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以筛选调控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为出发点,利用非线性STR模型对1952-2010年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诸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建立了滞胀风险评价模型对历年经济的滞胀风险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滞胀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过程中面临的棘手问题。正视滞胀的威胁,探讨其内在机制,从而铲除其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计量分析预测未来三年我国GDP仍将保持9%左右的较高增速,CPI将在今年三季度达到本轮通胀的峰值,四季度将开始回落。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出现‘滞胀”现象,一是我国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有经济潜力可挖;二是我国经济对外依赖度不高;三是政府财税收入增长较快,负债率在可控范围;四是中国政府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可抵御外来风险。但是,要挚埸我国潜在经济‘滞胀”的风险,一是较高的通胀压力;二是逐步提高的劳动力成本;三是失衡的供需结构;四是动荡的国际形势。最后,本文提出防范和化解潜在‘滞胀”风险的四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的深层隐患不仅是通胀问题,更是通胀、停滞与失业并存的"滞胀"问题。相关分析表明,滞胀的风险来自于"投资拉动、出口依赖"的经济增长方式、货币超经济发行、流动性过剩、收入分配失衡、外部输入性以及不合理的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叠加作用。抑制政府的投资冲动和财政需求,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内生型增长是今后我国宏观政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通胀压力持续,经济增长放缓,面临"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风险。除因国外因素影响外,我国经济体系中内在的资本形成困境也是导致当前局面的主要深层原因之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态势,一般有通胀和通缩的两种观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态势作出判断.提出破解我国经济滞胀困境的新的宏观经济思维。  相似文献   

7.
《经济视角》2011,(7):8-8
国家统计局将于7月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在此之前,围绕居民消费价格(CPI)居高不下和日渐明显的经济放缓迹象,一些专家在中国经济下半年以及全年走势上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如果持续政策性紧缩,出现"滞胀"的风险将逐渐加大,也有人分析中国经济"硬着陆"和"滞胀"的看法都言过其实,但如何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正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转移和扩散,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下滑,已远低于潜在增长率;而由宽松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压力正逐步显现。在外需短期无法恢复、内需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滞胀的风险在逐步加大。VEC模型结果表明:货币流通速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共同决定我国通货膨胀率。当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时,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现阶段应在有效监控经济景气程度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以便提高政策搭配效果,有效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 经济发展对每个国家都勿庸置疑地是最重要目标,而通货膨胀在任何国家又都毫不例外地是最大敌人。滞胀现象的产生,既导致经济发展目标落空,又致使通货膨胀大敌当前,自然被认为是当代经济生活中的恶性病瘤。我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又正值改革时期,滞胀现象对我国的危害将更为严重。因此,认真研究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可能性和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思考今后我国的改革、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各类国家滞胀产生的原因和机制70年代以来,滞胀现象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80年代又蔓延至处于改革前列的南斯拉夫、匈牙利和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由图可看出,1971~1982年间,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11,(5):8-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欧和东欧部分国家、中东和北非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CPI均明显上升。目前,我国经济不仅有通胀苗头,还面临经济下滑可能。这些问题的叠加,容易诱发经济滞胀。因此,对于我国来说.治理通胀是必需的。但通货膨胀问题并不是很严重.我们不能将通胀问题扩大化.更不能采取过度的紧缩性政策。否则.就会伤害实体经济。出现政策操作失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增长失衡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和新特征,这种变化表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后,新经济约束条件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自然经济增长率出现新的长期回落。GDP年均自然增长率,在2020年之前,估计在6%~8%之间,实际增长率若能稳定在7%以上应属正常状态,跌破7%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经济增长趋稳,滞胀压力增大,结构性失衡趋缓,但升级动力不足。实现我国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结构转变和升级,而实现结构演变必须依靠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须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而创新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经济政策的关键在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宏观管理必须法制化,宏观决策必须民主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为了避免因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不断上升以及实体经济过热而导致的经济内外失衡产生"滞胀"风险的可能,央行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随后又强调要协调配合利用利率与汇率政策。本文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理论基础,在运用IS-LM-BP模型完成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后,再通过IS-LM-BP模型分析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如何结合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内外不均衡。强调货币政策的短期性和汇率政策的中长期性。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欧和东欧部分国家、中东和北非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CPI均明显上升.目前,我国经济不仅有通胀苗头,还面临经济下滑可能.这些问题的叠加,容易诱发经济滞胀.因此,对于我国来说,治理通胀是必需的,但通货膨胀问题并不是很严重,我们不能将通胀问题扩大化,更不能采取过度的紧缩性政策.否则,就会伤害实体经济,出现政策操作失误.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风险主要在于可能形成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一般而言,通货膨胀预期具有高度的自我实现性,一旦形成了长期高通货膨胀的预期,政府则需要花很大的功夫和很长的时间去改变这种预期,因此,中国经济将可能面临长期滞胀的风险。通货膨胀分为两种:商品价格通货膨胀和资  相似文献   

15.
论“生长型”特种滞胀胡健,杜辉滞胀,曾一度是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头号经济难题。为此.人们普遍认为,滞胀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有产物。笔者认为,滞胀,作为一种工业时代、市场经济中的经济疾病,并非发达国家所独有,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只不过形式有所不...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快车奋力穿越重重艰险,一路平稳前行:上半年,我国GDP增长10.4%,增速领跑全球;7月份CPI上涨6.3%,连续3个月回落。外电评价:"在全球经济陷入滞胀困局的2008年,中国经济的‘高分’表现就像北京奥运会一样出色!"[1]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7.
观点     
《经济导刊》2010,(1):9-9
经济滞胀更可怕 中国最怕的不是通胀,而是滞胀。要防止就业解决不好而导致滞胀发生。就业问题难解决,扩内需、经济改革等关键问题就无法进行下去。中国经济增速如果仅为6%,那么就业难问题就会大幅出现,而且失业问题会因为失业的发生而加剧。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通胀压力持续,经济增长放缓,面临“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风险。究其根源,在于出口下滑与产能过剩、产权和分配制度的缺陷、人口红利消失、流动性过剩以及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防止通胀问题,又要避免因政策过分紧缩导致经济增长过快下滑,陷入经济停滞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陈华 《经济世界》2003,(3):85-86
2002年,冬天出奇的冷。美国经济也降到了“冰点”,消费市场不畅。投资增长乏力,出口低位徘徊,实体经济滞胀,股市暴跌,假账丑闻引发信誉危机,财政赤字恶化,公司破产成风。一句话,过去的一年是令人失望的一年,中国经济“逆市上行”,着实难得。但要冷静地看到中国的问题和风险。对风险。事后化解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防范。借鉴他国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确保我国经济常胜不衰,不失为上上策。  相似文献   

20.
杜辉 《当代经济科学》1995,17(5):34-35,54
90年代景气循环特点及中长期战略性对策杜辉90年代后半期到下个世纪初,是我国经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景气循环将日益呈现“隐性滞胀”的特点。为此,把握景气波动的特点、适时调整对策、对于减少波动损失、加快发展,尤为重要。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以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