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24日,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同签署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备忘录,这为亚投行建立章程和设立机构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在亚投行有条不紊筹建的同时,由日本和美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亚开行)也在发力.据报道,为支持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开发,亚开行计划从2017年起将全年融资额度扩大至目前的1.5倍,达到200亿美元.究竟亚投行和亚开行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博弈? 有评论称,亚投行与亚开行的竞争或日趋激烈;而亚开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否认了两大机构的竞争关系.他表示:“亚开行认为,第一,亚太地区基础设施需求很大,成立亚投行可以理解.第二,亚投行成立后,亚开行认为其应采用国际最佳规则与实践(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s).第三,亚开行在亚投行成立后会在双方共同关心的领域(areas of mutual priority)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筹建亚投行的筹建倡议的提出和筹备工作的有序进行,国际上对于亚投行的看法众说纷纭,其中亚投行与亚开行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讨论二者背后的中美博弈,对中美两国的策略选择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达成双方共赢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10月24日,中国主导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某些国家基于眼前利益盘算,对亚投行成立心有不甘,不过若将心胸放大眼光放远,不难看到亚投行成立符合全球体系演进进程,其致力打造的多赢格局将是各方乐见其成的历史必然。首先,亚投行成立有助于丰富完善多边合作与协调机制,由其反衬出的,则是当下全  相似文献   

5.
财经资讯     
《产权导刊》2015,(4):17-19
法制日报3月24日消息 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3月17日法国、德国、意大利也宣布将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并将尽快向中方提交书面确认函.18日,卢森堡正式宣布申请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并已于此前向中方提交了书面确认函.20日,瑞士联邦政府发表公报,正式宣布瑞士申请成为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  相似文献   

6.
10月24日,中国主导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正式成立。 某些国家基于眼前利益盘算,对亚投行成立心有不甘,不过若将心胸放大眼光放远,不难看到亚投行成立符合全球体系演进进程,其致力打造的多赢格局将是各方乐见其成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7.
近期,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动向紧紧抓住了国际舆论的眼球: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14日,澳大利亚宣布将在数周内决定是否加入亚投行;17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表示同意加入亚投行……中国几度回应,“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多边开发机构,中方欢迎有意愿的国家尽快决定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  相似文献   

8.
1中国为何牵头设立亚投行? 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近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加入,中国主导的区域性银行亚投行突然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在许多人眼里,亚投行将成为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对手,是对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挑战,也与日本主导的亚开行形成直接竞争.也有观点认为,亚投行只是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补充,是中国加强其国际影响力的平台. 暂且撇开这些争论,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关于亚投行的一些最基本问题:亚投行具体做什么?它的成员有哪些?钱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9.
欧元区     
《上海经济》2015,(Z1):111
俄尚未决定加入亚投行据俄媒报道,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斯托尔恰克表示,俄罗斯尚未决定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亚投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随着3月31日确定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资格截止日期即将到来,亚投行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目前,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经济大国已经宣布他们加入亚投行的意向,美  相似文献   

10.
日本     
《上海经济》2015,(Z1):112
麻生太郎:亚投行管理透明度不够未准备好加入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近日在内阁会议后对记者表示,乐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与亚洲开发银行(ADB)协同努力,以满足不断增加的亚洲基建融资需求。他同时表示,在3月31日截止日期前,日本未准备好决定加入亚投行,指因该行的管理缺乏透明度。麻生太郎称,由于对基建融资绝对数量的需求在增加,亚投行和亚开行之间的竞争不是零和游戏。但他称,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保持中国经济独立,摆脱外汇储备对美元过度依赖,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筹建亚投行隐含了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潜在愿望,但是在当前由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通过亚投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会有诸多障碍;因此采取何种措施为亚投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扫除各种障碍,则是中国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拟通过对亚投行如何克服外来障碍和完善自身条件,来保障人民币国际化加以简单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要闻     
2015.3.13—2015.3.19多国申请加入亚投行这一周,亚投行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热捧对象。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14日,澳大利亚宣布将在数周内决定是否加入亚投行;17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表示同意加入亚投行。中国几度回应称,"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多边开发机构,中方欢迎有意愿的国家尽快决定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投行"。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近日表示,目前世界所有多边开  相似文献   

13.
图话     
《中国经济快讯》2014,(42):11-11
亚投行:为解决亚洲融资难而生 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出资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总部将设在北京,计划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重点支持亚洲的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打开电视,浏览各大网络,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大概就是"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了。作为位于亚洲的多边开发机构,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不仅吸引了20多个亚洲国家加入,也对西方发达国家展现出了巨大魅力。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3月17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发表联合声明,申请加入亚投行。截止4月15日,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达到57个。  相似文献   

15.
质疑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的报道,在日本一直持续到3月31日,这天是亚投行募集创始成员的截止日期。从2013年10月中国提议组建亚投行,到2014年10月拿出具体方案,日本政府及媒体一直在质疑亚投行能否保证融资的公开与透明,能否杜绝腐败,能否保护好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在G7国家中的英法德意决定加入亚投行,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作为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访华,表示"美国希望与亚投行合作"时,只有日本政府与媒体坚持对亚投行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6.
正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出资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总部将设在北京,计划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重点支持亚洲的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由中国主导的独立平台的策略,正是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应对和回击对于北京APEC会议的东道主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正式推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是中国酝酿已久的展示独立意志和金融力量的一次国际行动。从定位来看,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合作与伙伴关系。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  相似文献   

18.
“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only permanent interests”(对于国家而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一句话,成为英国外交之本.这句话事实上也成为了一些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真实写照.两个国家可以为了利益打到你死我活,也可以为了利益又称兄道弟. 英国3月12日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是第一个宣布参与中国亚投行倡议的七国集团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亚投行的新闻充斥媒体,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包括英国、欧盟大多数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确实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各种骄傲自满情绪和极端民粹主义的言论,不绝于耳,也一样令人担忧. 如果因为申请的国家数目超出了预期,初战告捷,就说中国在亚投行取得胜利,甚至就此认为亚投行必然一帆风顺,未免过于乐观.而把亚投行当作挑战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框架,当作双边外交的筹码,赋予了亚投行过多的和不可完成的使命,这更有些不切实际并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3月的热门经济关键词首推“亚投行”.其实吧,这词2013年10月就有了,当时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很明显这是一个由中国牵头的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其时,这个新兴的金融组织似乎并无与谁谁谁抗衡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