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9月28日,陈丹青到访北京"五十五号院子"私人画廊,这里正在展出他的以"温润"为主题的色粉画,还有一幅复制其作品的铜版画。在一个记录这次到访的视频中,陈丹青指着面前这幅铜版画对众人说:"他实际上创造了我的这幅画。版画,就像烧陶,每一炉出来都是不一样的。你不能说这是我喜欢的意境,你可以说他创造了一种意境,而这个意境我喜欢。""我那位‘秦始皇兵马俑’在哪里?"陈丹青说着便向人群张望,他说的这位"秦始皇兵马俑"是为他制作铜版  相似文献   

2.
翰樵 《宁波通讯》2014,(7):50-51
<正>这些年,钱后吟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何时、如何与戏剧结缘"。虽然每次他都以"从小就喜欢"做答,但他心理明白,小时候的熏陶无非只是一个痕迹,皆是长辈的零星念唱。那一年,十六岁的他只身赴杭,在桃红柳绿的西湖边邂逅诗意唯美的浙江小百花,在滴翠流霞的黄龙洞偶遇俊秀风流的茅威涛。那一刻恍若佛家的"开悟",冬眠于心底的儿时越韵浮现,理不清的头绪、说不尽的欢喜。徜徉在如诗的越韵中,分明觉得这份气质与自己相符,越音起时,古意轻生、心曲互通,这份难得的默契和滋润唯  相似文献   

3.
"吃好参柏,有好身板。"这是李盛虎给好参柏品牌做的一句广告词。在一些保健品都纷纷通过打破功能诉求而达到旺销目的时,好参柏就是不"忘"强调它实实在在的作用,以不变应万变。有人把它总结为李盛虎式的执著,李盛虎很喜欢这样的评价,他不喜欢那种"不管东西好坏,卖出去就是硬道理"的理论,他要他做出的产品具备一个"有利于"就够了,即有利于消费者的健康。他说,只要有了这个"有利于",就有了企业的利润,就有了企业的发展。他咬死理地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他坚持商道即人道。于是近3年来,他的产品虽有广告,却主要靠消费者的口碑逐渐把企业拉向了做大、做强的轨道。花甲之年的李盛虎创造了好参柏的神话;做了30年语文教师的李盛虎建立了生物科技企业的王国。  相似文献   

4.
已到中年的崔佛罡坚定地说:"我的目标是通过国粹弘扬历史文化,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崔佛罡的身后,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民俗工艺品工作室. 崔佛罡是唐锦彩的创立者.他说,小时候就喜欢美术,对线条和色彩充满了向往,这使他的一生和线条色彩打上了交道.因为喜欢美术,他喜欢一切美的东西,是一个唯美主义的忠实推崇者.因而,他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沉醉于中国传统艺术.他最喜欢唐朝.  相似文献   

5.
李平  王飞龙 《走向世界》2012,(22):50-51
许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到济南,我问喜欢不喜欢喝羊汤,他说行,就去喝羊汤。  相似文献   

6.
父亲已经70多岁了。他说,他不怕热,就怕冷。所以,每年冬天,我都动员他到济南来"猫冬"。前几天,他又来了。如果是前几年,我不会去接他。因为他也是走过南、闯过北的人,也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县里的知名企业家,出了车站,打个车就到我家了。他也不喜欢我接他,因为这样他可以显示并未老。但今年有些不同,虽然身体看起来还硬朗,但中秋节回家,已经看出来他的身体和智力水平已经远不如从前。虽然他永远不会承认这些。这次接他,时间上有点差错。他是上午11点半到站的,而我们此前掌握的信息是下午1点才到。我们从家出门的时候,他已经下车了。路上,他给我打了两次电话,一次是问,到哪里了。我回答说,再有20分钟就到了。他  相似文献   

7.
见到孟庆龙时,他刚从湖边放鱼篓回来. "每天都能捕到不少鱼,吃不完就晒成鱼干."孟庆龙指着屋旁正在晾晒的鱼干说,今年我69岁,每天还能下湖打鱼,象是回到了年青的时候,高兴! 孟庆龙是微山县刘昌庄人,一辈子在微山湖边生活,见证了湖水由清到黑,再由黑到清的变迁. 孟庆龙还记得,他年青时候的微山湖清澈见底,有七八十种鱼,上百种鸟类."到了1990年代,一点不夸张地说,湖水跟酱油一个色儿,别说鱼了,人都能熏晕过去."当地百姓说,"酱油湖"边密集的蚊蝇能让村里的牛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8.
曹操有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我们知道"曹氏企业"规模最大,光儿子就有25个,但他说生儿子就得像孙权一样,只有孙权才是好儿子。为什么曹操那么喜欢孙权?孙权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孙权之所以称霸江东,占三国鼎之一足,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组织。众所周知,孙权是继承了他爸爸和哥哥的家业,他哥哥孙策人送名号  相似文献   

9.
悠幽斋     
关掉当西瑞尔到他最不喜欢的侄子家做客时,他不得不听他侄子演奏钢琴。一曲终了,他侄子问:您觉得怎么样?西瑞尔答道:你应该上电视。他侄子高兴地说:您认为我弹得很好吗?不,西瑞尔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它关掉了。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朴实的.胡宗江是个书法家,书法是最传统的中国艺术门类之一,当然也是个艺术家. 他说,学书法要深入传统,"读懂古人".这当然是最朴实的观点.他说,要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必须到圣教序中淘字法,二王尺度中淘笔法,书谱中淘草法. 于是,他天天读古人的帖子,看到感动自己的地方就临摹,临摹到感动自己的地方就不停地练习.其间的每一次感动都让他欣喜.就是在这种不停的感动和练习及创作中,胡宗江对书法的理解水平和创作水平与日俱升. 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勤奋.许多年来,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上,大量临摹古代名家碑贴,并利用各种机会,向国内著名书法家请教.他说,"宁可一日不餐,不可一日不书".就是现在,他仍然坚守着这一信条,每天要练笔数小时之上.所以,其书法作品,深得古人书法之精要,极具"二王"之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