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2 毫秒
1.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实现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的提高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提高"两个提高",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意味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社会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突出地表现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就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权力在要素市场的支配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  相似文献   

3.
《产权导刊》2009,(12):45-46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财产差距不断扩大.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扩大就业,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提供社会保障;鼓励先富裕起来的人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已成为全党共识.”实现初次分配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随着改革的推进,如何协调收入分配,实现改革成果共享,成为改革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难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及其变化对于我们改革中分配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对邓小平的分配思想尤其是其发展逻辑应完整、准确地理解,避免抱有主观随意性的过度诠释.本文就邓小平理论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做出浅析,第一部分了解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第二部分阐释了邓小平分配理论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初探邓小平理论中的公平理论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深刻知道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两个比重偏低,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名不副实,社会转移分配平衡收入差距作用不足,群体间收入差距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发展和改革的眼光、思路和办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分配理念努力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平等致富的环境,紧紧抓住社会转移分配的灵魂"公平",全方位缩小收入差距,使劳动者通过第三次分配获得捐赠性收入,通过第四次分配获得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8.
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酮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工资作为劳动者劳动收入和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对员工主要表现为经济保障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信号的功能;对企业主要表现为控制经营成本、改善经营绩效、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以及支持企业变革等.  相似文献   

9.
黄仰玲 《改革与战略》2016,(4):23-25,86
国民收入差距问题是当今中国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整体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会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危害性,必须加以重视。文章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建议对国民收入分配差距采取规范初次分配、增加国民可支配收入、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顺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秩序、改革和完善当前的税收制度及强化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说:"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缩小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并重是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机制构建的基本价值理念。构建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机制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有效的公共部门收入分配协调机制、完善的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政策扶持机制和规范的公共部门收入分配制度实施机制共同构成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机制的基本框架。建构完善的公共部门收入分配机制,需要从理念、制度和法制化等方面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而收入分配政策是关系收入分配公平与否最直接、最核心的要素。因此,政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之一、作为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势必应该强化其收入分配职能,进而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市场原则,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明确收入分配的概念。在市场经济中,初次收入分配被称为要素收入分配。要搞清楚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收入分配过程并不产生效率。在这个含义中,生产过程应该注重效率,而收入分配应该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以及其他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之间的和谐,才能够保证生产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在这个意义上,公平是能够促进效率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计划指令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改为由市场主导,财产占有制度也随着发生变化。收入分配不是孤立的,而要取决于财产分配。如果让一些人不劳而获就获得财产权,收入分配的结果肯定是不公平的。在中国,财产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是国企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转让和资本市场的运作违反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造成暴富者不劳而获。我们不但反对鼓吹贫富差距合理论的观点,也反对以贫富差距拉大为借口否定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贫富差距拉大是没有落实市场交易原则造成的;运用市场机制的公平交易原则,不但能够纠正收入分配不平等,也能够纠正财产分配不平等。要把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到底,必须真正落实市场交易原则。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本质上是生产条件分配,而生产条件分配必须考虑到劳动力价值以及非劳动要素价值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公的形成机制,提出分配不公关键在于劳动力与要素所有者权力不公和劳动力价值形成权利不公两方面,并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视角进一步论述政府的相机选择——短期内收入分配改革需要着力于再分配政策以改善代内公平,而长期来看应按照渐进式路径推进制度改革,根本上改善收入初次分配不公格局。  相似文献   

15.
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妍 《特区经济》2011,(1):277-278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双主体"税制结构出发,通过分析引起收入差距的税收原因,总结现有税种调节作用的效果和不足,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社会保障税等几方面提出增强税收公平收入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ur is a classical theme in political economy. This paper takes a long-run perspective to the issue and asks two questions: How di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etween capital and labour develop in Sweden from 1900 to 2000? And how can this development best be explained? It is shown that labour's share in Sweden in the 100 years from 1900 to 2000 saw three important shifts, and the three shifts are analyzed. Around 1920, there was a surge in labour's share as workers mobilised in trade unions and universal suffrage and the eight-hour working day in manufacturing strengthened the bargaining power of workers. From 1950 until the late 1970s, there was another period of an increasing labour share, when the welfare state expanded and trade unions were strong. Contra the well-known postwar wage moderation analysis, there was no wage moderation in Sweden during the 1950s and 1960s, but rather the opposite: wages increased faster than productivity which caused a redistribution from capital to labour and reduced income inequality. The third shift occurred around 1980 when labour's share started a continuous decrease, beginning with several devaluations intended to increase profit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Swedish business.  相似文献   

17.
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与税收公平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侠 《改革与战略》2008,24(6):81-83
税收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个人所得税既影响着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又与国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是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由于我国在个人所得税领域的税前扣除项目采取的是完全不考虑纳税人的自然状况、家庭负担的扣除方式等,导致了对税收公平原则的违背,直接影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之,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汤清  何月冰 《改革与战略》2011,27(5):25-27,49
文章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出发,得出我国GDP增加额主要流向企业和政府,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造成我国投资过剩,内需不足;而不断扩大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降低了我国的消费率,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对居民在城乡、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方面的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得出农村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女性的边际消费率较高,年龄介于35-44岁的居民具有高收入高学历的特征。文章认为,为拉动内需而转变发展方式应从增加居民的货币收入、抑制高房价、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女性就业率和加大社保与教育投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从公平增长向收入差距扩大的转变:台湾经验与政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型的增长才是真正的经济奇迹。台湾在早期确保了经济高速度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分配的公平,因此可以说是真正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奇迹。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台湾从公平型的增长向收入差距扩大的转折,基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结构性失业,特别是服务经济的发展使得大量的低端就业者与高端服务业就业者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与此同时,税制不合理也使得收入的再分配作用未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收入分配问题基本上属于经济增长因素引起的,这一点与中国大陆的制度性和非市场因素引起的收入差距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