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病因及主要症状7月份,一养殖水体中由于水质较肥黄颡鱼体表同时出现车轮虫、小瓜虫。车轮虫、小瓜虫主要寄生在黄颡鱼的鳃部、体表及鳍条等部位,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表面覆盖一层白色黏液。主要危害夏花鱼苗、鱼种。发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黄颡鱼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黄颡鱼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去年,我县养殖黄颡鱼苗种的个别塘口暴发大规模车轮虫病,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引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异育银鲫"中科3号"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及时做好防治工作,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能够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主要  相似文献   

4.
<正> 1、症状和诊断 前者病鱼体色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且常常发生于鱼苗和夏花初期阶段。后者,有三种特例,症状与前者极为相似,一为孵化桶或孵化缸中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嘴在水面呼吸,呈白头白嘴状;二为饲养十多天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成群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状;三为黑仔鳗被大量车  相似文献   

5.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推动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g/m3、硫酸亚铁0.3g/m3。2.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  相似文献   

6.
<正> 22.头槽绦虫病 病原 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线虫,寄生在鱼的肠道中。 危害 草鱼、青鱼、鲢、鳙、鲮、团头鲂、鲫等,全年均可发生,10cm以下草鱼鱼种较严重。 症状 病鱼瘦弱,体色发黑,不摄食。前肠因大量寄生虫体而膨胀,严重时肠壁穿孔,剪开肠管可见白色虫体。 防治 彻底清塘,使用绝杀效果最好。治疗时外用克虫王B_1或克虫王B_2或塘虫净,内服克虫灵。  相似文献   

7.
<正> 鱼体指环虫病是由于指环虫寄生鱼体而引起的,是流行广、危害大的鱼体疾病之一,对鱼苗、鱼种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8.
<正> 13、毛细线虫病 症状识别 毛细线虫以其头部钻入寄主肠壁粘膜层,破坏组织,引起肠壁发炎。全长1.6—2.6厘米的鱼种,有5—8个成虫寄生,生长即受一定影响;30—50个虫寄生时,病鱼离群分散于池边,极度消瘦,继之死亡;而全长7—10厘米的鱼种,有20—30个虫寄生时,外表无明显症状。 发病原因 由毛细线虫的寄生而引起。 流行与危害 毛细线虫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鳙、鲮及黄鳝肠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三角鲂集约化养殖的发展,三角鲂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近几年在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时发现我县许多养殖三角鲂苗种的塘口暴发大规模车轮虫病,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严重感  相似文献   

10.
<正>1.寄生虫病主要症状:鱼苗阶段常见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鱼体。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躁不安或在水面打转。常流行于5-8月份。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水体用0.5g硫酸铜和0.2g硫酸亚铁全池泼洒。(2)每立方米水体用晶体敌百虫0.7g全池泼洒。2.气泡病主要症状:泥鳅吞吸气泡,浮于水面不能下潜,肚皮鼓起似气泡。鱼苗阶段由  相似文献   

11.
<正> 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体是粘细菌,也有因车轮虫大量侵袭而引起的。一般在每年5—7月流行。青、草、鲢、鳙鱼苗和初期夏花鱼种,均可发生此病,但以对夏花草鱼危害大。有经验的群众认为:鱼苗饲养20天左右以后,若不及时分塘,就容易发生此病。其发病之快,来势之猛,殊为罕见,一日之间,能造成成千  相似文献   

12.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 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3.
<正>四、苗种时期应注意防治疾病发生春季是鱼苗培育和放养旺季,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各种水中有害病菌随着温度升高会逐渐暴发,如果水质调控不好,鱼苗阶段极易发生车轮虫病、气泡病和烂鳃病等,因此要做好防治工作。1.车轮虫病:引起苗种车轮虫病的主养原因是底质环境太差,不要使用有机粪肥来肥水,  相似文献   

14.
<正> 白皮病又叫白尾病,是由细胞引起鱼苗及鱼种身体后半段发白的疾病。病程短,死亡率高,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鱼苗、鱼种池,每年6—9月为流行季节。 症状: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使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病鱼的头  相似文献   

15.
病因:本病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正>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大量寄生于皮肤或鳃部引起,镜检经常可看到虫体密密麻麻的。症状:鱼体瘦弱,离群独游,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久就会死亡。流行情况:对1.65-2.64厘米及夏花鱼  相似文献   

17.
<正> 绦虫病又叫干口病,是由绦虫侵入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疾病。病鱼离群独游于水面不吃食,身体黑瘦。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内有寄生的白色带状虫体,寄生虫较多时,会使鱼肠前端膨大,造成肠道阻塞,出现炎症。该虫能寄生草、鲢、鳙、鲮等鱼类,以草鱼受害特别严重,能使草鱼种大批死亡,越冬鱼种死亡率最高。患病的鱼种,是在鱼苗初期因摄食那些吞食了绦虫卵的剑水蚤而感染的。鱼类患绦虫病后,即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也较差。因此,防治该病必须以防为主,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小瓜虫病 识别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胞囊,所以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干病鱼表面,同时鳍多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流行与危害:此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鱼病,密养情况下,此病发生更为严重,对所有的饲养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易寄生小  相似文献   

19.
<正>在泥鳅夏花鱼种培育过程中,气泡病的危害相对于车轮虫、三代虫及细菌病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破坏性。发病时,可致鱼苗大量死亡,甚至会全军覆没。一、病因总体来说是由于水体中氧气的过饱和所致。而在泥鳅夏花培育池中,相对于其他鱼种  相似文献   

20.
<正> 鱼种池因清塘不彻底,注水或投喂浮萍、水草时掺带进小野杂鱼、虾,在鱼种池与家鱼争食耗氧,影响鱼种规格和产量。适量套养黄颡鱼能起着去杂清野的作用,黄颡鱼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于家鱼,对家鱼无危害,但能有效消灭野杂鱼、虾,促进鱼种生长,提高养殖产量。套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套养黄颡鱼必须在夏花鱼苗入塘1个月后投放,投放过早因鱼苗入塘时间短,规格小,会出现黄颡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