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方法,考察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即2002~2013年,进口电影对国产电影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电影额与国产电影票房高度相关,并且随着我国进口电影配额的放宽,国产电影不管从院线、票房、观影人次,还是电影题材、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虽然国产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但依然存在电影“质”与“量”的隔阂,基于此,本文最后就国产电影如何发展精品道路提出了些许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盘点电影市场也有几年了,一个总体的感觉就是最近三四年中国电影的确是在走上坡路。2003年国产影片的票房首次超过了进口影片,2004年国产影片票房比例进一步提高,到了今年,国产大片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两部,仅年底这一个档期就有三四部国产大片竞相上市,虽说票房不是电影市场的唯一指标,但却是最重要的指标。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国电影的春天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3.
揭丽维 《广告导报》2007,(9):104-105
2007年暑期最热门话题的是什么?无疑,我们要把目光投向《变形金刚》!《变形金刚》上映5天票房过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过亿速度最快的进口大片。截止到8月11日《哈里波特》上映,《变形金刚》的中国票房已经达到2.75亿元。变形金刚这么火.也不是没有它的道理的.基于对影片的分析.该片受欢迎的理由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电影产品是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票房绩效受到续集、制作成本、明星号召力和口碑等信号的影响。同时,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对这些信号之于票房绩效的影响过程起着调节作用。本文基于42个国家和地区上映的262部电影的11004组数据,运用HLM模型,对上述影响过程和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续集与票房绩效的正向关系在偏个人主义文化中会减弱,而高制作成本的电影在高权力距离和偏放纵文化中对票房绩效的影响会增强;明星号召力与票房绩效的正向关系在偏放纵文化中会减弱;而口碑对票房绩效的影响在偏个人主义、高不确定性文化中更显著。电影厂商在出口电影产品时应充分识别进口国家的文化特征,并选择合适的电影市场信号以提高票房绩效。  相似文献   

5.
王弓 《市场周刊》2012,(2):102-106
到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金陵十三钗》的票房已经5个亿了。虽然离张伟平叫嚣的10个亿尚有一半的距离.但是5个亿已经是很锃光瓦亮的数字了,它为中国2011年130亿的总票房中不到一半的国产份额,立下了头功。看来我们只能把灭掉《阿凡达》的内地票房纪录的宏图放到来年,并指望一贯闻鸡起舞的张导演身体健康并且意志坚挺.在有生之年为中华民族的电影复兴奠定万世基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方法,考察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即2002~2013年,进口电影对国产电影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电影额与国产电影票房高度相关,并且随着我国进口电影配额的放宽,国产电影不管从院线、票房、观影人次,还是电影题材、内容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虽然国产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但依然存在电影"质"与"量"的隔阂,基于此,本文最后就国产电影如何发展精品道路提出了些许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钟萌 《中国广告》2010,(3):144-145
2009年的中国电影,只能用“电影盛世”一词来予以形容。全年票房收入超过60亿,同比增长40%;票房过亿元的影票超过1O部;贺岁档期超前而至,多达57部影片争先夺辉……  相似文献   

8.
在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超过215亿了,但上座率才15%,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现实,或者说,超现实。但危机远远不止于此。2006年是笔者当电影记者的第一年,那年全国票房才20多亿元,但好片不少。7年之后,票房增长了10倍,但翻遍全年数百部电影也难以找到一部众口一词的好片子。  相似文献   

9.
王剑 《广告大观》2005,(12):50-51
票房是仙丹,又是毒药,有人笑得很欢,有人死得很惨,人家美国好莱坞票房靠大制作和好档期,祖国版图上那只著名的凤爪——香港靠的是刘德华和周星弛这些大明星,而咱们大陆片最讲导演,即使他们放个臭屁,大家也愿意跑去电影院去闻闻啥味道的。电影是第七艺术,但想要票房就得问一问人民到底需不需要,同样,广告除了获奖外,更重要的是在市场上的表现,这样看来,电影和广告都是披着羊皮的狼。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的十年中,中国的电影市场以及整个电影产业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长、壮大。自2003年电影产业化改革启动以来,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多年来持续保持着30%左右的增长。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里。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17.69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127.67亿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90.02亿元。在2013年新增的近47亿元票房中,国产影片的贡献率高达96%左右,国产影片前所未有地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院线多米诺     
“《孔雀》的票房收入肯定会超过1000万元。”2月19日,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于冬自信地预言。于冬的理由是.当天保利博纳在四川成都投放了3个《孔雀》拷贝.尽管下着小雪还是创造了近8万元的票房收入.是当天放映票房最好的电影。而《孔雀》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消息于同一天传来无疑是最好的市场广告。到2月21日电影公映的第4天,保利博纳已遭四方”追杀.各地纷纷要求追加拷贝。  相似文献   

