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让学术界重新审视危机发生的缘由,其中顺周期性被大为诟病。经济行为的顺周期效应成为宏观经济领域的热点,周小川行长在央行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也指出,"我国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效应正日益变得显著"。本文着力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鲍玥 《时代金融》2014,(7Z):9-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让学术界重新审视危机发生的缘由,其中顺周期性被大为诟病。经济行为的顺周期效应成为宏观经济领域的热点,周小川行长在央行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也指出,"我国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效应正日益变得显著"。本文着力从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IS-LM模型对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所产生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政府投资增加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建议:我国现阶段仍然可以发行国债、扩大支出,但是要注意强化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稳妥把握国债规模和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视角下,本文对经济资本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了重新梳理,发现现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会导致亲周期效应问题,削弱其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为此,要在系统性风险防范目标下改进经济资本计量方法,以科学的系统性风险预测为基础确定经济资本限额,优化经济资本在行业和地区层面的分配,以及通过贷款集中度管理追求风险分散最大化,从而实现对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亲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与逆周期效应(countercyclicality)用来描述经济变量与经济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金融稳定理事会(前身为金融稳定论坛FSF,2009)将亲周期效应定义为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并可能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的一种相互强化的机制(即具有正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轮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银行体系的亲周期效应(procyclicality),亲周期效应是指银行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正反馈机制),这种相互强化的互动扩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虽然亲周期效应是银行体系重要的内在特征,但现行监  相似文献   

7.
后疫情时期我国如何更好地恢复经济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通过运用IS-LM模型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分析在后疫情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恢复经济的作用.通过分析,最终得出应继续促进消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并着重加强财政政策的挤进效应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传统IS-LM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现金流曲线(RE曲线),并以此为模型分析不同政策环境下政府举债对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以及政府债务均衡的影响。分析表明,政府举债对经济均衡的影响与债务资金的用途密切相关,货币需求和政府债务现金流对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敏感性是决定政府举债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传统IS-LM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现金流曲线(RE曲线)并以此为模型分析不同政策环境下政府举债对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以及政府债务均衡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政府举债对经济均衡的影响与债务资金的用途密切相关,货币需求和政府债务现金流对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敏感性是决定政府举债可持续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于IS-LM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为分析框架,将人民币国际化因子融入到该模型中,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程度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会对货币政策的利率、汇率、消费、收入和经常项目收支效应,以及货币流通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分析表明在人民币国际化条件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和难度有所增加。为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增强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加快人民币资产市场、国债市场的建设步伐,同时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