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已初具规模,并开始逐渐影响国际f接投资的现有格局,甚至影响到国际关系,但中国企业一直面临各种阻力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从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揭示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国内外障碍,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扩大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磊  邓颖 《产经评论》2020,11(2):126-143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深化,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企业全球配置生产会面临比国内生产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提高投资效率,企业需从多方面获取对外直接投资的知识,包括从邻居企业获取信息和经验等。从理论机制上分析邻居效应产生的原因,包括知识溢出、竞争效应、信号传递、产业链带动等途径。在此基础上,构建2002-2013年期间详细的中国工业企业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邻居效应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确实存在邻居效应,即邻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地,在省份范围内的邻居效应影响较弱;在行业内部以及细分投资市场的邻居效应影响较强。因此,应利用邻居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和经验,发挥企业之间的学习效应,提高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6,(8):144-158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投资动机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层面数据,经验研究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就业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次数越多,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也越明显。其促进效应并不受企业所有制类型、投资目的地收入水平的影响。不同投资动机类型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企业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行业类别的影响,而水平型对外直接投资和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公司的就业效应,受投资目的地国家收入水平、中间品进出口以及最终品进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外直接投资速率是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决策 ,但并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剖析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率的决策驱动机制,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 ,探讨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速率的影响以及高管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股权激励总体上使得高管倾向于选择快速扩张的投资策略;(2)内部约束机制会强化高管股权激励与对外直接投资速率之间的正向关系;(3)外部约束机制会弱化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速率之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内部 ,高管股权激励对于加快企业投资的激励效果以及外部约束机制的调节作用更加明显;而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 ,内部约束机制的调节作用均十分显著.文章为如何充分调动企业高管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抓住国际化机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市场不完全理论是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无论是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理论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都对中国企业近年来大规模对发达国家投资,特别是兼并收购发达国家优势企业缺乏解释力。该文试图从不完全市场理论出发,深入分析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不完全状况;并将中国市场不完全分为封闭状态下的国内市场不完全,开放状态下国内市场不完全以及国际市场不完全。由此得出结论:开放状态下的国内市场不完全是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直接原因在于投资规模太小、投资波动性太大、融资渠道不畅、投资风险太高、投资经验欠缺。而其深层原因是制度安排不当、投资主体错位和政府行为失当。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微观上造成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微观绩效不佳;从宏观上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不能形成联动机制,宏观绩效低下。  相似文献   

7.
从投资国的角度考量,中国企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要面临市场变化所带来的商业风险,还要应对各种可能随时发生的政治、安全和社会风险.相对于这些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中国政府的对外投资制度就属于可控的范畴.伴随着“走出去”的经济战略,中国的对外投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政府在制度上加大了对企业支持的力度,放松了管制,给企业对外投资创造了条件.但由于仍存在一些制度政策上的缺陷,反而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构成了障碍,部分导致了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对外投资的困难.因此本文对现有中国对外投资制度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超  张宸妍 《技术经济》2023,42(4):137-146
本文借助文本分析方法构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指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名录数据,研究了产业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并能够促进已投资企业向海外再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政策提高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多元化程度,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产业政策,金融财税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影响机制看,产业政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作用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生产率越高,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越强;相比于国有企业,产业政策对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强;产业政策提高了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进而促进了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微观角度探究企业出口经验如何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模型表明,企业利用出口经验减少信息摩擦从而降低对外直接投资门槛。利用2000—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出口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发现:出口经验整体上提升了企业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的概率,且在企业更加需要市场信息的场景中起作用:出口经验不仅能促进贸易型投资、研发型投资以及绿地投资,还能促进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在排除了企业运输成本以及贸易风险规避的替代性假说后,可以认为出口经验通过缓解信息摩擦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本文为运用我国出口优势,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提高对外开放韧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遇芳  郑博  丁磊 《时代经贸》2009,(10):79-80,82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对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为新机遇下中国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飞速发展,其背后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从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引发的理论入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机制由企业所有权优势和国家特定优势共同组成;企业所有权优势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国家特定优势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将制度环境划分成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维度,以2003-2015年中国对121个国家(地区)的投资数据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东道国多维制度环境因素影响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结果表明:东道国法律、监管质量和货币自由度等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有显著的制约作用;而东道国民主化程度、腐败控制、投资自由度以及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会显著提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测算的对外直接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因此,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应客观评估东道国制度环境带来的投资效率损失,建立风险预警及应急制度;同时政府也应就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风险与东道国商讨,以保障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动因入手,从微观层面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产业的影响,进而讨论了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萍 《经济导刊》2005,(10):70-73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两种不同途径。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出口发展成为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借鉴日本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出口的成功经验,中国企业应该首先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规避  相似文献   

15.
8月30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报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概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中国境内投资者的构成、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分布、综合统计数据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成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从"引进为主"向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并重的重要转变。加强对外直接投资,成为实现中国产业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平稳增长,模式不断创新。企业作为重要的对外投资载体,其投资质量、投资效益及国际化经营水平逐年提升。文章利用亚太企业库和中国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库数据,在探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演化的时空格局及行业特征的基础上,利用Logit及Probit回归模型检验包括企业生产率、所处地区、所属行业等属性在内的企业异质性因素对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除传统理论提出的生产率外,企业的出口经验、创新研发水平等因素对其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同样起重要作用。②公司是否上市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融资筹资手段更加多元化,股权融资并未对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直接影响。③东部地区企业所有制结构作用不显著,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主要受生产率和经营情况等因素影响,但中西部地区中,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有制结构作用较为显著。同时,行业特性也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带来差异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8月30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报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概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中国对主要经济体的直接投资、中国境内投资者的构成、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分布、综合统计数据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8.5%。截至2011年底,中国超过1.3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4247.8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近2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实施,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日益增长。通过采用浙江省制造业企业生产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层面数据,在准确衡量"走出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企业生产率及其直接对外投资的关系。在控制了回归分析可能的内生性及其他影响因素后,我们发现:第一,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越大;第二,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量越大;第三,目的国的收入水平高低对企业投资与否的决定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对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显著的影响。所以,本文的发现为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深入探讨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能有效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生,其影响机制是通过学习效应实现的。本文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不同所有制类型、要素密集度、生产率的企业在面临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冲击时,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异质性。该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更换贸易不确定性的度量方式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3~2011年)和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合并数据,运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资产利润率的影响,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显著降低了企业利润率,无论企业投资于单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基于企业投资动因的分类检验发现,OFDI行为显著降低了商贸服务类和当地生产类OFDI企业的利润率,而对技术研发类和资源开发类OFDI企业的利润率影响不显著。此外,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显著降低了企业利润率,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对利润率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滞后性检验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在投资后的3年和5年仍然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