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规定,“边贸企业与毗邻国家的企业和其他贸易机构之间进行边境贸易时,可以以可兑换货币或人民币计价结算”并“按照有关进口付汇核销和出口收汇核销的管理办法办理进口和出口核销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朝边镜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贷款无法按照出口收汇核销的管理办法办理核销手续,因为。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我国自1997年3月1日起实行新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暂行办法》。新核销监管办法主要采取了“总额核对、重点核查”的监管方式,日常核销的监管主要依据相关核销数据的汇总、核查结果,因此,新办法的高效实施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辅助。由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管辖近万家进口  相似文献   

3.
《西安金融》2006,(8):42
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的历史沿革: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始于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汇资金流失,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其核心内容是以付汇的金额为标准核对是否有相应的货物进口到国内或有其它证明抵冲付汇的一种事后管理措施。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经营进口业务的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事业单位,以通过银行购汇或从现汇账户支付的方式,向境外支付有关进口商品的货款、预付款、尾款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核销手续。当时核销管理工作由外汇指定银行代为执行。1997年1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暂行办法》,贸易进口核销监管工作从外汇指定银行转移到外汇管理局。  相似文献   

4.
完善出口核销制度 简化进口付汇手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外汇管理》2005,(1):23-25
为进一步完善自动核销管理,简化进出口售付汇及核销手续,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外贸出口,推进贸易便利化,外汇局在2004年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9月实施《货到汇款项下贸易进口付汇自动核销管理规定》(汇发82号文),对结算方式为“货到汇款”项下的进口付汇业务实行自动核销,并简化货到汇款项下进口付汇业务银行审核单证;10月将出口收汇自动核销名单企业的资格审批权限授予各仇局(汇发91号文)。  相似文献   

5.
根据《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汇发[2003]107号),外汇监管部门需重点关注两类已收汇来核销:一是逾期已收汇未核销,即出口单位收汇6个月后未办理棱销手续,二是大额已收汇未核销.即出口单位来核销收汇总量达到等值500万美元以上。已收汇未核销监管,是外汇局对企业境外收汇的真实性进行监管,而不是对贸易企业已出口货物是否及时金额收汇进行监管。因此,已收汇来植销监管对甄别境外贸易收汇背景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对贸易进口付汇实施监管通过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来进行的。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是我国贸易外汇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对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果。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我国经济将进一步放开,货物及外汇资金的流动将更加频繁。如何采取与国际惯例更加协调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宏研 《云南金融》2004,(2):28-29
为了支持边境口岸经济贸易的发展,2003年8月6日国家批准在德宏州试点边境贸易出口人民币结算可享受按比例退税政策,为进一步规范人民币结算、核销,确保该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云南省分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云南省对缅边境小额贸易结算及出口核销管理的通知》的配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行的《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和《出口收汇核销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境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带动的成套设备及零配件出口按照正常的出口业务实行核销制度。也就是说,对外承包工程贸易项下设备及零配件实际出口后的180天内,企业必须收汇并办理核销手续,但由于石油勘探承包工程的特殊性,这一规定在现实中难以操作。主要是因为;(1)境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带动的成套设备和零配件出口是到境外自用而非销售,  相似文献   

9.
冯梅  高友麦 《西安金融》2005,(10):44-45
为进一步简化进口付汇核销手续,方便进口单位经营,强化外汇指定银行真实性审核责任,更好地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从2004年9月1日起,对货到汇款项下贸易进口付汇实行自动核销。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陕西省外汇指定银行货到汇款项下贸易进口付汇自动核销业务开展的情况,我们对全省14家外汇指定银行2004年9月-2005年6月货到汇款项下贸易进口付汇自动核销业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情况一:企业以一般贸易申报收入申报,导致境外退赔款外汇收入无法核销。企业进口付汇核销后,由于进口产品质量原因,收到境外退赔以外汇收入申报造成无法核销。如福建省青山纸业有限公司进口废纸质量不合格,要求外方赔款,203年至2004年共收到退赔外汇款13笔,额11.64万美元,企业因以一般贸易申报收入办理,造成收汇数据无法核销。  相似文献   

