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克氏原螯虾(俗称小龙虾)的消费量不断增加,人工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泗洪县小龙虾的养殖模式主要以稻虾综合种养为主。2018年5月起,我县部分养殖户的小龙虾出现死亡,病虾主要表现为头胸甲易剥离、肝胰腺颜色淡黄、螯肢及  相似文献   

2.
一、稻虾综合种养概况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名小龙虾,原产自北美洲墨西哥,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克氏原螯虾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天性好斗。因其极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养殖效益,近年来我国小龙虾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目前已经发展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相关产品风靡全国。按养殖方式、水域分类,目前克氏原螯虾有池塘精养、稻-虾综合种养、池塘虾蟹混养、藕虾套养、滩涂地粗养等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金湖县稻虾轮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金湖县作为江苏省稻渔综合种养试点县率先进行了稻虾轮作的试验示范,在全县设立了五个示范基地,取得了亩产小龙虾94.13kg、水稻472.64kg,亩纯效益2544.32元的好成绩。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虾稻轮作(即克氏原螯虾与中稻轮作)是指在中稻田里种一季中稻后,接着养一季小龙虾的一种种养模式。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4.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近年来,“虾稻共作”综合种养发展模式因为有较高的综合效益价值,而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从发展现状来看,“虾稻共作”模式目前在湖北省尤其是潜江市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突出表现为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利用小龙虾和水稻的不同生长季节开展种养结合,水稻为小龙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肥料;水稻秸秆还田肥水促进动植物生长,为幼虾提供饵料;种养过程中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废补缺,互利助生,化害为利,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虾、稻品质同步提升。由此可见,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对虾稻共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小龙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又名克氏螯虾、克氏原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属中小型淡水螯虾类品种。小龙虾整个身体由头胸部和腹部共20节  相似文献   

7.
<正>近一段时期,我们对颍上县、阜南县6家稻虾综合种养新、老养殖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认为,稻虾综合种养老户,小龙虾生产经营情况好,获得收入高;稻虾综合种养新户,当年收入情况保本和亏损占较大比例,要促进新户变老户,提高明年的收入,稻虾综合种养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河盐碱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淡水小龙虾,在分类学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国主要的经济甲壳类水产养殖品种之一,同时也是稻田综合种养首选品种之一。克氏原螯虾的适应性强,养殖技术简单,见效快,目前养殖区域已延伸到黄河流域以北,陕西黄河滩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产量也随着持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小龙虾的身价节节攀升,于是各地不断发展和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我县一养殖户利用低洼稻田开展虾稻连作种养技术示范,即在冬闲时间养殖小龙虾,次年5-6月起捕后,种植一季单晚稻,年获一季虾一季稻,经济效益较单一种稻提高2-3.5倍。2016年,该养殖户在总面积为255亩的低洼田里进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在桂平市石咀镇旺龙村稻虾综合种养基地,整齐排列着28张稻虾塘,每张面积约40亩,贵港市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据悉,广西贵港市以实现"百亿渔业"为目标,加快推进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国南方小龙虾之乡",到2023年计划种养面积达30万亩,小龙虾年产量超5万吨、产值25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1.
<正>虾稻共作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潜江市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下,我国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虽然2021年在一定程序上受新冠肺炎疫情,但稳中向好,养殖面积达2600万亩、产量263.36万吨(来源于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  相似文献   

12.
2019年小龙虾价格行情走势对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底,淮安市启动推进稻虾综合种养百万亩工程以来,至今年全市新增稻虾综合种养面积42.6万亩,累计已达77.6万亩。其中金湖县新增稻虾综合种养面积8.6万亩,累计已达10.8万亩。今春以来,小龙虾整体行情先扬后抑,进入6月份,小龙虾价格波动变大,并出现阶段性的较大跌幅,引发大家关注,不少人对小龙虾未来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的稻鱼综合种养,按照水产养殖对象分,可分为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稻-鳅、稻-蛙、稻-鸭-鱼等几种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特色,在当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中起到了很好的稳粮增收、以渔促稻作用,但由于近年来小龙虾市场的火爆,稻-虾模式逐渐成为稻鱼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以2021年为例,全国稻-虾模式综合种养面积2100万亩,占稻鱼综合种养总面积的52.98%,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稻虾连作养殖模式,稻田改造不科学,有的开挖的虾沟占稻田面积比例过大,但管理不到位,配套措施跟不上,小龙虾的产量也不高,水稻产量也大幅减产,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落后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商品虾总体规格偏小、品质降低,小龙虾养殖效益也随之下降。为了持续发挥稻虾共生互补的优势,提升水稻和小龙虾的质量、效益和规模优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稻田生态原理和小龙虾生物学特性,我县利用全国农技推广建设补  相似文献   

15.
正小龙虾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又名克氏螯虾、克氏原螯虾或淡水小龙虾,属中小型淡水螯虾类品种。小龙虾性成熟个体呈暗红色或深红色,未成熟个体淡褐色、黄褐色、红褐色不等,有时还见蓝色。小龙虾为夜行动物,营底栖爬行生活。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6.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是稻渔综合种养的最佳养殖品种之一,在市场价格的刺激下,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资金进入了小龙虾养殖行业,造成了小龙虾养殖面积、产量爆发性增长。纵观近几年小龙虾“养殖热”的新情况,笔者就小龙虾稻田养殖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对小龙虾稻田健康养殖对策措施谈一点个人看法,供从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根据"稻渔共生"理论,创新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技术,为探索总结虾稻综合种养高效模式,推进我县虾稻综合种养发展,2014年-2016年,监利县水产局与监利县星兴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汴河镇匡老村开展虾稻综合种养技术示范与推广,研究与实践证明,虾稻综合种养技术是可行的。现将试验情况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分宜县位于赣中西部,为新余市辖县,属丘陵地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优良的地理环境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提供有利条件。一、稻渔综合种养基本现状分宜县稻渔综合种养现有面积2119亩,主要养殖模式为稻虾综合种养、稻蛙综合种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为小龙虾在稻田中开沟养殖,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钤山镇、分宜镇、杨桥镇,养殖面积达1900亩。  相似文献   

19.
<正>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虽然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但它毕竟是一个新兴产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尚未被初学者认识和掌握。笔者结合本县这几年养虾实际,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供广大稻虾种养的农民朋友参考:一、稻田整理及防逃设施虾稻综合种养重点是选址,必须是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415万亩,其中庐江县达16万亩,主要是稻虾养殖模式;但传统养殖模式下小龙虾主要集中在5月份上市,造成市场供应集中、销售价格低,而且5月份是虾病高发期,气候多变,病害严重,死亡率高,有的塘口甚至全军覆没,导致养殖风险大,制约了虾稻产业的发展。本技术通过调整稻虾共作水稻和小龙虾种养茬口,采用早繁苗培育技术早放种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