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2012年1月15日发生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从舆情应对角度看,此次危机处理中多处不到位、应对不及时、信息不透明,极大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基于“广西镉污染”事件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阐述公共危机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应对目前我国公共危机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政府人员危机意识薄弱、信息发布效率低下、沟通渠道不顺畅等问题。提出通过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和健全法律等对策完善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2.
吴恒 《魅力中国》2014,(12):311-311
目前,一些基层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内容不真并且空泛,形式单一,信息公开滞后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政府对公开政府信息认识不够,《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本身存在误区,政府为社会提供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过少,政府信息公开缺乏有效地监督,公众参与过少。因此必须推进基层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加强教育提高基层政府公开信息的自觉性,加强公开载体建设,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建立和完善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大公众对基层政务的参与与监督。  相似文献   

3.
张小慧 《黑河学刊》2011,(10):82-82
行政公开原则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为我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政府为民服务。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原则应从"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加强公众的参与力度,扩大政府信息的公开渠道,转变政府观念"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2,(17):42-43
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是打造阳光为民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江北区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不断创新公开形式、增设公开渠道、拓宽公开范围、提升公开数量,在探索与实践中使江北政务步入“阳光时代”。  相似文献   

5.
石小胜 《魅力中国》2013,(23):341-341
政府信息公井是现代民主国家一项基本法律制度。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乃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开放政府的重大战略攀。表明我因在民主法制的进程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但不可否认。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概念、意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荛的完善意见,以期有益于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6.
<正>政府信息公开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进入新时期,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为切入点,切实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对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宁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基础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宁波着力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拓宽公开渠道,规范公开程序,拓展公开领域,全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正在快速发展中逐步走向完善,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要真正实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美国、日本、瑞士等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林宜 《中国报道》2008,(5):31-33
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正式施行。据悉,农业部也正在抓紧制定农业信息公开的相关办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制化进程正在加速。  相似文献   

9.
韩秀珍 《科学决策》2023,(11):222-235
数字治理助推行政协议信息公开的形式由线下扩容至线上,呈现出服务性、互动性、扩散性等特征。建立健全数字时代行政协议公开机制,既是数字时代的价值取向,也有着深刻的法律和现实动因。然而,作为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的重要一环,行政协议信息公开机制却面临着法律规制亟待完善、公开渠道缺乏统筹、公众参与制度供给不足、主体权责存在脱节等多重困境。对此,要以规范支撑、渠道协同、制度供给、责任明确为着力点,优化数字时代行政协议信息公开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4,(21):24-25
<正>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我区以打造阳光为民政府为宗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精神和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意见要求,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内容、拓展公开渠道,积极营造为民、便民、利民的政府信息公开环境,较好地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是落实“权为民所用”理念,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但在实践中也显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期,政府信息公开日益成为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和服务政府的必然选择。开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新局面,必须以促进主动公开常态化为核心,依申请公开规范化为依托,公开体系机制化为基础,公开内容深化为重点,公开渠道多元化为手段;并在实践中理性处理好主动公开量与质的关系,依申请公开公开与不公开的关系,公开平台一与多的关系,公开审查公开与保密的关系,公开队伍专与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高伟娜 《特区经济》2013,(1):221-222
预算信息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预算公开的渠道建设视角,论述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进行预算信息公开是最优的模式,能够保障预算公开的完整性、统一性、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并论证了构建政府、财政部门、职能部门、人大等预算信息公开平台,为公众提供多个权威获取预算信息的渠道,才能有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既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政府加强自身建设的主要改革方向。本文列举了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造成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石耀权 《魅力中国》2014,(23):394-394
2008年5月1日,我国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范围、方式和操作程序。从而向全国各级公共档案馆、政府机关档案室等有关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内容包括:深入贯彻法规精神,加快档案管理配套设施的建设,确保档案馆内政府信息查阅功能的实际运用。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档案管理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管理制度优化策略,以期为政府信息公开及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谭超  谢媛  任梦 《改革与开放》2014,(20):90-91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已是世界潮流,我国于2008年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奠定了制度基础。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进行信息公开的政府部门逐渐增多,主动公开的信息量也节节攀升,但政府信息公开与社会的信息需求间仍存在较大鸿沟与错位。本文通过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梳理,并对当前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低进行归因分析,即政府信息公开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探析基于社会需求的政府信息公开动力机制,以切实保障社会获取政府信息。  相似文献   

17.
洪慧杰 《中国经贸》2010,(16):168-168
公共预算意味着政府的活动必须置于公众的监督和控制之下,即公众应参与和监督整个预算过程。而预算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对政府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前提,不掌握政府活动的全部的和正确的信息,公众对政府活动的监督和控制就是一句空话。本文从分析目前我国预算信息公开不力的原因入手,探析了建立有效的预算信息公开机制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要求政府运作的公开与透明,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步伐,必须树立服务行政的观念,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确立政府信息公开模式,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作为硬性制度约束规则,《条例》的颁布对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合法化、规范化和保障公民知情权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增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政府网站是政府机关实现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政府网站互动平台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