12.
一部票房黑马——《失恋33天》的成功无疑给电影营销界打了一针兴奋剂.用不到1500万投入带来3.5亿票房,其中数字媒体营销起到了一定作用。对于尚处在摸索阶段的电影营销来讲,这仅仅是开始,但已见到光明。  相似文献   

13.
茅佳妮 《中国广告》2010,(4):146-147
截至2月21日,《阿凡达》总票房24.6亿,在中国内地票房已经突破10亿元,在为期近三个月的虎年电影贺岁档里,高达12亿人民币的《阿凡达》国内票房已经占到虎年电影贺岁档总额的1/3。  相似文献   

14.
蓉蓉 《商业文化》2006,(5):49-52
最近三年,国产电影均以每年增加5亿票房的速度飙升,《英雄》《无极》等国产大片上演动辄2亿的票房奇迹,让贫血已久的中国电影,看起来红光满面,但是另外一组数据却折射出中国电影“虚胖”的尴尬——每年“失踪”的国产电影高达100多部,占年产量的一半甚至更多。2004年,国产影片共有212部影片通过审查,但真正在影院上映的只有43部;2005年,国产电影产量高达260部,平均每1.4天就有一部新电影产生,但其中却有38.5%不能在电影院放映。  相似文献   

15.
IP电影"即由其他知识产权改编而来的电影。通过OLS模型和Logit模型,对2015年在中国上映的337部中外电影分析发现:第一,IP对电影票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基于流行文化的IP更能带来显著的商业效益,基于外国文化的IP对票房的影响力不如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IP;第二,通过检验在不同票房门槛上IP对电影票房的提升作用,可见在更高门槛上IP的作用更显著。这给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是:第一,要区别对待IP,不能过分夸大IP的作用;第二,IP电影更适合大制作,不适合中小成本。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高举,电影行业发展迅猛。本文论述了在电影产业高速增长的经济现状下,资本积极涌入电影行业的情况,并引出中国电影资产证券化的概念。通过《叶问3》票房造假等保底发行的实际案例解读当下资本与电影结合的具体形式,列举实际案例中的运作方式,简要剖析了中国电影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从投资的成本回收、法律监管、信用评估、盈利模式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通过法律监管、科学预测、理智投资等做法推动中国电影资产证券化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7.
《市场周刊》2013,(2):20-24
从上半年的国产票房“败阵”到年终票房的“异军突起”.201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并没有呈现衰微景象。虽然中国电影市场大盘在走稳中呈现内忧外患,产业链上下游有深度对话也有利益纠纷,中国影人有进步也有龟壳。但总体有狂欢、有感动.也有质疑.热热闹闹地过了又一年。  相似文献   

18.
明星不重要,导演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情节以何种数学方程式组合起来。这是票房预测器丈量电影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11月3日,拥有86年历史的老牌制片公司米高梅宣布破产。这个曾经制作T007系列、洛奇系列、宾虚等巨作的电影公司也拥有其辉煌的年代,如今的破产不禁让人无线唏嘘。然而曾与其并称为好莱坞八大制片公司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却在这几年赚得盆满钵满,一部《阿凡达》让它横扫全球票房的同时也站到了世界电影市场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国际服务贸易文化服务产业中电影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针对近年来我国国产电影迅速发展的特点,对我国国产电影近几年在票房上迅猛发展的现状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国产电影在票房上能如此迅速发展的背景和原因。观众对我国目前电影票房的迅速发展可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并在以后的观影过程中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