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把物质资料划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界限进一步扩展,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第Ⅰ部类、第Ⅱ部类的划分继续扩展,形成了生产数据资料的第Ⅲ部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进入到新的领域。本文研究表明,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的数据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三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第Ⅰ部类数据资本、追加的数据资本与企业家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与第Ⅲ部类不变资本、减少的不变资本之和。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根据社会现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数据资本和数据资料的范畴;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新的第Ⅲ部类;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框架下,论证了第Ⅰ、Ⅱ、Ⅲ部类社会总产品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2.
投资分配和产业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一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变化研究本问题需要首先说明,从宏观角度来说产业结构是指什么。众所周知,宏观平衡条件乃是涉及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与积累两大项的。与之相应的产品结构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但是,某一部门的产品究竟属于第Ⅰ部类还是第Ⅱ部类,并无不变的尺度。小麦用作食物与用作工业原料时便属于不同部类;输往钢铁厂的电力是生产资料,而进入家用的则是消费资料。产品如此,生产能力亦然。同一个电子工厂,既可生产作为生产资料的工业电视,也可供应民用电子产品。这类两用产品或两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具有优先增长趋势的第Ⅰ部类进一步划分为普通生产资料部类(第Ia部类)和技术创新部类(第Ib部类),考察了第Ib部类的技术跨部类传导机制及其对第Ia部类和第Ⅱ部类经济增长的迭代传导过程,由此建立了一个技术创新部类优先增长视角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估算出30个国家三大部类的价值构成数据和相关变量后发现,在2004—2008年间三大部类的增长率存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追赶期,但这一追赶窗口从2009年以后开始消失,意味着这两类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增长鸿沟持续存在。第Ib部类技术跨部类传导能对发达国家第Ia部类增长率和这两类国家的第Ⅱ部类增长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第Ⅱ部类增长率的正向脉冲响应更为持续,从而推动着各国内部经济部类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增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基础上,放宽了马克思关于所有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率因素的数据假定,从一般意义上分别对"两部类"划分和"四部类"划分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内在规定进行了模型推演。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与第Ⅰ部类单位预付资本上所包含的追加资本以及第Ⅰ部类总产品价值占全社会总产品价值的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第Ⅰ部类资本家消费的绝对量和工人消费的绝对量的比值呈负相关关系。此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周期阶段所对应的决定经济增速的三个方面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并且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速存在"先升后降"的一般规律。而中国的经济增长事实与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中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阶段,随着第Ⅰ部类投资份额逐渐趋于下降,消费将成为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  相似文献   

5.
能源分配论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制约因素之一。把有限的能源产品进行合理的分配,是保证社会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源产品的分配是社会总产品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初次分配,按价值形成C、V、M三部分,其中国民收入V M经过分配与再分配之后,社会总产品按其价值最终形成三大社会基金,即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考察,上述三大基金又与物质生产的两大部类紧密联系,按照实物更替与价值补偿的法则,进行交换,从而使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使社会再生产周而复始,连续进行。社会生产总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  相似文献   

6.
一第一个五年計划期間我国工农业發展的相互关系工業和农業,是国民經济中兩个最重要的部門,一切物質資料都要經过这兩大部门生产出來。农業供应人民以粮食和生产消费工業品的原料,基本上是属于消费資料性質。工業产品中,一部分是利用农产品或其他原料加工制造的消费資料,一部分是經过采掘和加工后,供給工業或其他国民經济部门扩大再生产的生产資料。根据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第一部类(生产資料)和第二部类(消费資料)之間的此例关系的原理,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原則下,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資料数量,必须保証兩个部类的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不断增長,第二部类生产的消费品数量,必須滿足兩个部类原有的和新参加生产的工作者,以及非生产部門的工作者的經常增長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加入研发费用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模型,发现当投入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的研发费用相等时,扩大再生产顺利实现;当两者不相等时,则出现消费品生产过剩。可考虑将第Ⅱ部类的过剩资本向第Ⅰ部类转移,调整两大部类生产部门的比例,增加资本品生产的同时,将部分资本投入到研发领域,进行技术创新。也可考虑扩大内需,创造适应居民消费需求转型的条件,形成对耐用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升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品生产过剩。  相似文献   

