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 90年代 ,IT革命带来美国经济的长期繁荣 ,出现“新经济”。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 ,虽然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 ,以及足以向全世界夸耀的人力资源优势 ,其经济却陷入长期的萧条 ,又拉大了两国经济的差距。美日经济缘何出现这样的盛衰交替 ?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新经济”,即从产业经济向网络经济的革命性转变。而在这一转型过程当中 ,日本在经济制度政策技术以及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 ,存在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障碍。这导致日本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型必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自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所谓的"日本奇迹",但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也陷入了一定的经济萧条期,为此其在技术创新模式上进行了一定的转型与调整。通过对日本战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技术创新模式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将为中国技术创新模式的确立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试析美国经济从“虚拟”到“实体”的调整与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美国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的"去工业化",期间以"FIRE"(火)产业为主体的金融服务领域呈现出一派非理性发展的"繁荣"景象,直到2007年这种情形被次贷危机所终止。伴随着以金融业为主体的虚拟经济遭遇严重挫折,作为未来美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动力的"ICE"(冰)产业便应运而生。这样,美国经济结构经历从"火"到"冰"的冷却和调整,并力图实现二者的融合与协同发展就成为未来美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当中,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主要英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快于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主要非英语国家.无论从经济增长速度、人均GDP增长,还是失业率,或者劳动生产率来看,都是主要英语国家好于主要非英语国家.造成这种差距出现的原因是:主要非英语国家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出现了一些失误,错失了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发展的机遇,产业没有及时转型以及一些有强大势力的"利益集团"的消极影响,因而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而主要英语国家由于积极推进经济改革,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英语语言工具在全球中的优势,因而加快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主要英语国家经济与非英语国家经济的增长差别,给其他国家发展本国经济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黎煦  廖琛 《技术经济》2004,23(9):23-25
日本的长期雇佣体制一直被看作是其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大法宝。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以至一些媒体公开宣称在日本存在了几十年的长期雇佣的就业体制结束了;日本理论界也有观点认为,以长期雇佣为主要特征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美国经济保持繁荣的重要力量,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去工业化"发展道路,削弱了美国制造业竞争力。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通过一系列法案以刺激制造业发展,兴建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希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增加就业,推动美国经济走上可持续增长的繁荣之路。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旧金山湾区为重振制造业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当前形势,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面向内需及亚洲市场,继续保持传统制造业的优势;加大先进制造领域投入,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跟踪研究页岩气开采工艺和技术,谨慎大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济在复苏之路上已经行走了两年,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美国经济前景进行了分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美国历史数据分析,并结合20世纪90年代日本宏观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时的情形做以比较,结论是美国本次复苏过程"痛苦而缓慢",持续时间可能要超过1982年时的经济复苏,但演变成为日本20世纪90年代那样的长期衰退的概率较低,即伴随着美国资本有机构成降低力度的温和前行,美国经济未来可能经历出现反复波动的缓慢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趋势,使得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与操作体系面临着挑战。各国中央银行虽然在控制商品与劳务的通货膨胀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对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以及由其引起的股票价格膨胀,却难有对策。早在1929年,纽约股市的暴跌已导致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进入长期的大萧条时期;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资产价格极度膨胀而引发的"泡沫经济"对其经济造成了长期不利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各国资产价格明显的偏离实体经济上涨,更是引起了决策部门普遍的担忧。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区域内国际产业的梯度转移。粗略地回顾一下亚太经济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日本在战后很快摆脱衰败与萧条,走上经济飞速发展之路,得益于美国对其大规模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在1970—1989年的20年中,日本出口产品对美市场的依赖程度始终在30%以上,至今美国仍是日本最大的产品出口市场。日本的经济繁荣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美国的巨大进口需求所创造的。70年代类似的过程又在东亚重新得到演绎,而这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日本科技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痛苦经验后,日本社会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诸多发展中国家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技术的提高不断追赶.日本随着少子高龄化的趋势将出现劳动力的减少.日本的产业竞争力优势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1、韩国产业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 韩国经济发展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政府基于本国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实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韩国抓住美、日等发达国家60年代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有利时机,发展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劳动力素质高等优势,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使韩国经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2.
梁锶  王珏  向先文 《生产力研究》2011,(2):50-51,119
小岛清认为日本跨国直接投资是看重东道国低成本优势的"出口导向型"直接投资。小岛清提出的模型和观点是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国外直接投资实践的理论总结,但在相隔了的二三十年之后,日本企业的投资模式是否产生了变化?在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与利用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倡导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不仅获得了各旅游主体的普遍认可,同时也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重大发展和空前繁荣.在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中,旅游行政管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理性看待这些问题,认真查找其中原因,需要我们从战略层面、操作层面和保障层面进一步思考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繁荣的旅游产业新格局、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开始使用,在9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美国经济,尤其是IT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国《商业周刊》曾载文说,股票期权制曾像魔法一样刺激了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因而股票期权也备受推崇,并成为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特别是美国、西欧、日本等,把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纳入本国21世纪发展战略核心。加速推动高技术和产业高度化的发展趋势业已在全球展开,21世纪将是高技术世纪。一、高新技术产业与发达国家产业科技进步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1、大力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美国,1993年提出了耗资高达1万亿美元巨款,几乎包括所有高科技领域的"星球大战"计划,企图通过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方面对宇宙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以保证其21世纪政治与经济在全球的支配地位。"星球大战"计划所引发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方  相似文献   

16.
鲍芸 《经济师》2005,(9):86-8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等宏观因素变迁与投资银行产业内在因素变化的影响,美国投资银行产业经历了深刻的市场竞争行为的升级历程。文章遵循产业组织理论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对美国投资银行产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产业运行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社会生产的自然规律,即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这一自然规律的根本背离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必然性。以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政府不干预政策使得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生产危机成为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危机的典型表现。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及其产生的"乘数效应"来为陷入停滞的经济注入市场动力,虽使资本主义迅速摆脱危机的困扰,却最终带来了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私有化、证券化、自由化政策旨在通过证券市场、以利益预期为诱饵、以资产证券化为手段来对陷入"滞胀"困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提供市场动力,虽取得了较明显的短期效果,但同时也把资本的投机本性发挥到了极至,最终导致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种种努力及其结果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美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然 《当代财经》2003,(7):15-17
20世纪90年代美日经济增长呈现完全不同的态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不同发展状况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不同的制度安排是导致两国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不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政府政策这个角度来比较两国9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80年代,东亚在“雁行模式”下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洲经济奇迹”。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崛起的同时,日本却经历了经济的长期萧条,从而导致了东亚“雁行模式”的终结。在新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中。日本和中国将以其资金和市场潜力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东亚经济“双引擎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战后的日本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6-1973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7%。20世纪80年代日本尽管进入了低速增长期,但其GNP年均增长率仍高于西方各国。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才处于持续的长期萧条中。日本经济的成功,同日本政府实行的以指导性经济计划为出发点、以产业政策为核心并辅之以行政指导的宏观调控体系分不开,其中经济计划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