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占73%,坡耕地面积大。2015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印发实施《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支持广西建设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广西以"双高"基地建设为契机,整合各方面资金,实施耕地整理,实现"小块变大块",推进"一户一块地"调整,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转变了农业经营模式,取得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3月19日,广西田阳县那满镇百敢村百香屯村民驾驶甘蔗种植机在甘蔗地里作业。今年入春以来,广西百色田阳、田东两人甘蔗种植县积极引进甘蔗种植机械,大力推广机械化开沟、切种、排种、施肥、覆土、盖膜作业模式,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受到广大蔗农的欢迎。据了解,广西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糖料蔗主产区,糖料蔗总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通过开展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基本实现新植蔗脱毒、健康种苗全覆盖,每亩产量提高20%以上,蔗糖分提高0.5%~1%;机械化生产得到有效推广,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机收率达到50%。推广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到2022年,全区范围内基本  相似文献   

4.
正"在甘蔗种植机上安装上北斗系统以后,机具作业行距统一,蔗行笔直,耕种深浅适中,利于后期培土施肥和机械收获,我对今年甘蔗种植前景更有信心。"广西百色市易顺农机合作社社长黄文辉对记者说。此时,正是春耕春种时期,在百色平果市凤梧镇的连片甘蔗"双高"基地种植现场,机械化平整土地、机械化种植作业和无人机农药化肥喷洒等黑科技,在春耕春管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1998~2012年与甘蔗种植面积有关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制作面积变化曲线和分布图,对甘蔗种植面积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甘蔗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其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1998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15年来净增加51.4万hm2,2008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10万hm2左右。2广西的崇左、来宾、南宁、柳州等4个市为甘蔗种植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67.0%;百色、河池、防城港、钦州、北海、贵港6市甘蔗种植面积不大、密度不高,作为优势产区的有力补充;贺州、梧州、桂林、玉林等4市为非优势产区,已基本退出糖料蔗生产。3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的主驱动力为耕作条件、甘蔗价格和农业人口,甘蔗价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和耕地面积对甘蔗种植面积的影响较大,可以通过开发适宜的农业机械、完善价格体系和建立示范基地等途径,稳定甘蔗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6.
正中粮屯河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震在"白糖分论坛"上对国内白糖市场形势进行了分析。"国内糖料种植面积呈下滑趋势,其中甘蔗价格上涨对面积扩张作用的边际效率减弱。"吴震表示,近年来,在糖价上涨过程中,甘蔗种植面积与甘蔗价格之间的弹性减弱,平均弹性系数为0.23%,而在糖价下跌过程中,甘蔗种植面积与甘蔗价格之间的弹性增强,平均弹性系数为1.8%。吴震认为,"小农经济"决定了国内糖料种植成本难以大幅下  相似文献   

7.
地处十万大山北麓的昌菱农场,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千亩万吨"工程,落实广西农垦2008年抗洪救灾"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大灾之年夺丰收"的要求,推动了生态甘蔗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7年全场甘蔗种植面积2.85万亩,实现总产糖料蔗达25.63万吨,比历史最高纪录的2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充分发挥农业种植的地质背景优势,调整和优化种植空间区划与布局,为区域农业地质背景调查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茶叶种植大县湄潭县为例,利用RS技术提取全县茶叶种植分布信息,在GIS软件平台支持下叠加岩组图进行分析,定量确定湄潭县茶叶种植的地质背景情况。结合农业地质采样调查成果,开展茶叶种植地质背景适宜性区划。[结果]最适宜茶叶种植的地质背景是碎屑岩背景区,该背景区岩土元素含量丰富,茶叶品质高,占地6.022 814万hm~2,尚有5.868 492万hm~2的种植发展空间;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背景区次之,适宜茶叶种植,已种茶叶905.63hm~2,占该地层面积的10.10%;纯碳酸盐岩背景区茶叶种植较为适宜,该区占全县面积的61.04%,岩土元素含量相对匮乏。由此,编制了湄潭县茶叶种植地质背景适宜性区划图。[结论]基于RS与GIS的区域农业地质背景调查方式切实可行,研究结果能为湄潭县茶叶种植规划与生产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蔗糖产业是云南省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更好地发展此产业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笔者首先介绍了蔗糖产业对陇川县域经济的重要贡献,然后针对近年来种蔗面积递减、甘蔗比较效益偏低、甘蔗叶处理困难、境外甘蔗运输问题,以及甘蔗生产发展缺乏规划等问题,提出要科学合理规划产业,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广优新品种,解决蔗叶处理与进口品种运输问等问题,提升甘蔗种植的产量与质量,促进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河池市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石山地区,显性和潜在石漠化占总面积60%以上,耕地占11%,森林覆盖率67.92%。全市拥有草山草坡面积2854.7万亩,可利用面积1928.3万亩;年种植糖料蔗120多万亩,每年可回收利用的甘蔗尾叶面积达96多万吨,还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珠江40%以上水量流经河池,可进行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达40多万亩,总水域面积110多万亩,大水面养殖面积15多万亩。  相似文献   