8.
根据马克思经济学两大部类按比例协调发展原理,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12个国家两大部类的最终产品产值进行估算并探讨其比例关系,分析发现:1995~ 2009年间,中国第Ⅰ部类的发展规模增长迅猛,两大部类最终产品产值之比不仅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而且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两大部类发展失衡是致使当前中国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的理论可为化解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以及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一个较好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9.
产业     
《经济师》2000,(12)
从事国民经济中同一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的总和。各产业之间有不同程度的联系 ,其总和构成国民经济整体。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将产业划分为三大门类 ,即 :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 ,工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 ,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国民经济部门。这三大门类中又分为若干大类、中类和小类。产业概念是发展的 ,最初指工业 ,以后指物质生产领域 ,现在多趋向于包括物质生产资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世界各国的产业划分不尽相同。产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时运用了科学的抽象法,舍象了与物质生产无直接关系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从物质产品的最终用途出发,高度抽象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而把物质生产部门也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两大类,而对在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理论,首先是从使用价值(物质形式)的角度,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再从价值的角度,又把每个部类的产品价值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然后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的综合平衡问题,以及与此相对应的社会再生产总产品在流通中的实现问题。“实现问题就是:如何为资本主义的每一部分产品按价值(不变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国民收入构成问题国民收入是社会经济统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综合指标,它克服了总产值指标关于劳动对象重复计算的弊端,能较全面地、准确地反映社会生产的发展速度,规模,部门结构和水平,反映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反映国家建设(积累)和人民生活(消费)的比例关系。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是励行增产节约的结果,既表现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又表现为物质消耗的节约。有利于把速度与效益统一起来,有利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国民收入又称国民所得,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价值扣除用来补偿已经消耗掉生产资料价值所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产品分为截然不同的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建立了全新的再生产理论。列宁认为,把社会产品分为两大部类乃是谈论实现问题的出发点。(《列宁全集》第2卷第119页)可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界,人们对于两大部类的学说却有着不同的理解。毫无疑问,弄清这个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仅就这一问题谈些看法。本来,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是十分清楚而又明确的。他写道:“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是一种满足社会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需要而提供劳务产品的经济事业,它是生产和流通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经济部门。它区别于物质生产部门,因为它所生产的产品虽然与物质产品一样,能够满足社会的消费,但却不是物质产品,而是以具体的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劳务产品。它区别于物质产品的流通部门,因为它所组织的虽然也是商品流通,但却不是物质产品的商品流通,而是劳务产品的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物资流通结构的影响及其对策根据劳动手段的改革给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从18世纪中期到本世纪的40年代近200年的世界历史中,大致发生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而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可以促使一些传统的产业部门衰落和一些新兴产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物资流通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从生产领域到生产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其比例关系。它是由社会的产业结构决定的。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物资流通部门就经营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及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服务的其他活动,都是为了向大自然索取社会产品,用以满足社会需要。但是,一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本身又是消费的过程。在生产中不仅要耗去劳动,而且消耗原料、材料、燃料……等。这种生产的消费同生活的消费有一个根本不同之点,就是生活的消费过程,不再提供任何物质资料,而生产的消费却能提供新的社会产品。这样,人们进行物资资料生产的时候,就要计算生产中化费多少劳动、多少生产资科,并向生产中新创造的产品进行比较,以探明经济效果的大小。这种比较实质上就是生产中化费多少劳动时间同取得多少社会产品的比较。但是,在社会主义阶段,用于生产产品的劳动量,还  相似文献   

17.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与消费资料的生产两大部类,以及这两大部类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揭示了社会总生产过程中,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客观经济规律。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适用的。但是,马克思研究的具体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具有资本主义特性的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非资本主义社会就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些经济现象和规律,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下的消费模式与引导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产消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消费,其结果是生产出一定的社会物质产品;生活消费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和自身再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适度消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的状况与社会生活的个各方面,包括与生态环境的状况密切相关。消费又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的状况与整个社会生产和亿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有紧密的联系。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生产消费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料、燃料和活劳动等的消费,生活消费是指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人们常说的消费一般都是指生活消费,这里主要就生活消费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建立什么样的消费模式问题,谈一点看法。一、消费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一个重大生态经济问…  相似文献   

20.
一、消费与设计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消费是指人们使用物质资料或接受服务以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过程。消费水平决定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消费同时对社会生产发展起到调节和促进作用。设计有很多种定义,但一般认为:设计是为了创造某种新的东西,事先为它创造一种模式、模型或概念结构的活动。消费数量的增长要求产品产量增加,消费质量的提高则要依靠设计者思想的更新,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研究掌握消费的时代特征,从大量的信息中萌发灵感并融入设计过程,形成物化的时代产品去满足现代消费。广义的设计是创造人类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存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