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6,(17):82-84
在充分认识我国建筑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建三局一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基于项目的现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在于信息化协同管理达不到标准,当前项目管理模式不能有效解决参与方之间一次性博弈导致的不合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将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目前国外应用已非常成熟的Partnering模式相结合,提出了Partnering模式下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新思路,并为一公司设计了该模式下项目实施时的组织结构与运作流程,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方法,构建了Partnering模式下的争议处理和绩效评价两大系统。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系统管理平台,实现了Partnering供应链中参与各方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为Partnering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浅谈Partnering模式的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 《价值工程》2006,25(9):124-126
在特定的背景下提出采用Partnering模式,意识到它是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进度、减少索赔的理想项目管理模式。考察了20多年来许多组织、个人对Partnering模式从不同角度的理解,综合分析Partnering模式的定义,本文强调运用Partnering模式的首要问题应是正确把握Partnering模式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战略Partnering模式和价值链理论的相关知识,然后利用价值链理论对战略Partnering模式进行分析,得出战略Partnering模式相比传统工作模式的竞争优势。希望能够促进战略Partnering模式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大量检索和深入阅读有关Partnering模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国内外组织或学者对Partnering模式的研究成果,对Partnering模式的内涵、核心优势和在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和主要实施障碍进行深度解析,指出了Partnering模式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所在,寻求Partnering在我国内地尚未推广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颜红艳 《价值工程》2010,29(5):134-135
工程管理Partnering模式是项目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并最终形成"合作博弈"的均衡战略组合。本文结合合作博弈理论模型,分析了Partnering模式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博弈,指出:Partnering模式的各利益相关者合作的充分条件是在有效磋商的基础上签署有约束力的Partnering协议;工程管理Partnering模式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博弈具有凸性,能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提出基于Shapley值建立合理的Partnering模式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晓 《基建优化》2005,26(4):17-20
Partnering模式正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不同领域中,评定Partnering模式应用的CSFS及其障碍越来越被组织或学者重视,逐步成为了项目管理中的一项议程。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普遍认为的CSFS,具体分析了Partnering模式应用的障碍,为Partnering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Partnering模式在欧美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迅速发展,运用成效显著,而在我国铁路建设领域运用不多。本文提出了铁路建设项目的Partnering模式的工作流程。最后,结合合福高铁建设项目提出了在此项目上拟用Partnering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解析Partnering模式的工作流程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光 《基建优化》2005,26(4):14-16
在特定背景下提出采用partnering模式的必要性,强调建立步骤明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Partnering模式工作流程组织是成功应用Partnering模式的关键问题。分别对工作流程组织中的不同主要工作内容展开具体阐述,为促进Partnering模式在我国工程管理领域中有效应用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流理念的单项Partnering模式的建设项目供应链是一种从全局观点出发,以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体现双赢的规则及相互信任的合作精神,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以项目时间、成本、质量、范围、采购等各种项目专项管理的协调与整合为主要内容,将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物流公司等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Partnering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目前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欧洲、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的建筑界得到了广泛使用。业界人士普遍认可Partnering模式的优势,如:有利于改善项目参与各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降低工程费用、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合同纠纷和诉讼方面,收益非常明显。从本质而言,Partnering模式是古老的“握手”式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方获得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讨论中国文化及其对实施Partne- ring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与Partnering模式的一些要素吻合,因此能够促进其在建筑界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李敏 《物流科技》2010,33(6):124-126
供应链是多个组织的共同增值网络,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是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而缺乏有效的需求信息预测与共享则是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分析GMx1,1x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市场需求进行预测,旨在提高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科学性,进而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Many managers attempt to develop collaborative alliances with other organizations. Such strategies ar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y are as likely to fail as to succeeed. Implementing and managing an alliance is harder than deciding to collaborat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opic empirically through a study of one form of alliance – supply chain partnering. It presents an interaction model of partnering which shows seven contextual factors that shape, and are shaped by, human action. This context can both help and hinder the emergence of co-operative behaviour. The model is illustrated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wo organizations (customer and supplier) attempting to co-operate more closely. The case shows how the cultural and other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arties at first caused difficulty. Actions were taken to change aspects of the context to facilitate more co-operative behaviour.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led to further actions to create more formal mechanisms which would support future co-operation. These appear t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elationship exceeding the initial expectations of the partners. The interaction model illuminates both the content and process of supply chain partnering.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祁神军  陈峰  丁烈云 《价值工程》2006,25(7):114-116
物资成本在施工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通过降低物资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成本,而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物资管理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精准物流管理。进而分析了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和精准建造思想。更进一层分析了精准物流管理模式以及实施的关键。最后,对精准物流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During recent years partnering has been on the top of the management agenda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spite this attention there is limited and partly contradicting evidence of the impact of these effor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literature-based paper is to explore why it has been difficult to realise potential partnering benefits on the strategic level, while partnering in individual projects has improved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The analysis builds on a comparison of the features of business relationships in construc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 called ‘high-involvement relationships’ based on close cooper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prevailing supply arrangements established to handle the particular condi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kes it unlikely for partnering to reach outside the individual project. Taking the step to strategic partnerships would require modification of some of the basic assumptions and norms of industry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we explor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of modifications of current behaviour with respect to decentralisation and competitive tendering. The paper is finalised with a suggestion for a differentiated approach to partnering.  相似文献   

15.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开始注重相互之间的整合,在建筑业中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行业整合的必然要求。在介绍了建筑供应链发展现状和大型工程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对建筑供应链中的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了介绍,并围绕总承包商在供应链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进建筑供应链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邵艳菊 《物流科技》2010,33(8):80-82
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可以以低建设投入、低维护成本、低应用门槛、低投入风险的优势支持敏捷供应链的迅速结盟、优化联盟运行和联盟平稳解体。首先根据企业间信息共享的特点提出了两种构建敏捷供应链的方式,分析传统的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构建供应链的局限性:然后提出基于SaaS模式构建敏捷供应链管理平台并讨论其敏捷性:最后从供应链节点的基本功能、产品提供者、产品销售者、产品配送者角度分析敏捷供应链管理的功能需求,构建基于SaaS模式的敏捷供应链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8.
浅论我国建筑企业的物流供应链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兆峰  覃轲 《物流科技》2006,29(5):98-100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进入了各个行业.本文以现代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为导向,与传统模式对比,对当今建筑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做了分析,提出了我国建筑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应对措施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王慧颖 《物流科技》2014,(11):112-114
文章就箱包贸易企业如何整合优化供应链进行了探讨。以A企业为例,分析了箱包市场的特点及企业供应链现状,提出了供应链内部和外部优化的策略:在内部仓储管理、信息建设的基础上,再进行外部供应链的优化——建立动态联盟,维持供应链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并加强线上与线下销售平台的融合,布局O2O新模式,以此提升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