11.
发展马铃薯是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选择目前,河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250万亩,其中张承地区面积达200多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在河北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一是气候适宜。我省张承坝上地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二是产量较高。张承地区一般地块亩产1500公斤以上,高产地块可达3500公斤以上,是该区域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气候和土地利用信息,对贵州黔西南地区特色优势中药材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区域进行科学划分,为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艾纳香成功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确定5个关键气候因子作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等级指标,并且建立了关键气候因子与潜在种植分布区域海拔高度的回归模型。运用GIS技术,提取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分布的区域,通过与可利用的土地类型信息叠加,得到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具体分布情况。[结果]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的种植适宜性类型主要分布在海拔747m以下区域,最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8 310hm~2,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5 864hm~2,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共计3 738hm~2。[结论]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黔西南地区艾纳香种植适宜性类型的区域面积及地理分布情况,对未来该地区艾纳香种植产业的科学发展与精准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边境甘蔗产区面积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甘蔗种植业是云南边境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应用遥感方法研究甘蔗产区种植时空变化为地方农业部门及农户合理种植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文章以云南省德宏州及部分缅甸境内的甘蔗产区为研究区,使用2013—2017年卫星多光谱影像和极大似然分类提取甘蔗种植空间信息,通过公里网格统计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2013—2017年云南边境甘蔗产区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 2017年较2013年总体减少约14%;(2)境内境外甘蔗种植的空间变化特征存在较为明显差异,其中境内甘蔗种植在72%的网格内稳定,在20%的网格内减少,在8%的网格内增加,面积减少的网格主要分布于河流沿线的冲积小平原,并呈集中连片状;境外甘蔗种植在68%的网格内稳定, 17%的网格内减少, 15%的网格内增加,面积增加与减少的网格数量相当,空间变化特征不明显。[结论]遥感方法可准确分析该区域甘蔗种植时空变化,结果可为云南边境地区甘蔗种植业优化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六安市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整和优化茶叶布局和生产,充分发挥六安市的自然资源优势。[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选择与茶叶生长相关的养分、土壤、理化性状和立地条件等13个因子为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实现六安市茶叶适宜性评价。[结果]六安市适宜茶叶种植区面积为1.329 8万hm~2,占该市茶园面积的36.4%。[结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5 504.3hm~2,主要分布于霍山县和金寨县,山高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土壤疏松、土质肥沃;适宜区面积为7 793.3hm~2,主要分布在霍山县、金寨县和舒城县,生态环境相对于高度适宜区次之,土壤呈酸性、弱酸性反应,通透性良好,适种性广;勉强适宜区面积为1.820 3万hm~2,该市均有分布,水、肥、气和热较为协调,质地以沙壤和轻壤至中壤为主,排涝能力一般;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水光热资源相对较差、土层极薄和排水困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正产量稳中略增。预计2016年中国糖料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分别为2175万亩和900万吨,同比分别减少8.2%和14.8%,主要是由于食糖价格持续走低,糖农收益连年下降。"十三五"期间,甘蔗生产会向广西、云南等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甜菜会向新疆、内蒙古等优势产区进一步集中,糖料种植面积有进一步缩减的趋势,但耕地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改良、机械化收获和规模经营等生产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素有"甜乡"美称的内江县,常年植蔗面积、产量皆居全省之首.近年来,由于种蔗比较效益下降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加之组织运送不力,甘蔗生产停滞不前.为了促进甘蔗生产,我县从前年起,除一面注意把握住调价契机外,同时还大力试验推广蔗地间套作,种植番茄、洋芋、海椒等投资少、见效快的作物.蔗农在初尝甜头之后,经试验、论证、总结,又在蔗地中后期种植蘑菇,并获得很大成功,为恢复和稳定发展全县甘蔗生产抉择出了一条科学的新门路.1988年,全县种蔗6.62万亩,比上年增长20.2%;经济产量计24.4万吨,比上年增  相似文献   

17.
正全国最大的火龙果生产区至今,广西火龙果种植面积近16万亩,远远超过广东、贵州、云南、福建等省种植之和,成为我国种植火龙果面积最大的区域。中国最大的糖业基地广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适宜种植甘蔗的优势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广西是全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广西糖业已占据了全国糖业的半壁江山,食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在国内外食糖市场上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种蔗、制糖、售糖是广西按产业化经营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的最大产业。几十年来,作为龙头企业的糖厂坚持为种蔗农户提供种苗、肥料、机耕、运蔗进厂等全套服务,农户按照糖厂的要求种蔗、收蔗,为糖厂提供糖料。生产的食糖由糖业公司包销。这条产业链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全区甘蔗种植面积从1949年24万亩扩大到1997年的824万亩,增长33倍;糖厂由1间发展到现在的110间;生产能力从日榨30吨提高到1997年的24.8万吨。蔗糖产量由1949年/1950年榨季的15万吨增加到1997/1998年榨季的323.51万吨,年均增长11.85%。累…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宾阳县委、县政府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围绕"两带"(宾州—甘棠现代农业示范带、宾州—黎塘特色农业示范带)及"北蔗、南桑、东菜、中粮、西部特色种养"的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思路,形成了优质稻、糖料蔗、桑蚕、蔬菜、畜禽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优质稻宾阳县水稻种植面积85万亩,总产量34万吨,是全国500家产粮大县之一,首批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广西优质粮生产县。2010年、2012年分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水稻优质品率在85%以上,其中"稻藕香""古辣香""桂香王""富润""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武宣县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1996年,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18.5万亩,产量91.5万吨,收入2.4亿元,占农村经济收入22.4%,占农业收入44.1%,为县财政增收38O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58.2%。武宜县发展甘蔗生产采取了七项措施。(-)立足本地资源,把甘蔗生产作为发展经济的突破口。武宣县地处桂中南,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水热同季,舍地多,适宜甘蔗生产,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府统一认识,确立了“以粮为基础,以蔗为支柱,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发展路子,把发展甘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