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营企业从改革开放之初,其创业历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次创业是改革之初到80年代末,这一阶段是民营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第二次创业在时间跨度上从90年代初到1997年左右,这一时期部分民营企业开始形成相对的规模经济。1997年至今可认定为第三次  相似文献   

2.
孙文韬  乔海燕 《经济师》2008,(5):213-215
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第三次创业契机。文章基于家族积聚、资本高度集中于企业主本人和以集权管理为主的治理结构现状,提出处于第三次创业时期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变迁是自发协同型。主张家族治理模式与公司治理模式并存的二元论观点。维持原有家族管理模式的民营企业必须在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优化;处于公司治理结构变革时期的民营企业应积极借鉴日德模式.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治理模式,其变迁条件取决于家族管理能力与企业运营能否达到动态均衡,以及实现均衡的成本——收益的比较。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与现代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最富生机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完成了原始积累第一次创业,有了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如何向更高层次过渡,与世界一流企业进行竞争的第二次创业。民营企业要进行第二次创业,不仅要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比技术、管理创新更重要,制度建设为企业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使企业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4.
陈璧辉   《经济论坛》2006,(19):59-60
1989年,北京四通集团率先明确提出了企业“二次创业”的问题。从1993年开始,中国民营企业掀起了一个“二次创业”的浪潮,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一些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二次创业的历程。一、家族企业的二次创业我国80年代以来,就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企业开始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的比重很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对21个省市自治区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中小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有近80%是家族…  相似文献   

5.
胡晓阳 《经济论坛》2002,(11):61-62
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指出,大陆的非公有制经济对整个大陆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由不到1%增加到43%。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已经完成了初始资本积累过程,正处于所谓“第二次创业”阶段,或者说“第二次改制”,处于从以家族控制为基础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关键时期,能否顺利完成这个转变,直接决定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和竞争力。民营企业在最初发展过程中,个人因素和家族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家族控制的特征,企业的控制权被家族或准家族成员所把持,…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2002年,全省个体工商户152.89万户,私营企业24.73万户,从业人员680万人,工业总产值近7000亿元,商贸、餐饮、运输等服务业营业收入约6000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产值比重超过70%。长期以来,浙江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中技术比较简单、产品易于模仿、资金门槛较低的行业,“低、小、散”等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8,(5):10-10
推进实现“五化目标”。一是推进产业集群化。根据现有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研究制订绍兴市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及其分类推进计划,制订相应配套政策。组织实施高特纺织、黄酒、机械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信息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二是推进产品高端化。深化品牌强市战略,推进行业、产品标准的制订,提高名牌产品贡献率。三是推进企业规模化。围绕企业规模化工程,深化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战略。形成年销售超100亿元工业企业1家,超50亿元8家,超10亿元85家,超1亿元800家,规模以上4500家。实施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570亿元,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100只,并启动一批超10亿元以上的项目。四是推进资产证券化。加快上市步伐,努力建设资本强市,完成“保八争十”的上市任务,争取市区民营企业上市有新突破。五是推进创业全民化。推进“创业富民”工程,制订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现代家庭工业的培育扶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农民最优劳动供给的视角构建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机制,提出“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条影响路径,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拥有土地资本将提高农户非农创业的可能性(1.31%);(2)土地资本规模和土地资本价值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U”型;(3)土地资本规模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存在“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个影响路径,在土地资本规模较低时,主要表现为“土地粘性”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当土地资本规模达到临界值(9.33亩)之后,主要表现为“资本激励”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充 《生产力研究》2005,(4):188-189,198
家族制管理模式是民营企业起步的引擎,当某些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它又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桎梏,因此,民营企业必须突破家族制管理模式,以家族资本去有效融合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成员共享企业的资产所有权、剩余索取权和经营控制权,完成从家族制企业向现代企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温州民间融资体系亟待定位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经济迅速崛起,形成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现象——“温州模式”。温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初创时通过民间融资走出创业的第一步。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丰厚的民间资本,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本土的民营企业,也孕育一支闯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大多数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即一次创业阶段,目前正处在走向规模、走向壮大的紧要关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次创业”。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关键的阶段,会遇到许多新问题,处理不好就有破产的危险,中国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2.
民营资本是指除国有资本和外资以外的资本,包括民营企业资本、民间合作金融资本和追求增值的民间闲散资金等。据统计,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民间金融资产已达到11.2万亿元,第一次超过10.9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到2004年,各类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亿,投资比重超过40%,实现了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苏州市郊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经济,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活力。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民营企业877家,资产总量12.04亿元,其中民间资本5.4亿元。1996年完成销售25.9亿元,占全区的41.2%。民营企业主要有四种形式: 1、个人独资或合伙兴办私营企业。这类企业有89家,注册资金1769万元,户均19.9万元。 2、集体与能人合资合作企业。集体提供土地、厂房(不动产),能人自带资金、设备和项目。这类企业有520家,融进民资2.61亿元。 3、租赁形式的公有民营企业。这类企业有149家,租用集体资产1.06亿元,年上交集体租金、管理费1195万元。 4、股份制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全区有私人参股或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31家,总资本2000万元,其中个人资本980万元。有股份合作制企业88家,股本总额1.79亿元,其中职工股股金1.08亿元。  相似文献   

14.
郭凯 《资本市场》1999,(1):31-33
<正> 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真的是很快。在一两年前还仅仅挂在专家嘴上的“风险投资”,如今已几乎是家喻户晓了。就在最近的几个月里,北京闪电般地出现了一批以风险投资冠名或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或基金。它们是资本金达3.1亿元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规模达5亿元的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规模2亿元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资担保资金、总额1  相似文献   

15.
转型与升级: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突破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湖北省民营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民营企业已成为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早期发展的民营企业来说的确面临着一个如何进一步发展或者说二次创业的问题——这是一道“坎”,跳过了这道“坎”,民营企业就会上升到新的层次。有鉴于此,深层探讨湖北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浙江民营企业文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是全国民营企业最发达的省份,拥有各类民营企业60多万家,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堪称“民营企业王国”。在浙江省67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中,个体民营经济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近几年来,在国有、集体工业增速普遍放慢的情况下,浙江民营经济仍然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0%。浙江民营经济的长足发展,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会在2006年600亿元的基础上缩减100亿元左右。而对于中国经济2007年的走势.国外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势头难消.恐怕很难实现“软着陆”:而国内的经济学家及舆论则均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了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平稳期。稳健的财政政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双减”.即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自2005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开始.稳健财政政策已实施两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亦逐年缩减。2005年国债发行规模为800亿元.比2004年减少300亿元.2006年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减至600亿元。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是开发区(园区)中的重要成员,其如何突破传统发展路径,求得自身的快速发展,既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宏观探索性问题,也是当前开发区普遍面临“二次创业”背景下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从目前湖北省认定保留的140家开发区(园区)情况来看,2004年140家开发区生产总值16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1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高新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1.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8亿元,各高新区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发展不够的问题。与此同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深圳高新区)成立不…  相似文献   

19.
《经贸实践》2013,(11):36-36
今年1-9月,海宁市“机器换人”技改投入92.1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量的73%。“机器换人”换出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换出了节约集约的亩均产出、换出了企业效益和体面劳动、换出了企业家“二次创业”、做强实体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0.
利用重庆市微型企业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微型企业创业者家族社会资本和先前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在家族社会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型企业创业者家族社会资本、先前创业经验和先前创业培训经历对创业机会识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微型企业创业者家族社会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