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李为 《商》2013,(5):119-120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世界各国在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上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在对这次金融危机的反思中,对场外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成为了各国金融监管机制改革所关注的焦点。在金融衍生产品的整个交易过程中,结算环节是一个风险特别集中的环节,要控制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风险,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结算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场外衍生品市场建立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要求标准化场外衍生品必须进行强制集中清算,就成为了危机后各国在金融监管改革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中国也紧跟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脚步,着手建立了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清算的中央对手方——上海清算所。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央对手方清算平台虽然已经成立,但是中央清算的相关制度并没有正式构建起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紧紧地围绕着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中央对手方清算机制展开论述,为我国的中央清算机制的构建做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的增多,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除去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金融市场,期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至今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金融市场也有一席之地。本文在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上,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金融衍生品市场当下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在金融体系日益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必然需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场内市场还未正式交易,场外市场规模有限。金融危机给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带来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再次使我们深入思考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发展路径和监管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迅速的进步,在此背景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建设也获得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期货市场及场外衍生品市场所具备的规模及影响力逐渐扩大和提升。笔者针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深入、全面地探讨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同时提出了目前我国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金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一样,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金市场可以分为以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贷交易所为主的场内市场和以银行为主体的场外市场,又可分为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在国内的衍生品市场中,主要交易品种有上海期贷交易所的黄金期贷交易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的Au(T+D)交易.用金企业如何认识并参与国内衍生品市场,笔者尝试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晏阳 《中国市场》2014,(14):99-100,104
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略有延后,在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的场外金融衍生品信息披露标准,主要集中在风险披露和公允价值,而金融衍生品工具的披露还有所欠缺。本文在分析美国充实信息披露内容、规范信息披露形式、完善信息披露方式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的会计信息披露标准,通过对定性披露加以重视,对临时披露加强管理,对全面披露加大倡导,对逃避披露加大惩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鲍晓晔 《商业研究》2015,(2):180-184
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可有效降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信用风险,但由于中央对手方在集中管理信用风险、发挥自律监管作用的同时,也将原本分散的风险集于一身,因此应当实施多维度审慎监管:在主体监管上严格会员准入标准,在客体监管上设定适当的产品适用范围,在行为监管方面须事先制定有序的会员违约处理规则。上海清算所作为我国场外衍生品集中结算的中央对手方,应从主体、客体和行为三方面进行多维度审慎监管,并不断完善自律监管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提炼其最重要同时也是对立的两个功能--风险规避与风险创造,在深入分析我国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着重从产品形态和交易场所两方面设计该市场的发展进程.本文认为,应大力推进人民币直接远期和掉期交易以及人民币外汇互换交易,在场内场外市场交易并行的同时逐步引导场外交易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9.
《三联竞争力》2009,(6):24-24
全世界都进入经济衰退,罪魁祸首是场外衍生品这个恶魔。作为祸源地的美国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10.
贝波 《商场现代化》2010,(6):152-154
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广义资本市场的核心组成部分。衍生品市场有助于健全市场架构,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效率。本文通过对美国、韩国和香港发展衍生品市场的经验,分析了衍生品市场的若干宏观经济效应,提出对金融衍生品创新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1.
金融衍生品作为非实物性的产品,其在创造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蕴涵了巨大的风险性。金融衍生品具有高杠杆性、高风险性、跨期性、联动性与定价复杂性等特点。当前,我国衍生品市场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衍生品市场参与的结构失衡,同时存在非理性行为,金融衍生品发展滞后,法律建设落后于市场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要不断创新,发展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完善法规与监管体系,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机构投资者与金融衍生品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树峰  余波 《商业研究》2004,(23):141-145
机构投资者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成熟起关键作用。在分析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对机构投资者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行为和动因进行了研究。金融衍生品市场演变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交易机构的高度集中 ,但机构集中可能是金融衍生品市场区别于其它市场的固有特征。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需重视培育机构投资者 ,除了构建适宜的法律环境、采取积极的风险管理人才储备策略外 ,应认识银行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otc市场的逐步试点,尤其是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发展的新型创新性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展开,关于场外交易以及应用中的做市商制度的探讨呈现热络的态势,本文将以天津责金属交易所为例,通过对国内外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分析来了解我国在发展此类交易的过程中预期的轨迹并试图给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妍芳 《商业时代》2012,(11):59-61
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逐步复苏,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有效防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金融危机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再认识,阐述了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最后针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监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的外汇衍生品市场相比,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交易规模较小,交易品种较少,市场主体还不够丰富等。因此,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16.
田书华 《中国市场》2013,(43):37-47
场外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实现不同证券的流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场外交易市场面临交易不活跃、融资难、市场参与的各方生存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场外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此要提高场外市场交易的活跃性,实现场外交易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保证场外资本市场得以生存并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内证券公司在场外交易业务上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7.
贾鸿逵 《商》2012,(17):101-101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金融衍生品市场似乎成了众矢之的,越来越多的人建议说我们应该限制甚至是取消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作为一个在中国新兴的市场而言,这样的市场质疑意味着怎样的发展前景呢?对待金融衍生品的正确态度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在正确的认识了金融衍生品市场是什么的情况下,紧抓发展和监管两个关键词,坚定的发展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18.
艾蔚 《商业时代》2007,(11):65-66
本文分析了金融衍生产品场内与场外市场的竞争合作趋势,场内市场的最优竞争策略是设计用于规避系统风险的合约,降低交易费用,并为场外市场提供高效率的清算机制,而场外市场则是设计用于规避特定风险的多样化合约。  相似文献   

19.
《品牌》2019,(11)
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已有上千年历史,大量古代珍贵的书画作品流传至今,其具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研究收藏价值掀起了书画行家鉴赏收藏的热潮,进而催生了成熟的书画艺术衍生品市场。但是在书画艺术行家看来,中国书画艺术衍生品市场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面对日益多元的市场竞争环境,书画艺术衍生品市场行业发展乱象层出不穷。基于此,本文基于行家的视角出发,以书画艺术衍生品市场的"长尾"特征为切入点,分析长尾理论运用于书画衍生品市场的可行性,综合现代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网络平台管理办法探究如何利用长尾理论实现书画衍生品市场的突围,从而实现书画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的意义,其次从品种、规模和分布等方面介绍了国内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现状,并分析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