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生态文明.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新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进步,理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推行体制创新,尤其是生态环境管理的体制创新,理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它为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在对科技工具理性反思的基础上,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如何厘清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就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就科技创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障。当前,应及时明确加强我国生态制度文明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一些重点任务,如建立法律保障机制、绿色考评机制、环境经济调节机制、绿色科技支撑机制和创新建立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城市在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把包括基础理论、基础技术(包括底层技术)、应用技术在内的创新摆在首要位置,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以科学技术助力民族复兴伟业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必须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推动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迎接正在到来的智能社会,为有组织的市场导向应用性基础研究创造良好生态,关注并把握好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建设当中财政税收管理占有极其重要的组成地位,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依然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关系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当前我国财政税收体制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理顺分配关系着手,对如何改革和创新我国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展望,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模式,表征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之后,现在正处在工业文明时代,但随着经济形态由资源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变,社会的文明形态必将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7.
实现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必要前提。通过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乡村旅游开发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创造,也更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天然的契合关系,融合发展过程中将产生更大的公益效应,因此应积极探索新的路径。文章对乡村旅游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融合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祥吉 《民营科技》2011,(7):101-101
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环保低碳是人类生态的文明,只有长期建设和保护好地球家园才能永远在这块绿色家园中繁衍生息,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性意义的新使命、新目标,良好的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客观基础。如果说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主导性力量,公众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力量,那么,企业则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关键性力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是21世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以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宏观背景、性质定位、目标定位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理念创新、行为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观点速览     
《中国中小企业》2013,(1):13-13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改革和制度创新。要加快价格、财税、金融、行政管理、企业等改革,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等制度,健全评价考核、行为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切实加强法制建设,以体制激励和约束企业,用法律调节和规范行为,使改革这个最大的“红利”更多地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科学发展上。  相似文献   

11.
夏一铭 《会计之友》2021,(24):108-113
生态文明是一项基础文明,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基本的权利.生态文明对于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的中国,不应该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而应被视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我国行业生态文明审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为基本依据,结合国情针对各行业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的影响进行监督、鉴证及评价,借其指导我国行业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结合现有行业,参考国际通行的实施路径,将"健康与卫生、水资源、气候与空气污染"这三个关键指标作为我国行业生态文明审计战略目标的考核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高度设计具有三层结构的行业平台生态文明审计方法体系,并提出了大数据助力行业平台生态文明审计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成为世界规模强大的潮流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巨大作用已被证实,科技创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人类为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在现有的知识资源和物质资源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已形成世界性潮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和谐说、文明要素说以及形态说几方面说明了生态文明的含义,并说明了"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接着重点论述了生态文明与"五位一体"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所处的地位,指出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与人类健康若干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琬 《活力》2011,(18):61-6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生态文明的实质是要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定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一切社会经济发展都要依托这个基础。人类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文明是人类健康的基本条件,尊重生命、提高健康水平已经处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突出位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观念、法制建设、偿还生态欠债等方面入手,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上。而教育作为传播文明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力量。因此,切实有效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还能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家福 《活力》2008,(9):56-56
一般而言,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无不都是在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使人类更幸福地生存和发展。而政治文明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可以说是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宣言书。本文拟就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共同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业文明促进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城镇化进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能源紧缺,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已迫在眉睫。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需要与相应的产业结构相适应,文章探讨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利用模型验证了生态文明的城镇化建设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的正向影响,并提出应在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农村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8.
杨万花 《科技与企业》2013,(24):194-194
生态文明是后工业文明时代的文明类型,它是人类社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当前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环境、资源和能源的巨大压力和代价,因此。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7,(12):16-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还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表明我国将开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福建省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较好。为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增强引领示范效应,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福建省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着力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