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两年开展耐药性监测的养殖品种主要包括鲤、鲫、草鱼、金鱼、斑点叉尾鮰、罗非鱼、鳗鲡、大菱鲆、大黄鱼、中华鳖等。采集的菌种主包括气单胞菌属的菌株、弧菌、假单胞菌、爱德华菌、不动杆菌、链球菌等。测试抗生素类药物包括诺氟沙星、盐酸诺氟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盐酸土霉素、盐酸环丙沙星、恩诺  相似文献   

2.
<正>2国内外开展水产养殖动物耐药性监测现状2.1国外水产养殖动物耐药性监测的概况国外有关水生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欧洲及东南亚等国在当地主要鱼类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迟缓爱德华氏菌、杀鱼假交替单胞菌、鲇鱼爱德华杆菌、鳗弧菌、假单胞菌等)中发现耐药菌  相似文献   

3.
一、病原 体表受伤而导致细菌感染引起。从病灶分离出多种细菌,属于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茵、螺菌和黄杆菌等,为革兰氏阴性菌。  相似文献   

4.
《渔业致富指南》2003,(2):50-51
<正> 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等,常见产品主要要由硝化和反硝化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双岐杆菌、假单胞菌、酵母菌、粪链球菌、噬菌蛭弧菌等菌株组成,从广泛意义上说,还应包括真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21年陕西省包装饮用水监督抽检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调查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超标的原因。2021年,在陕西省范围内开展包装饮用水监督抽检277批次。其中,222批次为桶装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37批次,检出率为16.7%;55批次为瓶装水,均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同一批次的5份样品中,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仅有3批次,占37批次不合格样品的8.1%;有部分样品甚至仅1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占91.9%。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高于瓶装水,且同一批次的5份样品桶装水均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比率较低,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包装容器(周转桶)污染且清洗消毒不彻底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而源水处理、管道设备清洗、生产环境管控等环节也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4、赤皮病【病原】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科。【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  相似文献   

7.
<正>大黄鱼为我国沿海重要的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长期酷渔滥捕,大黄鱼资源严重衰退,并已近枯竭,为解决人们对大黄鱼的需求,就必须发展大黄鱼人工养殖。1997年大黄鱼人工育苗在象山县获得突破,并成功的进行了养殖,1998年便迅速进入产业化。现已成为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种类,也是浙江省的优势水产品种。但是由于养殖年份的延续、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提高,导致了传统网箱养殖海区海水污染不断加重,养殖鱼类病害频发,生长速度减慢,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不断下滑,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包装饮用水中的自然生长发育情况及菌落数值与吸光度值的关系,实现快速测定铜绿假单胞菌菌落数的目的,向包装饮用水中接种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每间隔一段时间从被污染水中吸取1 mL接种于铜绿假单胞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培养后记录其菌落数量,绘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曲线;同时,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快速测...  相似文献   

9.
<正>进行小龙虾淡水化养殖需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疾病防治原则。本文将小龙虾池塘养殖中常见疾病及相关预防措施。一、甲壳溃疡该病因主要由几丁质分解细菌如弧菌、单胞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黄杆菌等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0.
包装饮用水作为日常饮用水之一,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包装饮用水中常见的致病菌,如何对其进行高效检测成为了保障包装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检测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两大类别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今后能更加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保障包装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的药物治疗产生的残留极大的危害了人体健康,也导致了抗药性的产生。国内外一些学者对鱼类疫苗的开发和使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到目前为止,我国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的水产疫苗产品有3种,分别为草鱼出血病细胞灭活疫苗、嗜水气单胞菌病灭活疫苗和牙鲆鱼溶藻弧菌、鳗弧菌、迟缓爱德华菌病多联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夏威夷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酵母多糖可以提高多种鱼类的免疫力。研究人员对大西洋鲑腹腔注射和口服酵母多糖后,鲑体对鳗弧菌、鲑杂弧菌、抑麦克菌和的抵抗力大幅增加;对斑点叉尾注射多糖后,对抑麦克菌的抗性显著增加;用酵母多糖液(0.5mg/ml和1.0mg/ml)浸泡虎  相似文献   

13.
<正>7.竖鳞病竖鳞病为鲤和锦鲤等鱼类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乌鳢、月鳢和宽体鳢等也常有发生,草鱼、青鱼、鳙也偶有发生。此病通常在成鱼和亲鱼养殖中出现,发病后的死亡率在50.0%左右,严重的鱼池,发病死亡率可达80.0%以上。【病原体】水型点状假单胞菌(Pseudomons punctata f.ascitae);近年来发现引起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也可导致鲫竖鳞症状。乌鳢等竖鳞病的病原体为费氏  相似文献   

14.
<正>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出血病、败血症,是由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病菌在不同时期感染发病,己成为多发常见病。该病具有病症复杂(表现为内脏和体表充血或无明显症状)、流行期长(6~9月)、危害鱼类  相似文献   

15.
<正>3鳗弧菌鳗弧菌可以侵染大多数海水鱼,是对海水养殖鱼类危害最大的弧菌,也是被研究和报道最多的弧菌。根据血清型可以将鳗弧菌分为1O个血清型,O1、O2、O3血清型是导致目前世界范围内野生及养殖鱼类弧菌病  相似文献   

16.
正在常规的草鱼养殖过程中,草鱼"老三病"一直困扰着大家,那么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如今草鱼养殖中的"老三病"。一、草鱼"老三病"及病原草鱼细菌性烂鳃、细菌性肠炎、赤皮病称为草鱼"老三病"。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原为柱状嗜纤维菌;细菌性肠炎,病原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二、流行特点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均发  相似文献   

17.
<正>弧菌(Vibrio)是海洋环境中(淡水中也有)最常见的细菌类群之一,广泛分布于近岸及河口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及肠道中,是海水、原生动物、鱼类等海洋生物中的正常优势菌群。弧菌病威胁是世界性的,其宿主范围很广,包括养殖和野生鱼类。能引起  相似文献   

18.
<正>大黄鱼作为传统四大海鱼,是我国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海洋鱼类,因营养好、口感佳备受消费者喜爱。但同时,大黄鱼因富含营养物质和水分很容易在贮藏、加工及流通过程中出现腐败变质。如何延长大黄鱼保鲜期,一直是产业链上下游始终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日前,浙江工商大学负责完成的一项基础研究项目揭示了大  相似文献   

19.
<正>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在养殖的过程中,可能有多种疾病发生。体表出现溃疡(见图1)症状是养殖鱼类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地治疗这种疾病,我们从具有典型症状的患病异育银鲫肾脏中分离一种优势菌,经初步鉴定属于弧菌(Vibrio sp.)。为了控制由这种细菌性疾病对养殖  相似文献   

20.
<正> 第六讲 水产动物的细菌性疾病(四) 二、假单胞菌病 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0.3-1.0×1.0-4.4微米,在极端有1-6根鞭毛,运动活泼。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葡萄糖氧化分解不产气,在king培养基B上产生绿色荧光色素。发育温度范围为7℃-32℃,最适为23℃-27℃。发育的盐度为0%-6.5%,最适为1.5%-2.5%。发育的PH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