11.
影响 由于原有旅游购物商品出口收汇核销政策的弊端,2005年12月7日总局出台政策规定旅游购物商品出口退出外汇核销管理,不再进入出口收汇核销系统。出口单位以该贸易方式出口报关的,海关不再验凭出口收汇核销单,外汇局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外汇指定银行不得为出口单位旅游购物项下(结)收汇出具出口收汇核销专用联。此项政策的实施,适应了旅游购物出口与收汇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受到边境地区地方政府、出口企业的普遍欢迎,彻底解决了出口企业核销难的问题,同时也减轻了基层外汇管理部门和海关的工作量和核销压力,对进一步促进对俄贸易便利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动核销是建立在企业信誉基础上的一种总量监管模式。如果实行“逐笔核销,一一对应”的监管模式,则监管成本会居高不下。核销管理是外汇局投入人力和设备资源最多的一个管理领域,柜台门庭若市,窗口效应十分显。以2003年核销监管为例,年度发放出口收汇核销单1800多万张,核销业务1700多万笔,也就是说,逐笔监管1700多万笔贸易行为,  相似文献   

13.
出口收汇核销管理 就目前贸易融资的外汇管理而言,主要是从出口收汇核销和国内外汇贷款管理两方面来实现监管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广东增城市贸易项下银行结售汇实现顺收顺差的前提下,即出现了出口收汇逾斯未核销的严重不良倾向,影响了出口收汇的核销管理工作,期待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外汇》2006,(12):48-49
目前,我国对进出口贸易外汇管理主要是采取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监管方式。自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实施以来,有效遏制了逃、套、骗汇和截留外汇等违法行为,为维护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断扩宄国家外汇储备、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现行的监管资源配置低,在对外汇资金流动的分析、预警和监测等方面存在缺陷,办理核销业务的环节较多,给企业带来了一些不便,致使核销管理成本较高,监管效率较低,难以适应我国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努力探索适应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进出口贸易外汇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是外汇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加强对厦门市进口付汇核销单发放工作监管力度。国家外汇局厦门分局于 3月 1日对进口付汇核销单发放工作进行改革。正式启用新近开发的付汇核销监管软件《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监控系统》。该系统的正式启用大大提高了厦门市进口付汇核销报审率,使今年 3月份的进口付汇核销报审率高达 119. 60%,比 2月份增加 2. 13个百分点。   《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监控系统》有如下监控功能:自动查询功能、自动发单功能、自动监管功能、自动催报功能。《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监控系统》的优点:一是科学性。通过该系统,一方面能使外汇局和外汇…  相似文献   

17.
境外投资项目登记备案率不高。由于边境小额贸易出口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其核销方式极为灵活。企业将实物投资以边贸形式出口,再携带人民币或外币现钞进行核销,从而绕过外汇资金来源审查这道程序。多数企业是为了得到商务部门的《境外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才到外汇局办理外汇资金来源审查;为了通过联合年检才办理登记手续。  相似文献   

18.
进口付汇核销作为外汇局对进口货物付汇的事后管理措施,对确保进口付汇的真实性,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行的贸易进口付汇核销监管系统的到货核销程序是先从国际收支系统导入银行报送的贸易付汇数据,再根据企业报送的到货信息,逐笔调出付汇数据并输入到货报关单数据一一配对.  相似文献   

19.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是我国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适应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总局对进口付汇核销制度进行了适时调整,旨在进一步规范贸易外汇收支行为,促进贸易便利化。通过基层外汇管理工作实践发现,现行进口付汇核销制度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了核销管理效果,亟待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刘昶 《中国外汇》2009,(15):29-29
常州汉和树脂有限公司(下称H公司)董事长夏永最近很郁闷,130万美元的出口货物,只收回20万美元,核销怎么办?这时刻,当地外汇局传来好消息:为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外汇局江苏省分局干2008年底出台了《出口收汇核销监管补充规定(试行)》(苏汇发[2008391号,下称“补充规定”)。补充规定在遵循贸易真实性审核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