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由于河蟹养殖规格逐年扩大,养殖效益总体趋势必然下降;鲌鱼养殖在许多地方也相继开展,随着养殖面积、产量的扩大,市场价格也将逐渐下降。根据河蟹和鲌鱼生物学特性差异和均需要较好养殖水质条件,实施两者放在同一池塘中养殖并不矛盾;河蟹爬行为主,以底层环境生存为主,摄食附着藻类、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沉性人工饲料,摄食时间以夜间为主;鲌鱼属上层鱼类,摄食水体中适口野杂鱼和人工投喂的浮性膨化饲料,摄食时间以白天为主。因此,开展河蟹和鲌鱼综合生态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发挥综合养殖优势,进一步提高特种水产养殖效益。鲌…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养殖的对象种类有着多养化的需求,并且对特种水产养殖饲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发出多种具有高效益,低污染的特种水产养殖饲料成为了新的研发课题。一、水产养殖饲料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水产养殖饲料的发展现状。近些年来,随着特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也加大了对特种水产饲料的研究。因为特种水产养殖与普通水产养殖的鱼类对象不同,就要求拥有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饲料,以对特种水产进行供养。从  相似文献   

3.
膨化饲料是通过高温(120-140℃)、高压(8~15个大气压)的工艺加工而成,物料变形又变性。具有便于饲养管理、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饲料浪费、利于疾病防治、饲料保存期长、能适应多种需要(全浮性料、慢(半)沉性和沉性料等料型)、减少水体污染、保持水质等优点,是提高养殖的单产,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池塘(网箱)养殖利用率,水产养殖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之一。水产饲料发展的方向是膨化饲料。  相似文献   

4.
特种水产养殖饲料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我国特种水产饲料现状与问题 特种水产养殖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研究和开发特种水产养殖饲料的历史很短。与我国池塘普通食用鱼养殖,以食物链短的滤食性鱼类与杂食性鱼类为主要对象不同,特种水产养殖的对象主要是肉食性种类或偏肉食性的杂食性种类。而且,特种水产养殖对象还具有不同于普通的食用鱼类的摄食习性。因此,就饲料形态来说,像技术上最  相似文献   

5.
<正>二、水产养殖动物生物学特性对药效的影响(一)水产养殖动物生理机理因素对药效的影响1.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类群对药效的影响水产养殖动物品种繁多,涉及的对象十分广泛,从软体类、甲壳类、鱼类,到两栖类、爬行类等,解剖、生理特点各异,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往往有很大的差异。(1)鱼类多数药物对各种鱼类一般具类似作用,但由于生理机能、生化特点以及进化程度不同,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有可能存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常规商品鱼的销售价格大幅攀升,促进了常规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产饲料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用户接受水产饲料的品质逐年在提升。浮性膨化水产饲料虽加工成本高,但它具有沉性颗粒饲料无法比拟的优势,优质的浮性水产饲料越来越被广大渔农接受,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用户可根据自身条件,合理选择浮性水产饲料,提高养殖单产,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养鱼者要对养鱼池溶解氧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轮虫是水产养殖动物优良的开口饵料,可轮虫对养殖生产所造成的危害,却没有太多报道。现对其造成的危害、造成危害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轮虫对鱼类的危害及鉴别诊断1、危害。轮虫大量繁殖会使水中溶氧迅速下降,水中藻类、轮虫会因溶氧不足而大量死亡,使得水产养殖动物由于水质严重恶化而发生死亡,对渔民造成损失。溶氧较低时,一些鱼类(淡水白鲳、鲢等)会摄食水边的轮虫,使水产养殖动物吃食不好、溜边、浮头。轮虫摄食大量藻类,藻类生长不盛,会使水体中初级生产力大量减小。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技术不断更新,养殖品种不断增加,尤其是网箱养鱼、流水养鱼、特种水产养殖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养殖技术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粉状配合饲料和颗粒配合饲料由于存在着水中稳定性差,沉降速度快,易造成饲料散失浪费和水质污染等弊端,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膨化饲料能较好地克服粉状和硬颗粒饲料的弊端,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理想饲料品种,已显示出较好的市场前景,水产膨化饲料将是未来水产饲料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产养殖业是弥补全球水产品供给不足,成为世界粮食生产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养殖设施陈旧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苗种和饲料质量低下,养殖品种病害增多;养殖专业人才缺乏,经营制约因素增多等问题。世界水产养殖业由20世纪60~70年代从提供资源日渐衰退的水产品供给和低档鱼类转向高档鱼类,随着世界水产品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养殖生产成本特别是饲料价格将进一步上升,利用少量谷物和鱼粉生产动物性蛋白质将成为发展方向,低价格、低负荷、高性能、低(无)鱼粉替代饲料的开发利用和研发将成为重点。今后要加快替代饲料研发,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加快养殖园区建设,增加养殖户收入。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品种的日趋丰富以及大众健康饮食观念的提高,水产品因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优点,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逐年提升,水产养殖规模随之不断扩大。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配合饲料逐渐成为养殖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由于鱼类消化机能的特殊性,对脂质和蛋白质消化吸收率较高,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较低,所以一般鱼类人工配合饲料中富含脂质,因而在制粒  相似文献   

