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也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塑造山东中西部地区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带动作用。2015年7月,中共济南市委十届八次会议研究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济南发展的总体思路,即积极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中央着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突出体现了区域一体化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早在2013年8月,我省也正式出台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核心城市的重要地位,希望继续发挥济南优势,带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建设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德州市齐河县与省城济南仅一河之隔,处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位置,近年来举全县之力全面对接济南,积极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千方百计借势发展、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研究、剖析齐河借势发展的实践,对更好地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大有裨益。我们利用在齐河县对口帮扶的难得机会,进行了近距离、深入细致的调研与思考,有关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邓向阳 《走向世界》2009,(19):20-23
探索城市建设"新定位"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战略布局、近期国家有关部委联合编制的发展规划,以及山东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两个文件,滨州市将立足市情,在国内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坐标系中寻求"角色定位",对内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高效生态城市,支持全省可持续发展;对外承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机遇,发展特色产业、建设蓝色经济城市,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  相似文献   

5.
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显著地位,邻近的德州市将融入省会经济圈作为推动德州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齐河县作为融入省会经济圈先行区具备良好的自身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齐河县应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进融入省会经济圈建设,为带动德州市融入省会经济圈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黑龙江省人口、土地和经济发展空间分布情况,统筹区域发展的路径应该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核三轴"的空间格局.重点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加快省会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同城化进程.根据"一核三轴"的总体格局,推进"三轴"大发展,对接蒙古与俄罗斯,从而形成有发展潜力和实力的中蒙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7.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从概念提出到规划出台,从积极构筑到加快构筑,已历时八年.目前,加快构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已经分别列入山东省以及圈内各城市的"十二五"规划中,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加快构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8.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甘川省际边缘区6个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然后分别从地理中心、与省会城市经济圈的边缘性和扶贫攻坚的效果角度对增长极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选取汉中市作为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争取成为国家贫困区率先发展试点城市;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接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四是着眼未来重新规划拉大城市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然、历史和行政区经济等原因,使贵州省经济呈现边缘化发展。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不仅可以有效遏制贵州省经济边缘化,而且可以促进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和融入全国核心区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贵州省经济边缘化的成因及其发展新趋势,提出了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之间的竞争。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要素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都市圈能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构建宁波都市经济圈是顺应区域发展潮流、打造区域共赢格局的必然趋势,也是转变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基于此背景,文章构建了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匹配度函数,并划分出耦合系统匹配度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性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看,武汉、郑州、长沙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较好,而合肥、南昌、太原等3个省会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耦合性不够好。  相似文献   

12.
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思路——“西三角”经济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琦 《开发研究》2006,(1):22-27
针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向均衡的根本性新变化、市场经济大环境转变带来的新挑战,结合西部大开发区域范围大、区位条件差等现实,本文提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速度和提高西部整体发展的最佳选择是建立西部自己的经济圈,而最有现实可行性的选择是:以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相对发达、基础条件较好、区位相对集中、经济联系紧密、已初步形成了区域经济圈、并具有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实力的四川成都、重庆和陕西的西安三大城市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形成“西三角”经济圈,通过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城市集群的扩散和辐射效应,最大限度加快西部城市化进程,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区域经济快速的发展,尽快地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消除区域极度不平衡格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对西三角经济圈的内在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难点和建立西三角经济圈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对策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07,(3):37-38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宁波实现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地位的要求 加快构筑长三角南翼都市经济圈,形成较之其它区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联系和分工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这是长三角南翼诸城市更好融入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必然选择。逐步确立和不断提升宁波在长三角南翼都市经济圈中核心城市的地位,是宁波服务服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实现宁波的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定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结构调整信息》2004,(1):19-19,20
按照“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的要求,江西加快省会中心城市建设,逐步把南昌建设成为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同时,加快京九铁路、浙赣铁路、出省主通道沿线城市发展,尽快形成若干个区域城市经济圈。  相似文献   

15.
闫婷  李鹏 《特区经济》2012,(5):213-215
加强区域或城市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及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行动。大沈阳经济圈的建立是顺应时代潮流和自身实际的需要。为了实现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城际连接带建设是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从沈阳经济区自身特点出发,深入系统地揭示了城际连接带建设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战略思路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河北经济研究》2005,(9):31-34
以“三区一县”为主的沧州市中心城市经济圈建设,就是把沧州市本级和沧县、新华区、运河区、市开发区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域整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发展,消除相互制约、相互分割、自我封闭运行的行政区划上的壁垒,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空问布局和经济总量,外对京津冀城市经济圈、石家庄经济圈、山东济南经济圈有承接能力,内对沧州区域有较强带动辐射的能力的中心城市经济圈。这个经济圈,首先是整体开放的经济圈,即经济圈区域内每个经济单元都呈开放型,公共设施、都市建设统一规划,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其次是整体互动的经济圈,即市级与区级之间,“三区一县”之间,“三区一县”与市直部门之问,本经济圈与周边县市以及环渤海、环京津经济圈之间的经济互动,实现资源、产业、利益“三频共振”。  相似文献   

17.
湖州是最有条件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今后一段时期启动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城市。实行区域发展的空间倾斜战略,加快湖州发展,促进湖州崛起,必将大大增强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山东省惟一中心城区处于省际边界的城市,德州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定位为产业升级的“接替站”、现代物流的“转运站”、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站”、制造业劳动力的“输送站”,以“产业互补、市场互动、资源互用、体制互融、政策互通”对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浩  赵子萱 《魅力中国》2014,(24):303-303
通过对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7个地市(济、淄、泰、莱、德、聊、滨)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研究,总结了7市知识产权部门共同推进了区域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努力推动经济圈知识产权工作一体化科学发展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20.
省外城市对本省的“经济入侵”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此举固然会侵蚀省会城市的“供养区”,有损于省会的中心城市地位,但对全省经济总量的提升未必是—件坏事。因此不必过于强调省会城市对全省经济的主导地位,只要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全省大局有利,暂时由谁来辐射和带动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