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陈文惠 《潮商》2021,(3):63-64
近日,"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榜上有名,是广东省首位获得该殊荣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潮剧成第三入选剧种 "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主办,旨在盘点过去一年中为非遗保护传承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标志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遗领域的重大事件,记录非遗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其它省区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为例,结合新疆非遗保护实际情况,阐述了打造本地非遗文化品牌的具体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扬州市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以雕版印刷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类非遗项目发展缓慢。伴随着"十二五"期间扬州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扬州市非遗的"生产性保护"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从扬州市濒临灭绝的非遗——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出发,探讨雕版印刷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通过构建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及其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与策略,为扬州市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锡地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建筑是一批工法精细,气质独特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延续了无锡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征,而且初步形成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重叠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上世纪初"中西合璧"建筑的解剖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处理好吸收外来优秀建筑文化和保护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朱安妮 《价值工程》2012,31(21):328-329
中国传统文化悠久灿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针对我国是传统文化大国的特殊地位,我们认为,这是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牢牢把握"非遗"的生产性与可持续性方向,把文化的生产性紧密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以提高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产业经济发展中培养更多后继人才,力求在经济发展、文化保护与改善民生中推进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纽约发布的"2009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单,奥康品牌价值达66.88亿元.在经济危机持续蔓延中,奥康品牌价值逆市增长了5.69亿,居第35位(2008年为61.19亿元).这无疑是对奥康无限潜力的肯定,其实还有一点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文化.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回顾了相关学术研究情况;接着对赣北非遗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赣北非遗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角度,从完善各级非遗名录体系、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建设非遗数字化工程、开拓非遗保护资金融资渠道、建立非遗传习基地以及在创意中进行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策略,力求找到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实现有效的旅游开发,达到合理管理、保护和传承赣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文兰 《潮商》2021,(4):67-68
日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龙湖区申报的"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入选,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中的一员,也是汕头市惟一入选目录的项目.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技艺之一,它包括潮式仿古建筑的建造,古建筑修缮、修复,其制品涵盖居民建筑、寺庙祠塔、园林景观等古建筑.业内人士表示,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对古建筑的保护、古建营造技艺的传承、古建人才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俞红丽 《价值工程》2010,29(3):115-115
原州区非物质文化保护存在很多问题,如果思想解放不够,不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非遗保护;落实工作不够,不能用实际行动支持非遗保护;"普"而不"保","保"而不"实";吃老本导致欠账越积越多。今后原州区要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步伐,加强对传承人的培养和资助,加强对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10.
非遗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律是指针,规划是前提,机构队伍是核心,传承人是关键,资金是保障,传承宣传活动是措施.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各种相关问题和困难逐渐凸显.本文以非遗保护机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以云南非遗保护机构队伍建设情况为例,分析经验、查找问题,为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做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1.
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河南省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此中国掀起一股"遗产热"."申遗背后",巨大的成本、随之而来的门票涨价的质疑、"申遗"以后的遗产保护等等问题随之出现.分析了中国"申遗"的现状,并为中国"申遗"的未来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世遗"价值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2.
建立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苏州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创新经营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苏州非遗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现状做出调查和分析,以此为苏州非遗"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普及发展总结一定的经验,并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木兰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哈尔滨市确定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要求,主动将木兰的发展置于全市大格局中定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中加快的良好态势."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9.2亿元增加到38.8亿元,年均增长14%: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0.64亿元提高到2.18亿元,年均增长2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49亿元增加到22.7亿元,年均增长3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950元增加到9081元.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251元增加到6177元,年均增长13.7%.  相似文献   

14.
选取陕西汉中非遗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固架花刺绣,从产品设计的视角进行研究,促进汉中非遗保护与传承。通过研究架花刺绣的历史文化和工艺特点,对城固架花刺绣的设计元素进行分析和提取,从图案、色彩、材料3个方面对其进行采集和重构,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对架花刺绣进行了再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以架花刺绣为例给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议,要联合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统筹管理、设计创新、技艺培训以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从而带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农村人口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是净化大学生心灵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民族精神,因此,将非遗文化引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阐述非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继而对非遗文化进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文兰 《潮商》2021,(5):66-67
对于衍生品,大众并不陌生,实体店、网上都能买到各种影视、动漫的衍生品.如今,非遗佛手也有了衍生品,佛手牛肉丸、佛手黄皮、佛手茶……相对于传统非遗产品而言,非遗衍生品更注重实用和美观,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既拉近了非遗美食和公众的距离,也让传承千百年的文化遗产逐渐"活"起来、 "火"起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非遗进校园成为较为热门的活动,校园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进校园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策略。高职院校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非遗进校园不仅使非遗文化传承表现出新的活力,还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本文阐述了非遗进校园的重要价值,分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非遗进校园的现状,并探索二者融合的实践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舒雅 《秘书工作》2008,(11):48-48
常能看到报纸和电视新闻上出现"大手笔"一词.如"吴建荣的下一个大手笔是投资35亿元在大陆地区建设一座'东方迪尼斯'主题公园."(<扬子晚报>);又如"湖南省委、省政府拿出174亿元,来优化湖南生态环境,其手笔之大,气魄之巨,在全国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19.
魏盼生  陈静莹 《潮商》2015,(4):12-15
在国务院批复在汕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一周年之际,汕头市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9月15日上午,"华侨板"开板暨中科协海智基地授牌、汕头市政府与广东金融学院政校合作签约仪式在华侨试验区管委会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市场板块正式落户试验区,吸引了218家企业挂牌入驻,意向融资51亿元,当天融资1.3亿元.  相似文献   

20.
王开颖 《潮商》2021,(3):25-26
虽是一年一度的例会,但今年3月下旬召开的潮南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全面总结"十三五"期间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至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0亿元,分别年均增长7%左右、5%左右、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