12.
<正> 池塘高密度养殖和大水面网箱集约化养殖中,普遍使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60%以上。科学选用、合理投喂全价配合饲料,是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一、根据养殖品种选择配合饲料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比杂食性鱼类高,杂食性鱼类又要比草食性的高,养殖鳗鱼、罗非鱼和草鱼时,不应使用同样的饲料。同一种鱼,不同养殖阶段也应使用不同的饲料。避免跨种类混合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更  相似文献   

13.
<正>降低养鱼饲料成本,既可减少养殖成本的投入,又可增加养殖效益,推进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那么,如何降低养鱼饲料成本呢?一、投喂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是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一条重要途径。鱼类摄食配合饲料适口性好,而且营养全面,不仅有利于扩大饲料来源,降低饲料生产成本,而且能够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和增肉率,能缩短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现代集约化和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感染各种疾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预防水产动物疾病,促进水产动物生长发育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过去,饲料生产厂家以及养殖单位把抗生素等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加入到鱼  相似文献   

15.
鱼类等水产动物只有在溶解氧充足的养殖水体中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因为只有溶氧充足才能维持动物正常的活动代谢和生长发育。水体溶氧不足,对养殖生产而言会出现鱼类摄食强度和饲料消化率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生长缓慢、抗逆性(如抗病性)下降等现象。因此,深刻理解池塘、  相似文献   

16.
《渔业致富指南》2003,(19):57-58
<正> 对鱼虾蟹的摄食活动有促进作用的物质是影响饲料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水产饲料中添加有效的诱食物质,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使用不同配方的风味剂以改善饲料的风味,提高养殖对象的采食率已经逐渐成为水产饲料工业的常规技术手段。 不同的水产动物,有不同的化学感觉行为模式,这是水产动物物种的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乌鳢养殖的迅速发展,天然饵料不足已成为乌鳢养殖的阻碍。因此,选择适口、优质的膨化颗粒饲料替代鲜动物饵料,适应乌鳢养殖发展的需要。但在投喂颗粒饲料前,必须对乌鳢进行驯食,使其由摄食天然饵料或冰鲜鱼,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以便于大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 罗非鱼属鲈形目丽鱼科,是一种热带中小型鱼类,约有100多种。该鱼原产非洲,后来传播到中美洲、南美洲和东亚、南亚,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养殖对象。罗非鱼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浮游生物,成鱼的食物种类很多,如各种藻类、嫩草、有机碎屑、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等,还能直接吞食人工饲料。由于其食性广、饵料要求低、生长快、适应能力强、鱼病少,也已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现介绍的优质雄性化罗非鱼(奥尼鱼)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夏德全院士1983年从美国引入的奥利亚罗非鱼(雄)和尼罗罗非  相似文献   

19.
<正>兴国红鲤是底层鱼类,是以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既可摄食小型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饵料,也会摄食小浮萍、芜萍及其他漂浮植物的根茎等植物性饵料,对粉状、颗粒状、块状及团状饲料都喜爱摄食,食性广谱,且抢食能力强,是一种易繁易育、成活率高、诱捕率高的经济鱼类。其养殖技术要领是: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现代化水产养殖生产中,饲料投喂技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般水产养殖生产中,饲料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左右,有时往往因投喂技术不科学,即便是较好的饲料,也不一定会得到应有的养殖效果。鱼类生活在水中,投喂的饲料不仅容易丢失,有的时候摄食状况一般也不容易看见,这就给精确投喂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