早期被盗,文物大多流失,出土的钱币成为分期断代的重要依据。现将两墓出土的钱币介绍如下:M64出土五铢、小五铢等  相似文献   

10.
林染 《西安金融》2001,(1):59-60
东汉晚期灵帝四出五铢的背面形象是受汉代博局镜(也称六博镜)图案启发而成,根源于博局图像。这是笔者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为什么采用元作单位呢?一种说法认为,是从我国货币单位名称发展中演变而来。我国货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货币的单位先后经历实物单位、重量单位等,最后发展到以元作单位。货币出现元是从唐初开始的。唐朝以前,铜钱都是以重量为单位名称,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为了整顿币制,废五铢,改为开元通宝。开元是开辟新纪元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许磊 《西安金融》2003,(3):61-61
近日在本地泉市集得三枚钱: 图一:五铢直径2.5,穿1.0cm,重2.7克,朱字上下部弯曲,五字交叉中间弯曲,面穿上有一阳文像鱼纹,著谱及报道未见有这样的图形,不像是伪做。 图二:咸平元宝直径2.5,穿0.6cm,重3.9克,平字下有一斜月纹,背错范。 图三:政和通宝折二钱,直径2.8,穿0.7cm,重6.9克,此钱面略有磨损,和字第一笔下有一星点,第三笔像是两笔写成,圆贝宝,背错范。  相似文献   

13.
王泰初 《西安金融》2004,(10):59-61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长安区郭杜镇西北政治学院南校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了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①,该墓出土了八枚西汉五铢钱。由于张汤因诬陷而自杀于元鼎二年,即赤仄五铢始铸之年,因此张汤墓出土的这八枚五铢钱对武帝赤仄钱形、制考证有着非同寻常意义。张汤墓出土的八枚五铢钱,从实物形态归纳可分为两种:一种穿下半星、鎏金、郭较宽肉较厚,该钱仅发现一枚,重3.8克;另一种素面,字较细、郭较窄、肉较薄,共发七枚,除一枚3.7克重外其余几枚重量在2.7至2.9克之间(钱见图1至图8)。张汤墓出土的这八枚五铢钱对于考证西汉赤仄钱形、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日前在一农妇家中见到大约三百多枚古钱币。据她讲出土于成都某工地。这些钱币大多为五铢、五朱、剪边五铢和五铢,有少量汉半两、货泉、蜀五铢、直百五铢、轻薄小型大泉五十、直百、定平一百、太平百钱、汉兴、丰货等。我选了其中10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平钱,又称平钱、一文钱,即一枚充当一个钱的小钱。汉代五铢多为币值折一的小钱。南北朝时出现了"文"的概念,到唐代"宝文"钱制形成  相似文献   

16.
马晓曦 《中国金融家》2013,(11):127-128
无论是远古时代的自然贝币,还是秦半两、汉五铢、唐开元等广为流通的古代货币和突骑施、甘肃司钞等珍稀货币……走进坐落在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金城兰州的甘肃钱币博物馆,那里展出的珍贵的历史货币都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7.
曹源 《青海金融》2007,(B08):55-57
公元8年,王莽代汉称帝,托古改制,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目的是搜刮民间财富,其结果是破坏了五铢钱制,导致币制极度混乱。自居摄二年至天凤元年,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规定和使用的货币达三十余种。就铸造工艺而言,王莽所铸钱币工艺精美,其中包括了“一刀平五千”和“六泉十布”等一些精品;钱文书体考究,  相似文献   

18.
李鹏 《西安金融》2004,(8):58-59
最近一两年,陆续有几类直径超长的五铢被发现,引起了许多五铢爱好者的关注,而其价格也日益涨高。笔者先以大五铢代称,并通过收集到的几枚实物资料来具体探究这些五铢的性质、铸因。Ⅰ型大五铢(见图一)一般直径在27.2至28mm,个别有超过28.3mm的,但不多见。此Ⅰ型大五铢,面文与宣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早铸行铅质钱币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当属公元909-924年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据《十国纪年·闽史》记载:"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年,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二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所铸铅钱有大铅钱,钱文为"开元通宝"(图1),背穿上闽下月(图2);小平铅钱背有"闽"、"殷"、"福"等字.但据考古资料发现,早在唐武宗(公元841年)时期的窖藏钱币中就发现有少量的铅质开元通宝,[1]同在五代十国,刘隐割据广州一方,公元910年为后梁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其弟刘龑(yan)继职.公元917年,龑(yan)称帝于番禺(今广州),改元乾亨,国号大汉,史称南汉.《十国纪年·汉史》载:"龑(yan)以国用不足,又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公元918年即开铸"乾亨重宝"光背铅钱(图3),据《广西历史货币》所载,在广西南宁、玉林等地曾多次出土过背"邕"、背"邑"的"乾亨重宝"铅钱.南汉政权还曾在桂州(今桂林)铸行铅质"开元通宝"五五钱.  相似文献   

20.
咸阳市东郊一村民1999年取土时,从一座已毁的汉墓中捡到五枚钱币及一方铜印,五枚钱币均为方孔圆钱,其中有大泉五十、五铢及货泉,兹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