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心绞痛症状、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可积极缓解心绞痛严重程度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药物出现对抗的情况及处理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应对.结果 对照组电阻抗结果大于0Ω的患者有8例,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概率为16%.观察组患者电阻抗结果大于10Ω的有5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概率为10%.结论 及时发现患者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药物的抵抗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肌肉、关节疼痛、出血以及死亡情况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小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其血小板抑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冠状动脉斑形成及高脂血症患者15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给药剂量大剂量组为40 mg/d,中剂量组为20 mg/d,小剂量组为10 mg/d,连续服用16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LDL-C、TC、TG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升高。小剂量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变化不明显,大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有所改善,但大剂量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影响较大,有利于患者预后,也能对管腔狭窄情况和斑块的形成进行有效缓解,还可明显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A)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诊的52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利用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进行三维重建,分析判断病变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DSA)对照。结果 52例患者中对可评价的715支进行了三维重建,在心率〈70次/min时,MPR、MIP、VRT重组图像可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个主支及所有1级、大部分2、3级及部分4级分支,评价率为96.36%,优良率为93.43%;冠状动脉狭窄满足管腔腔径75%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90.1%。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多数情况下能够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诊疗、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及梗死出血性和非出血性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按照住院期间出血与否的标准分为出血组22例和非出血组112例,对其在病发1、6、12个月后给予阿司匹林片以及氯吡格雷的服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出血组患者年龄较非出血组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并且在出院后对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低于非出血组。结论年龄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现出血情况,出血患者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普遍降低,这可能与出血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28例术前、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术前、术后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随访2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死亡率、再次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大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收治的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神经保护、改善循环、稳定斑块、控制血脂血压等常规治疗,并口服对应降糖药、拜阿司匹林,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银杏叶片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血清生化指标、脑血流灌注以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带量集中采购(简称集采)前后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五联药物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后治疗的疗效和经济性。方法收集2018年1—6月和2022年1—6月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治疗药物是否使用集采药品分为非集采组31例,予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琥珀酸美托洛尔、瑞舒伐他汀和厄贝沙坦五联药物;集采组76例,予以集采阿司匹林、集采替格瑞洛、琥珀酸美托洛尔、集采瑞舒伐他汀和集采厄贝沙坦五联药物。比较集采组和非集采组的临床疗效、成本-效果、出血发生率,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集采组和非集采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37%和96.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采组CER显著优于非集采组(P<0.05),集采组与非集采组比较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12476.9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非集采组和集采组随访12个月期间无出血相关事件(需就医或住院)发生,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采和非集采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五联治疗方案的效果无显著差异,但集采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五联治疗方案的经济性更优,为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口服降脂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使用特点,为合理应用降脂药物和循证医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和老年病学科的住院CHD患者电子病历资料2400份,采用SPSS软件,通过数据挖掘,精准分析CHD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大部分CHD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类联合降脂药物治疗,23.25%的CHD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他汀类高强度药物治疗,出院时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基本不理想。口服降脂药物使用次数最多为他汀类,而用药频度(DDDs)最高为瑞舒伐他汀钙片,在药物利用指数(DUI)方面,使用的降脂药都在1以下,基本合理。结论CHD患者仍未得到充分治疗,并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尚未达到治疗的理想目标。LDL-C的控制效果明显与CHD患者降脂药物方案、用药强度和用药依从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以'阵发性胸痛、胸闷6年,再发2月加重1 d'于2015年4月7日为主诉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胸痛不适,无腹痛、腹泻,无肩臂放射痛,无恶心、呕吐,至当地医院查动态心电图呈缺血性改变,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见前降支闭塞,回旋支狭窄,置入支架一枚,症状好转后住院,院外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盐酸曲美他嗪、硝酸异山梨酯片、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化疗法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预防造影剂肾病的重要意义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16例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术的患者进行水化疗法,以预防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结果本组116例患者经围术期水化疗法后,均未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结论 PCI术前后加强水化疗法可有效预防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例.两组患者常规予以硝酸甘油及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64排容积CT(64排V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以更好地提高冠状动脉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同时使用64排V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对比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使用冠脉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使用64排V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率为98.57%,两种方法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64排V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创伤小,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根据空腹血糖情况分为三组,A组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为空腹血糖在6.1~7.0mmol/L的冠心病患者,C组为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通过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病变的支数。结果 A、B组患者的三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A、B组患者的血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比。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和他汀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疗程为8周,服药期内停服其它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发作时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耐受量改善情况和每周硝酸甘油使用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每周心绞痛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运动耐受量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每周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国产肠溶阿司匹林与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药物的不同随机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45例,A组患者服用国产肠溶阿司匹林,B组患者服用拜阿司匹林,随访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发现,A组和B组患者在被迫停药、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肠溶阿司匹林和拜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相当,说明国产肠溶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且服药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尼可地尔对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心脏功能和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1例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治疗组给予加营素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身体的恢复能力、增强抵抗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曲美他嗪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及血清HIF-1α、VEGF表达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心绞痛持续时间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IF-1α、VEGF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与曲美他嗪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